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腎水不足,邪火上沖,頭似痛非痛】處方:熟地一兩 玉竹一兩 山萸肉四錢 真山藥三錢 元參三錢 川芎三錢 當歸三錢 五味子二錢 麥冬二錢 水煎服,重者三付斷根。此方不可加減,若加減不應驗,貽 笑大方也。 【偏正頭風頂上痛】辨癥:屬厥陰經頭痛 處方:川芎一錢 川羌活一錢 蒿本一錢 蕓香二錢 細辛八分薄 荷三錢 銀胡三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又方:細辛一錢 蔓荊子二錢 辛荑二錢 當歸一兩 川芎一兩 水煎服,三付立愈。 又方:用針灸法,左痛用針刺左迎香穴,右痛剌右迎香穴;左右皆 痛,左右迎香穴同刺,立愈。 【偏正頭風】處方:香白芷炒二兩五錢 川芎炒 甘草炒 川烏頭半生半熟各一兩 研末,每服一錢,細茶、薄荷湯調下。百藥不治,一服便可, 天下第一方也。 【偏頭痛或左右皆痛】辨癥:少陽癥頭痛 處方:川芎一兩 白芍五錢 郁金一錢 柴胡一錢 香附二錢 芥子二錢 白芷五分 甘草一錢 水煎服,一付立愈。 【一切頭痛】處方:川芎四兩 荊芥四兩 白芷二兩 甘草二錢 羌活二錢 防風錢半 細辛錢半 共細末,每服二錢,早晚清茶送下,準好。 又方:川芎、白芷、石膏各等分共為細末,早晚清茶送下。 【男女_切頭痛】處方:荊芥三錢 防風三錢 山桅子三錢 桔梗三錢 羌活三錢 川芎二錢 薄荷二錢 甘草二錢 胡連二錢 細辛錢半 水煎服。 【頭痛】方名:血府逐瘀湯 處方:當歸三錢 桃仁四錢 紅花三錢 枳殼二錢 赤芍二錢 柴胡一錢 甘草一錢 桔梗一錢半 川芎一錢半 牛膝二錢 生地黃四錢 注:須查頭痛患者無表癥,無里癥,無氣癥及痰飲等癥;忽發忽好, 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劑而愈。 出處:王清任《醫林改錯》 【頭風】處方:川芎一兩 天麻一兩 川烏一兩 (浸泡,刨去皮搗砕,炒黃) 以上藥為細末,每服二錢,茶調下,薄荷更佳。 【禿瘡良方】處方:苦陳皮(要細白皮)三兩 瓦上炕干為細末,香油調,搽數日,效①。 全書大部分驗方摘自古醫書,類似的地方尊重原方原意,單用一“效”字。 編者注 【偏頭風方】處方:夏枯草四兩 白芷三錢 芥穗三錢 蒼耳子八錢 川芎二錢 細 辛一錢 防風三錢 薄荷三錢 辛荑三錢 生黃苓三錢 柴胡三錢 生甘草三錢 【頭發脫落】方名:通竅活血湯 處方:麝香五厘絹包 桃仁三錢研泥 紅花三錢 大棗七個去核 老蔥三錢切碎 鮮姜三錢切碎 川芎二錢 赤芍一錢 黃酒半斤 煎三次,藥汁倒在黃酒內,然后把麝香用絹包好,放在黃酒內再煎,熬六七沸,早晚空心服,喝三次。 注:赤芍發散,白芍收聚,入肝經。此方亦治眼痛白珠紅、鼻子臭、糟鼻子、年久耳聾、牙疳、出臭氣、婦人乾勞、男子勞病、交節病作、小兒疳癥。 