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感嘆時光飛逝,其實時光一直以它的速度前行著,不緊不慢,那是什么總是讓我們感覺時光飛逝呢?一年一年的時間,感覺剛開了個頭,就又到了收尾的時候,還真是快啊,這也許就是生活的節奏使然吧。 不多感嘆時光了,還是捋捋書單吧,總結下來看了27本書,2000多萬字,書不多,但部頭都是大部頭,今年特別喜歡大部頭,沉甸甸的拿在手里感覺都是知識的力量,來填補自己空白的頭腦。讀的最多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巴爾扎克,幾乎占了一半,然后又讀了些茅盾文學獎作品。 ![]() ![]() 比較起來,我還是喜歡經典名著,其實它之所以能稱為經典,不管是教育意義、語言、構思、敘事方式等等對我們都有借鑒意義。年初看了一部電視劇,里面提到《復活》,一直也沒看過,于是先聽了一遍,感覺挺震撼,于是開始了俄國文學的學習之路。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基本都備齊了,讀起來都很震撼,也很喜歡這種細致入微的描寫方式。 ![]() 今年最喜歡的有《卡拉馬佐夫兄弟》,這本書我也專門寫過讀后感,先聽后讀,還是感覺很震撼,如果有時間準備再讀一遍,關于宗教、信仰與做人、個人得失,對我們都很有借鑒意義。 ![]() 國內的這么多茅盾文學獎作品,當然我也沒都讀完呢,2023年將繼續閱讀之路,讀過的這些作品里面,最喜歡的當屬《平凡的世界》,特別喜歡這種深沉的描寫方式,貧苦生活中的堅定信念,還有一直向前的生活追求,對我們的生活也很有借鑒意義。還比較喜歡《額爾古納河右岸》,溫文爾婉的敘事方式,古樸的生活方式,人與自然地平衡和抗爭都很真實,特別喜歡的還是這種筆觸。 ![]() 總有人說讀書讀不進去,其實跟作品有直接關系,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甚至紙張、字體、排版、印刷都很關鍵,字太小太密集太緊湊也會影響閱讀感官,至少要選一本裝幀比較精美、字體適中、排版比較適中、紙張也要有點厚度的書來讀,增加吸引力。 如果光看題目不知道內容符合不符合自己審美怎么辦?可以先聽啊,現在聽書的渠道這么多,動不動就有免費贈送會員資格的app出現,都可以選擇啊。我個人特別喜歡喜馬拉雅app,我總跟京東plus合辦,一年100多塊錢,京東實現了我買東西免運費自由,而喜馬拉雅實現了我聽書自由。 ![]() 感興趣了可以先找來試聽,覺得聽得好的再買來看,我總覺得聽和看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我也喜歡在書上寫寫畫畫,也正應了我始終堅持的觀點:書是買來看的,要寫要畫才是看書。所以我也不會買太貴的版本,適合看、適合畫就好了。 喜馬拉雅書單。 ![]() ![]() 我愛讀書,有自己喜歡的方式,也有自己的進度和要求,也一直在尋找自己喜歡的書。先不管讀后效果怎樣,我一直把它看做和吃飯、睡覺一樣重要。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同等重要。只是要努力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唯有喜歡才是最大的動力,也才能堅持下去。愿我們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把讀書這件事繼續下去。 我是東杰,一起發現好書,一起將閱讀幻化成身體的一部分,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