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 印度“印刷”網站12月24日報道稱,剛剛過去的幾周,印度海軍非常繁忙。7400噸的驅逐艦“莫爾穆岡”號剛剛入役。三個月前,總理正式授權印度本土制造的第一艘航母、45000噸的“維克蘭特”號正式入役。第二艘彈道導彈核潛艇“阿里加特”號可能即將入列,確切日期仍是機密。與此同時,第五艘“鲉魚”級常規潛艇“瓦吉爾”號已交付海軍,明年年初即將與第一艘新級別護衛艦同時入役。 據報道,之前印度海軍從未在這么短時間內獲得這么多大型前線艦艇和潛艇。去年,2021年,也非常繁忙,海軍列裝了2艘“鲉魚”級潛艇和一艘驅逐艦。這表明海軍擴編勢頭正勁。與2021年和2022年相比,之前的兩年,海軍只列裝了一艘潛艇和一艘3300噸的小型護衛艦;而2018年則沒有添置任何大型艦艇。泛泛而論,2011年以來的趨勢仍在繼續,平均每年列裝2艘大型戰艦。 報道指出,這比十年前有了提高,但是每艘艦艇仍需太長時間才能建成:驅逐艦、護衛艦或小型護衛艦需7至9年,是中國所需時間的2倍以上。 盡管如此,列裝時仍缺乏重要配置,比如適當的遠程防空導彈、重型魚雷、反潛直升機,甚至艦載機。購自蘇聯并于2013年入役的“超日王”號航母多次處于停工狀態,最近一次停了超長時間。最近有報道說,過去兩年,印度的2艘航母均無戰機降落。 報道稱,雖然說印度正在穩步建設自己的海軍力量,然而,考慮到有限的防務預算,沒有足夠的訂單維持造船廠的生產活動。馬扎岡造船廠的潛艇生產廠交付第六艘、也是最后一艘“鲉魚”級潛艇后就沒有訂單了。接下來的另外6艘訂單一拖再拖,潛在投標者不愿接單,因為它們認為條件難以接受。與此同時,國防部長最近也讓觀察家們大吃一驚,他說印度已經開始建造第三艘航母,之前或此后就再無消息了。印度爭奪馬來西亞、巴西和菲律賓出口訂單的競標活動,也輸給了競爭者。 因此,報道認為,印度海軍面臨多重挑戰:預算不足、下單及建造延誤、協調不暢的交付日期。在海軍慶祝大型戰艦和潛艇迅速相繼列裝之際,這些問題都需要辯論。 監制 | 陳鵬 審核 | 孫鵬 編輯 | 董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