出處:王清任《醫林改錯》 【白發轉黑】單方:輕粉十克,好醋為引,調勻,臨睡時,涂在頭發上用毛巾敷蓋,早上取開全發變黑色。再加內服海螵蛸、何首烏各十五克,青黛十克,水煎服,三劑全愈。 【脫發】處方:生香油、桑葉,煎水去渣,洗頭。 【少年白頭】處方:黑芝麻、制首烏,做成小丸,每服六克。 【血熱脫發】單方:熬大米稀飯快熟時放點熟黑芝麻,再加點冰糖,經常吃。 【頭屑干洗方】處方:蒿本、白芷等分,為末,夜搽旦梳,垢自去也。另,桑白皮同柏葉,沐發不落。 【讀書易記方】處方:遠志、益智仁各十五克,桂圓肉三十克,研末,蜂蜜糖煉 為丸,手指大。每次服三丸,每日二次。(一天比一天記憶增強) 又方:蜂糖一兩、雞蛋白一個,調勻沖水服。每天早上一次,連服七天后,可以增強記憶力。出處:李光明傳 【頭暈眼花,手發脹,血壓偏低,心內悶有郁氣】處方:炙黃芪二十克 赤芍十二克 防風六克 山萸肉九克 柴胡十二克 羌活九克 山藥九克 丹皮六克 熟地十二克 (補腎水) 川芎三克 當歸十二克 生甘草四克 (能泄火) 【經年頭痛】單方:用家槐花曬干細末,煮熟雞蛋蘸吃,喝黃酒發汗。 【血虛白發】處方:制首烏、熟地黃各十五克,水煎服。 又方:制首烏十五克 、生地黃三十克 (酒洗),開水沖,代茶常飲。 面部【紫印臉,青記臉黑如墨,白癜風,紫癜風】處方:見頭部[頭發脫落]條“通竅活血湯” 【紫白癜斑】處方:貝母、南星等分為末,生姜帶汁擦之。 又方:用貝母、干姜等分為末,如澡豆,人密室中浴擦,得汗為妙。 【臉上眼下癜點】處方:白術二百克,用白米醋,浸泡七到十天,一天擦三次。 【口眼歪斜】方名:和血息火湯 處方:升麻一錢 當歸五錢 黃芪三錢 防風三錢 秦艽一錢 白芷 五分 桂枝三分天花粉二錢 甘草一錢 麥冬三錢 玄參五錢 煎服五劑見輕,九劑可愈。 針法:用針刺頰車、地倉、百會、水溝、承漿,先瀉后補。 眼眉部【暴發火眼及云霧癥】處方:硼砂三錢 枯礬二錢 膽礬三錢 明礬二錢 冰片二錢 爐甘石三錢 黃連三錢 共為細末,點眼即愈。 又方:歸尾 紅花 膽礬 爐甘石各三錢 把藥裝在白布口袋內,用冷開水沖之,藥色下即洗眼,三次立愈。 又方:梅片、元寸、牛黃、硼砂、珠子、琥珀各等分,爐甘石三錢,共為細末,用紙卷藥點眼,三四次即愈。 元寸:為麝香別名;珠子;為珍珠別名。 【各種火眼】處方:明礬、膽礬、烏梅、川椒各三錢,雄雞膽一個,新針七支,銅盆一個,開水三碗,把藥同下盆內蓋好,放熱炕上,七天后, 取出用紙過濾,將藥水存瓶內點眼。病情最重者,三五次即愈。 【眼傷,眼流水】處方:當歸身四錢酒洗 白芍四錢 川芎三錢 生地四錢 杭芍三錢 花粉二錢半 防風二錢 丹皮三錢 青葙子二錢 枸杞子三錢 (眼流水不用)竹葉為引,水煎服。 