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舌苔淺薄微白,不膩不燥,似有若無,乃胃氣充盛,水液上潮的表現。厚膩的舌苔,屬病理性,尤其是消化系統的疾患,顯示得更為突出,拭之雖去,仍可再生,兼有痰濕之邪者,則很難拂掉,我的經驗,若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加入佩蘭、菖蒲二藥,通過祛濁以凈化厚膩的舌苔,恢復味覺,收效頗好。 佩蘭疏肝郁,“除陳氣”,《內經》 謂其可去口中甜膩之味,對嘔惡、時泛噯腐者,用之甚至比藿香之味醇正,善于宣散蘊結。 菖蒲有三種,都能辟濁逐穢、和中行滯,對濕邪中阻的口粘胸悶,很有作用,其中石菖蒲長于健胃醒脾,水菖蒲芳香較濃,側重祛濕豁痰,阿爾泰銀蓮花之根莖九節菖蒲,專于開竅回蘇,但在凈化厚膩舌苔方面,則功效基本一致。 佩蘭、菖蒲二藥辛、苦配伍,可助胃運活潑氣機、溫健脾陽,通過調暢內在的阻遏,獲得化濁的治績,解除胸悶、促進食欲、令健康得復。 我在臨床實踐當中,曾單獨使用佩蘭或菖蒲,雖然于凈化舌苔方面也能取到一定效果,但并不十分理想,如配在一起,佩蘭由9~18克,菖蒲6~12克,則收效最佳。一般說3~6劑,多則9劑,濕濁之邪得化,氣機即可展舒,厚膩的舌苔便逐漸消除。若服后退去很慢,要加入蒼術6~ 15克,增強辛開苦降之力,就會解決。我從事醫務工作數十年,深知佩蘭、菖蒲二藥的特殊作用,故寫此小文公諸同道,以資參考。(摘自《張志遠醫論探驪》) |
|
來自: 檸檬豬nyzbh9re > 《中醫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