我的記憶里,兒時的冬天特別冷。即便是晴天,到了傍晚時分就開始結冰,不單單水被凍住了,連著泥土也被凍住了。下霜是常有的,踩在腳下“呼哧呼哧”作響。 無論是晴天,還是陰天,早晨都是可以穿著干凈的棉鞋隨處走動。那泥土一點也不亞于今天的水泥地,你無需擔心會陷進泥里。有太陽的日子,也得到中午時分,凍住的泥土才逐漸化解。 盡管冬天特別冷,但是我們卻一點兒也不怕。早早地便從被窩里爬了起來,到門前,到路邊,專找那些小水凼。此時,水凼里早已沒了水,只有那一層厚厚的冰。我們便伸出腳,照著冰面用力跺。那冰卻紋絲不動,像個沒事人一樣。我們開始變換著方式,腳后跟踹,雙腳猛地跳起一起跺。我們用盡各種招式,那冰依然堅固。 我們不甘心,尋找新的破冰工具,有小石子,有小棍子,終于那冰被敲碎。 于是,我們又開始玩起這些冰塊。一只腳踩著冰塊,另一只腳蹬著地,整個身子隨著前移,這便是最有趣的“溜冰”。有時,力度把控的不穩,整個人會摔倒在地。“嘭”的一聲,必是有人摔了。好在大家都穿得厚實,沒有大礙。但若是手掌著地,那是要吃大虧的,畢竟那些凍土有的就似刀子。 這樣的玩樂,是可以持續很長時間的。早飯后,依然可以玩,只是大多是找來大人幫忙,從池塘里搬來更大的冰塊。這時,我們通常是兩個人或是多個人合作,將其中一個人抱起,讓他的雙腳站在冰塊上,我們推著他前行,那也是很刺激的。每個人都玩得特別帶勁,一直要玩到化凍才歇。 泥土化凍,似乎有點迅速,很快就粘鞋底,走不了多遠,鞋子下面就全是泥。每向前一步,腳下像是墜了千斤重物,稍微一抬腳,那鞋陷進了泥里,像是被泥土吸住了一樣。原本干凈的鞋子被泥巴包裹著,衣服上也粘了泥巴。這時我才體會到“寸步難行”的真諦,跟著后悔起來。在這之前,大人們就提醒過我們要早點回家。 只得站在原地大聲喊,父親出來了,他穿著靴子,每走幾步便站在原地轉動一下靴子,說來也怪,那粘在靴子上的泥巴竟然乖乖地回到了地上。到了我面前,父親將我從泥里拔了出來。 到了家門口,父親將我放下,我站在門前。父親轉身回到家里拿出一把小鏟子,將我鞋子四周的泥巴切去。父親沒有繼續切鞋底下的泥巴,我有些納悶。我被父親抱進家里,坐在早已準備上的板凳上,板凳前放著一個火盆,火盆上橫放著火鉗。我兩腳擱在上面,鞋子底下很快就冒出白霧。白霧漸漸消失,便可以感覺到燙。我將鞋子移開,再架上,如此反復。鞋底下的泥巴變成硬塊,父親將我的鞋脫了下來,拿到門口,相互對敲起來,那些干硬的泥塊迅即分崩離析。 起先,我一直不解。后來,才知道若是直接用鏟子切,容易將納鞋底的線繩切斷,影響鞋子的壽命。 盡管如此,第二天一早依然會出門玩冰。不但玩,有時還會吃,捧著晶瑩剔透的冰塊咬在嘴里“咯吱嘣”。 童年的冬天,似乎是不怕冷的,但卻有不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