【前額連眉棱骨疼痛】辨癥:陽明癥頭痛 處方:防風 羌活 川芎 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 【目赤腫痛】方名:息氛湯 處方:白芍三錢 白蒺藜三錢 菊花三錢 山梔子三錢 當歸三錢 茯苓三錢 柴胡二錢 花粉二錢 蔓荊子一錢 甘草一錢 決明子一錢 水煎服,服后洗三次愈。 【眼內云霧癥,白內障】方名:太華山眼藥膏(又名紫金錠) 處方:爐甘石一斤 月石一斤 珊瑚三兩 瑪瑙三兩 朱砂四兩 石決明三兩 綠豆粉四兩 上片一兩 溪片二兩 炒片三兩 元寸二錢 共細末光明草適量熬膏為錠,赤金為衣,名退云散或紫金錠。 光明草:為陜西地方草藥。 【各種眼疾】處方:黃連 黃柏 黃苓 蒙花 荊芥 防風各三錢 柴胡二錢 草決明三錢 木賊二錢 桑葉二錢 白芍花三錢 蠶沙一錢 甘草一錢 蟬蛻五分 浮風子三分 冰片一錢(后下) 薄荷三錢半 用雪水泡藥后,熬去渣,然后再下冰片。煎湯內服,也可收膏外用。 【眼中白翳,云霧胬肉】方名:天師膏 處方:火硝一兩 廣丹一錢水飛 梅片五分 注:此癥現稱白內障,白溢到最后眼珠長成一層黃白色,看不見。 出處:張三豐祖師傳 【風火爛眼良方】處方:川連二兩 生爐甘石一兩 端陽陳艾二兩 用小磨香油調均,搽兩夜,分塊抹眼上,用之有效。 【眼生異物,白霧癥】處方:青桐子花 酸棗仁 元明粉 羌活各一兩為末 每服三錢 連渣,日三服。 【眼痛,白珠紅】方名:加味止痛沒藥散 處方:沒藥三錢 血竭三錢 大黃三錢 樸硝二錢 石決明三錢 為末,分四付,早晚清茶調服。外科眼癥,千古一方,有效。 注:先服通竅活血湯(見頭部[頭發脫落]條“通竅活血湯”),后 服加味止痛沒藥散。 【眼病】癥狀:癥見外感風熱毒邪,眼部微癢,流淚,暴盲,目赤腫痛,眼角爛,眼睛少光,沙眼,紅眼等。 處方:柴胡十五克 荊芥 升麻 防風各十克 法半夏 麻黃 白菊花 甘草各六克 【男婦赤眼】處方:赤眼十分重者,以三七根磨汁涂四周甚妙。米湯服一錢。 【暴赤眼痛】處方:宣黃連銼,以雞子清浸,置地下一夜,次早濾過,雞羽蘸滴目內。 【洗目仙方】癥狀:雙目失明 處方:青皮五錢 皮硝五錢 煎水二碗,洗之有驗。每日三次,辰、午、酉時各洗一次。 鼻部【鼻中流血】方名:艾柏飲 處方:艾葉錢半 柏子仁錢半去油 山萸肉錢半 丹皮錢半 生地三錢 白蓮肉二錢去心 真山藥二錢 澤瀉一錢 鮮荷葉一張(干者不用) 水煎服,最重二三付即愈。 又方:用燈心一根,粘清油在少商穴(在大拇指內外甲縫中)燒一下,左流燒左,右流燒右,雙流俱燒立止,再流再燒。若起 泡者,刺破燒之。止后,再用艾柏飲,衄血最效。 又方:當歸二兩 玄參一兩 柴胡三錢 貝母二錢 辛荑二錢 山梔子三錢炒 水煎服,三五付可愈。 又方:用茨結芽根(又名七七芽),用根的白色一頭,不拘多少,搗泥取水加白糖,在外土地露一夜,天亮喝,沖服立愈。 又方:用耕地牛鼻子上系的牛繩索(即牛韁繩),取來束在腰內,流血立止,多束幾日,病愈再去。 