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維初秋,嘶啞的蟬鳴在小雨后也似乎顯得清亮,騎著一輛破舊電動車,在曲徑通幽的街道里四處扭拐,去尋找心儀已久的南陽名勝王府山。 ![]() 二十多年前,我曾到過王府山,在一片居民樓中,在骯臟雜亂中,聞著陣陣尿騷的味兒,看到凌亂不堪的王府山,奄奄一息,茍延殘喘,一點也找不到當年的皇家氣息。時光的河悄無聲息地流淌,不動聲色的歲月是多么的白駒過隙啊,在我心中,一直固守著當年臟亂不堪入目的樣子,所以一直就沒有親近過它。只知道,在城市化的大潮和滾滾紅塵中,金錢利益至上的人們,哪有心思去過問它的生死?沒被拆遷掉就已經是非常幸運,就像毗鄰白河岸邊的天妃廟,據說和媽祖一樣的神廟,也已殘垣斷壁,搖搖欲墜,仿佛一陣風或者一場雨,就能擊穿。就連明代的古城如梅花一樣建立的城堡,也難覓蹤跡,只在梅城公園留下一段矮矮土堆,作為紀念。 ![]() 當我穿越大半個南陽古城,站在王府山腳下,看著眼前險峻秀拔、玲瓏怪奇的山體時,心中有些愧疚和歉意。 說是山,其實不是山,是一堆石頭堆就的,高不過20米左右,占地三百多平米,上面建了一座亭子;說不是山,其實也是山,是一座由太湖石堆就的假山。六百年前是,曾經是南陽城的最高點,和城北的獨山遙遙相望,用意象的手法創造了什么叫“無獨為偶”。六百年后的今天,還是,雖然附近高樓林立,它已不是當年威武的樣子,但卻“躲進小院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有些自娛自樂的味道,這“熊孩子”居然能抵擋住近幾十年使用最廣泛的一個詞“拆遷“,看來造化不淺。 歷史就是在這樣不經意間創造的。明洪武24年,也就是1391年,一生殺人如麻草莽英雄朱元璋,寶刀未老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生了一大堆兒子。他封其23子朱桱為唐王,藩南陽。雖然朱桱只有5歲,卻展示了他的父母或者他七大妗子八大姨的一片舔犢之情,害怕他到物華天寶的南陽生活受窘,就開始大興土木,修建唐王府。而王府山就是在那個奢靡之風非常興盛的時代,喜歡“造假”的產物,據說蘇杭和全國大多數的庭園假山皆為那個時代的杰作。雖然王府山已不復當時的勝景,但假山的“瘦、漏、皴、透”疊山手法,和“形、色、質、紋”觀賞需求,無不形神兼備,山腳綠竹搖翠,石榴火紅,山上雜草野樹,參差披拂,不知名黃紅的花兒,一如精神抖擻地開放,爭奇斗艷,相互展現自己美麗。 ![]() 梅花寨、天妃廟、府衙、察院街、王府、王府山、玄妙觀…….目前南陽暫存或者還有一絲氣息的地名,大致勾勒了明清以來南陽城的面貌、宗教、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是的,站在王府山上明朝王爺,看到南陽城里誰家娶媳婦,他必搶來霸占三天,造成了南陽夜晚娶媳婦的風俗。 ![]() 來到的王府山的時候,是剛過了中國七夕愛情節,這里連續舉辦了幾屆相親大會,山腳下的宣傳牌子,還殘留著許多愛的痕跡,譬如拋繡球的照片、美麗女子的靚照等,最為有趣的是,門口的一座小亭子上書“愛情郵局”,讓人覺得這里成為愛的出發地,至少說明可惡的明朝王爺,早已灰飛煙滅,搶親的事情也不復存在,這些青年男女才敢在這里述說衷情。據說南陽是“牛郎織女”傳說的發祥地之一,城南有相公莊、織女村等地名,和有南陽黃牛、絲綢等因素相吻合。的確,東漢時期,南陽可真是那個黃牛的牛! ![]() 假山的好處在于人們可以隨意擺布,王府山中藏有大小山洞若干,且洞窟相連,崎嶇相通,一步一景,移步換景,穿洞走穴,可盤旋而上,直達山頂。山頂建有一涼亭,名曰“接天庭”,有民謠為證:“南陽有座山,扒扒差差挨著天”,意思為幾乎接著天。此刻,山風獵獵作響,一陣陳沉悶的雷聲由遠及近,大雨已來風滿樓,飛雨飄落身上,短衫不耐秋雨寒,頓覺涼意無邊,瑟瑟發抖中下山歸去。 南陽人的聰明和狡猾,在王府山所敬的神靈中,可窺見一斑,有三清道觀,有送子娘娘,有佛祖,有喜神…..三教相容,不出王府山,想啥都能成,豈不樂哉! |
|
來自: 公司總裁 > 《故鄉/古跡/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