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燒藥不能多吃、混吃 本報記者 董超 近期,各地新冠病毒感染后治療藥物的需求明顯增長。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目標是保健康、防重癥,當務之急是保障好群眾的就醫用藥。專家指出,若感染新冠病毒后,對癥用藥很重要,不要盲目服藥。 不要重復吃多種退燒藥 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表示,吃藥是為了緩解癥狀,不是按推薦的藥物種類一起吃或者多吃,有什么癥狀就去緩解什么癥狀。比如發燒、頭痛、身上酸痛、影響休息了,就用點解熱鎮痛的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這些藥。如果說鼻塞、流涕,可以用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緩解鼻塞的藥。咳嗽咳痰,也有鎮咳祛痰的藥物。如果這些癥狀都有,就用復方感冒藥,像泰諾就能緩解所有的癥狀,也可以再結合一些中成藥一起吃,效果會更好一些。 李侗曾強調,千萬不要重復吃多種退燒藥,選一種就可以,而且不能多吃,比如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4~6小時1次,每天不超過4次。如果用了退燒藥,就不要再用復方感冒藥,或者用了復方感冒藥,就不要再去單用退燒藥了,因為這里邊有一些退燒的成分,一旦過量是對身體有損害的。 李侗曾指出,感染新冠病毒后,發燒很少超過3天,即使第四天、第五天還有發燒,一般也都是低燒或中等程度發燒,沒有退燒藥也完全可以過得去,所以按照3~5天的量就足夠了。 孩子應根據年齡選藥 有孩子的家庭應該適當儲備一些兒童常用的應急藥物。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錢素云表示,推薦儲備的藥物第一類是退燒藥。對于6個月以上的小孩,可以選擇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兩者選擇其一就可;2個月到6個月之間的小孩,不適合用布洛芬,可選用對乙酰氨基酚;2個月以內的小孩,不推薦常規退燒藥物,可以采用物理降溫等措施并及時就診。 針對呼吸道感染癥狀,家長可以儲備一些清熱祛痰的藥物。錢素云表示,咳嗽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孩子輕微的咳嗽不推薦常規使用藥物,如果有鼻塞、明顯的咳嗽等,可以做霧化、洗鼻子,用加濕器提高空氣當中的濕度等,增加孩子的舒適度。當孩子出現明顯的咳嗽時,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適合其年齡段的藥物。 錢素云指出,家長最好不要根據自己的經驗或者推測來給孩子用藥,因為小孩器官發育不太成熟,用藥應該更加規范和謹慎。如果自己拿不準,現在有很多醫院都開通了互聯網診療,可以通過遠程問診得到專業人士的用藥指導。 老年人用退熱藥要更慎重 北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李燕明表示,退熱藥物應用在老年人身上要更加慎重,體溫越高、年齡越大,用藥越要慎重,不是38℃用1片,39℃就用2片,燒得越高,用藥越得慎重,這樣主要是防止老年人用退燒藥后一次大量出汗造成虛脫甚至低血壓的情況。 李燕明指出,老年人發燒時,退燒要緩,可以用物理手段退熱。在應用退熱藥的時候要避免多種藥物共同使用。有一些感冒藥是復方制劑,也可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如果再同時用藥,就可能產生藥物過量的情況,因此一定要看清楚藥物說明書。 此外,對于中成藥的應用也是一樣的,一定要少而精,可以選用一種進行治療,不要多種同一作用的中成藥同時應用。 對于合并基礎疾病的老年朋友一定要加強基礎疾病的管理。李燕明強調, 一是高血壓藥物,因為發熱引起大量失水可能造成血壓降低。在發燒期間,特別是使用退燒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血壓監測,如果血壓已經偏低,低于正常水平,降壓藥就可能需要減量,甚至停用,等血壓恢復正常再按照常規使用。 二是降血糖藥物。老年人在感染新冠病毒感染之后可能吃飯很少,所以我們要監測血糖變化,防止低血糖的發生。 轉載請注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 || 董超 萬濤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郵箱 || wt11390@cnki.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