注:人有鼻中流血年久月久不止,或愈或不愈,最能殺人。 【鼻中流血不止】單方:用大紅蒜,不拘多少,搗泥敷足心內,其患自止。出處:謝理恩道長傳 【鼻子流血】處方:鮮生地、鮮柴胡,搗成水加白糖。 【鼻子出血不止】單方:用白紙一張,接流出的鼻血,在燈頭上燒為灰,用井水沖服。 又方:當歸二十克 玄參十五克 柴胡二十克 山桅子十二克 艾葉六克 丹皮九克 柏子仁十二克 山萸肉十二克 生地二十克 澤瀉九克 真山藥十二克 白連肉十二克 鮮荷葉一張 糖為引。 【鼻衄不止】處方:津調白笈末,涂山根上,仍以水服一錢。 【流鼻血】處方:雞冠花十克 側柏葉十五克 或單用海帶六十克 水煎服。 【紅鼻子】處方:用荊芥、防風、地骨皮、蛇蛻各等分,勤洗。 【糟鼻子】處方:見頭部【頭發脫落】條“通竅活血湯”。 【鼻孔出血】驗方:左鼻出血向右耳吹三口氣;右鼻出血向左耳吹三口氣。 耳部【耳初腫痛】處方:用木鱉仁研細,水調灌耳內,水熱則換,以好為度。 【耳暗中出膿】處方:用檳榔為末吹耳內,數次即愈。 又方:用金枝荷葉滴耳中,數次即愈。 又方:黃連、冰片、人乳,用棉花包藥塞耳內,一日即愈。 【耳內流膿血】方名:潤膽湯 處方:玄參一兩 白芍一兩 當歸一兩 花粉一錢 紫蘇二錢 山梔子三錢 菖蒲八分 煎服十劑全愈。 又方:麝香、梅片、胭脂各等分為末,塞耳內即全。 (古醫書中類似的地方皆用“全”字,較現代的“痊”字更廣,全書尊重古書 原意。 編者注) 又方:用生地汁滴耳內也可。 驗方:用地龍子焙干,少許冰片,兩藥共為細末,另用其母頭發燒 成灰共細末,油調勻滴人耳中,七天自愈。 又方:枯白礬三錢、干胭脂二錢、元寸二分共細末,香油調和,滴耳中,可全。 處方:豬苦膽一個,內裝白礬四兩,陰干共細末,存人瓶內,吹耳中自愈。 【耳出膿水】處方:蔓荊子 桑白皮 菊花 前胡 升麻 赤茯苓 赤芍 生地 木通 炙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 【耳聾年久,不聞雷聲】方名:通氣散 處方:柴胡一兩 香附子一兩 川芎五錢 共為末,早晚開水沖服三錢。 注:先服通氣散,后服通竅活血湯(方見頭部)[頭發脫落]條“通竅活血湯”)。 口舌部【受蜈蚣毒,舌出不收】驗方:用公雞血浸之,立愈。 【舌出血不止】方名:解毒瀉脾湯 處方:牛蒡子 梔子 石膏 防風 黃苓 木通 蒼術 生甘草各等分水煎服,燈心引。 又方:用槐花炒研末,擦之立止。 【舌腫硬】辨癥:舌下腫,生一二小舌,用針刺小舌出血,左右俱肝火、肺火、心火、脾火也。 處方:川黃連一錢 黃苓一錢 黃柏一錢 川軍二錢 桅仁二錢 薄荷二錢 豆根三錢 僵蠶二錢 生地二錢 連翹二錢 麥冬三錢 知母一錢 石膏三錢 生甘草一錢 水煎服,竹葉引。 【唇腫】辨癥:唇,脾也。脾氣通達,則唇榮也。唇燥則干,熱則裂,風則瞷,寒則揭,肝怒則火旺,風熱傳脾也,脾有疲熱,則唇腫裂。 