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上認為,健康的身體是肝氣順暢的。身體的五臟六腑里面都是有氣的,臟腑之間都是緊密聯系的,要是任何一個臟腑的氣不順,影響的就是全身氣的運轉,影響的也是全身臟腑的健康。 ![]() 那到底什么是“氣”?“百病生于氣”這里的氣分別指的是自然之氣和自身之氣。 自然之氣,就是自然界中不同的氣候變化,像是風、寒、暑、燥等,無論是哪一種氣候,只要是變化異常超出身體正常所能適應的范圍、或者是身體本身就氣虛(抵抗力不足)的話,僅僅是自然之氣也會成為讓身體生病的病因。 就比如寒氣、濕氣、濕氣等,一般因為自然之氣導致的疾病也是我們所常見的風寒、風熱感冒,發熱、頭痛、無汗等。 自身之氣,顧名思義,指的就是身體本身上下的精氣運行是否流暢,氣是身體臟腑活動,身體健康的基礎。氣不和就會導致身體生病。就比如因為生活習慣、飲食方式的原因導致身體氣損耗過多,氣虧損導致了氣虛。還有就是氣在身體能夠運行,就是不順利導致氣滯、氣閉、氣逆等,影響身體臟腑的運轉,導致肺虛、脾虛、腎虛等,讓身體 遭受“百病”的侵襲。 由此可知,氣的充足和正常運轉,對于身體健康確實是有不可磨滅的影響的。《類經、疾病類》里面寫到“凡表里虛實、逆順緩急、無不因氣而生、故百病皆生于氣”。 ![]() 《內經》將氣的失常分為兩種:氣虛與氣機失調。 為什么健康的人會氣虛和氣機失調?——氣虛的癥狀和病因 氣虛分為肺氣虛、心氣虛、脾氣虛、腎氣虛 肺氣虛:咳嗽、惡風、聲音減弱、身體冒汗、感冒、哮喘 心氣虛:胸悶、心悸、心慌、身體無力、干不了重活 脾氣虛:舌苔發白發厚、食欲下降、腹脹、消化不良、身體消瘦、腹瀉 腎氣虛:腰部酸痛、膝蓋發軟、小便次數變多、早泄、稍微動一下會出汗 【病因】中醫上講“勞則氣耗”,你有沒有發現是不是身體經常疲憊的人,就會容易感冒。一個人要是過度勞累話,無論是工作、學習都需要消耗身體里面的氣的,消耗過多有沒有及時的補充,就會導致身體的能量支出與吸收不在一個頻道上,身體失衡,也就是氣虛了。 雖然勞則氣耗,其實一直躺著也會消耗氣的。《黃帝內經》里講“臥傷氣”,經常躺著一動不動就會影響氣的運行速度,主要是傷脾。經常不活動身體,就會導致氣虛。 ![]() ——氣機失調的癥狀和病因 氣機失調并不是一種病癥的名字,而是氣滯、氣逆、氣陷、氣閉等方面的統稱。 氣滯:身體伴有脹痛感,一會輕一會重,經常會通過打嗝、放屁減輕脹痛感 氣逆:恪守、氣喘、惡心嘔吐、反酸噯氣等 氣陷:氣陷影響的第一臟腑就是脾,身體表現為說話聲音低小。脈搏微弱、腰部酸脹、尿頻、飲食減少 氣閉:精神刺激不省人事、牙關緊閉、高熱昏迷、身體喘粗氣、面色發青、喉嚨有痰、聲音嘶啞等。 【病因】氣機失調主要是說明身體臟腑氣化不順,導致一系列身體不適的癥狀。要是臟腑之間氣機功能紊亂就會導致氣機失調。比如情志內傷、久病不愈、患有種病、勞累過度、先天不足、后天失養、年老體弱等,都會導致氣機失調。 ![]() 其實由以上氣不和的癥狀及病因可以知道,氣對于身體健康確實是有極親密的關系的。其實無論是那種癥狀,都可以稱為是身體氣不順,想要身體健康,發現自己有以上癥狀最好及時就醫進行專業的調理,同時生活上也是可以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身體氣不順,生活中該如何調理?五臟六腑之間是有經絡連接的,主要是任脈,要是任脈通常對于臟腑之間氣的運行也是有促進效果的,而任脈也被稱為“生命之根”。 想要調節任脈,可以通過按摩4個穴位來達到通氣的目的。①建里穴、②石門穴、③闌門穴、④膻中穴。 建里穴:在肚臍以上3cm處、石門穴:在肚臍下面2cm處、闌門穴:肚臍上面0.5cm處、膻中穴:在胸口正中間,這4個穴位早晚各按摩3分鐘,防病、利長壽。 當然,單單是依靠穴位的按摩是不夠的,還要聽醫生給你的建議,生活方方面面都要改善,疏氣導瀉、調理身體健康。 ![]() 總而言之,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會在無形之中影響你的身體健康。平時多多觀察自己的身體是否頻繁有以上的異常之一,發現不正常及時掛中醫號,及時調理。防止身體氣不順,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