處方:銀胡一錢 黃苓一錢 川黃連一錢 山枝子一錢 當歸二錢 川芎八分 甘草八分 升麻三錢 脾胃弱者則去苓、連,加白術、茯苓。 銀胡:為銀柴胡別名;山枝子:為山桅子別名。 【舌縮不語,舌根紫筋二條或如米珠癥】處方:用針刺破出血,再用生蒲黃末摻之立愈。 【破口流水瘡癥】處方:蓖麻子八錢 黃香三錢 銅綠三錢 辛紅三錢 潮腦三錢 共搗為膏,用千捶膏貼患處。 黃香:為松香別名;辛紅:為銀朱別名。 【口漏久不收口,下巴頜底有洞不收口癥】處方:用小茴香蟲斷成兩節,用水點之即全。 注:小茴香蟲為茴香葉上面的蟲,曬干,可治小孩留口水,細末放口唇內。 【口爛癥】處方:黃柏、黨參各等分為末,撒口內自全。 【爛口唇,新久皆治】單方:三個雞蛋,三兩香油,一個雞蛋用一兩香油,把雞蛋打碎于碗內,把油熬好沖雞蛋,晚服二、三次立效,除根。 出處:夏風德傳 【出臭氣】處方:見頭部[頭痛]條“血府逐瘀湯”,頭部[頭發脫落]條“通竅活血湯”。先服血府逐瘀湯,后服通竅活血湯。 【口臭】處方:桂心、細辛、陳皮各十五克,共研末,兌酒服十克,連服五天全愈。 牙部【蟲牙方】方名:一朝三至丹 處方:潮腦 花椒 艾葉 川厚樸用布包起,置瓦上,用茶盅蓋上,煙熏生丹,將丹抹牙上即愈。 【牙床出血,腐爛癥】處方:連翹二錢 豆根三錢 銀花三錢 花粉三錢 元參三錢 木通二錢 生甘草三錢 川黃連一錢 山梔子一錢 條芩三錢水煎服,燈心引。條芩:為黃芩別名。 【老人牙痛】處方:元參一兩 生地一兩 熟地一兩 共細末,每服一錢,鹽水引。 【牙痛1】單方:韭菜子或蔥子,用一湯勺油放到鍋內燒熱,捏一點韭菜子到鍋內,用茶杯扣上。用毛巾在耳周圍,圍成一圈,然后拿茶.杯扣在毛巾上。 【牙痛2】辨證:右寸關脈洪、數、弦,腸胃有火也,久嗽尺脈洪,真火虛,腎虛,相火炎也。 處方:制川烏錢半 制草烏錢半 歸尾錢半 丹皮錢半 生石膏二錢 生地二錢 升麻一錢 防風一錢 荊芥一錢 川黃連一錢水煎服。 又方:硼砂一錢 潮腦一錢 老鹽一錢 火硝一錢 共細末,咬牙上即全。 方名:白降丹 處方:荊芥防風 燈心 細辛 蘇葉 薄荷 甘草各二錢 潮腦三錢 用大茶盅一個,上蓋三層紙,用銅絲羅底放紙上,將藥放上, 潮腦放藥上,火燒藥降下丹,收存后備用,用時將藥抹牙上, 痛即止。 【牙痛3】處方:丹皮 青皮 細辛 防風荊芥 石膏 生地 甘草各三錢 辨證:上門牙痛,是心火,加黃連;下門牙痛,是腎火,加知母、黃柏; 左側上牙痛,膽火,加龍膽草、羌活;左側下牙痛,肝火,加柴胡、山桅子; 右側上牙痛,大腸火,加枳殼、大黃;右側下牙痛,肺火, 加桔梗,再用好松蘿茶一撮、姜一片、水二碗,煎一碗,服一劑見功。 又方:丹皮一錢 石膏五錢 生地五錢 麥冬二錢 澤瀉錢半 丹參五錢 辨證:前上牙痛,是心火,加條苓、木通、燈心;前下牙痛,是腎火,加元參、知母、黃柏; 左側上牙痛,膽火,加青黛、蘇葉;左側下牙痛,肝火,加 膽草、白芍、柴胡; 右側上牙痛,脾火,加石膏、竹葉、元明粉;右側下牙痛,肺火,加桔梗、條芩、桑皮。 注:凡所加之藥各為一錢,若痛甚者,加倍用之,亦可。 【牙痛4】辨證:牙痛有三種,其癥狀分析與治方如下: (1)其痛勢緩,日輕夜重者,是陰虛牙痛,其驟腮腫甚; (2)牙痛時,頭面皆腫,喝風時赤痛,是風火牙痛; (3)牙痛時,其痛在一處,牙縫有膿或無膿,其痛為蟲牙痛。 (1)陰虛牙痛方 處方:枸杞子一兩 生地一兩 栗子二十個捻粒去殼, 精豬肉(即配種公豬)四兩同藥煮,熟食自愈。或用附子敷足心亦可。 (2)風火牙痛方 處方:用生大黃末燒酒調敷腮上。 又方:用絲瓜絡(又名吊瓜)一條,內塞鹽少許,火燒存性,研抹腮,效。 又方:石膏炒二錢 荊芥二錢 青皮二錢 柴胡二錢 生甘草二錢 升麻一錢 酒黃苓錢半 細辛八分防風錢半 燈心引,水煎服。 方名:白降丹(外用) 處方:川烏 草烏 細辛 百部各一兩 潮腦三兩 用茶碗一個,上用白紙三層蒙口,用銅絲羅底蓋紙上,上面放藥,藥上放潮腦,火燒藥降下丹,存瓶內,用時將丹藥咬牙上,痛立止。 (3)蟲食牙痛方 處方:用小磨香油四兩、雄黃二兩,調和含口內,片刻吐出,再漱口,此方甚效。有人蟲食牙痛,不可忍,用此方斷根。 又方:用五倍子為末吹口內,蟲食牙痛立效。 又方:莨菪子,用其種子焙黃為末,另用旱煙煙葉按藥末于煙鍋內,用口吸煙,千萬不可吸肚內為要,一次立愈。 莨菪子:又名天仙子、牙痛子、小顛茄子、米罐子、熏牙子。 又方:牙前子一酒盅用紙卷藥,粘油,燒熏蟲牙,蟲出即愈。 【牙骨縫痛】處方:枯礬為末,開水漱口即愈。 【取牙方】處方:草烏錢半 厚樸錢半 細辛三錢 川椒三錢 共為細末,每撒少許于牙上,其牙自落。 又方:茄子根,用馬尿浸三日后,炒為細末,點牙根上,其牙自落。 【牙疳】處方:服通竅活血湯,早服血府逐瘀湯(方見頭部[頭痛]條“血府逐瘀湯”),白日煎服黃芪八錢。 【前上牙痛】辨癥:腎火,勞心過度,感冒,咳嗽。 處方:知母十二克 貝母十二克 冬花十二克 荊芥九克 薄荷九克 金銀花九克 柴胡十二克 牛膝十二克 澤瀉六克 生地十二克 麥冬九克 生甘草六克 水煎服。 【腎虛齒痛】處方:甘松、硫磺等分,為末,泡湯漱之,甚效。 【曰久腎虛牙痛】處方:破故紙二兩,青鹽半兩,炒研擦之。 破故紙:又名補骨脂。 【風蟲牙痛上連頭腦】處方:破故紙炒半兩,乳香二錢半,為末擦之。或為丸塞孔內,效。 【齒鈕】辨證:有陽明風熱、濕熱、腎虛。 (1)除熱 處方:防風 羌活 生黃連 (2)清補 處方:人參 (3)齒縫出血成條 處方:同茯苓、麥門冬煎服,甚效。 (4)上盛下虛 處方:服涼藥益甚者,六味地黃丸,黑錫丹。 【牙齒出血,動搖疼痛】處方:疾藜十克 三七六克 共細末,淡鹽水調藥粉內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