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0日,安徽省中醫藥科學院祁門蛇傷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布了“新安千金清瘟方”;12月24日,黃山市衛生健康委公布了修訂的《黃山市 2022 年新冠肺炎新安醫學預防推薦方案(第二版)》,在湯劑預防、日常防范建議的基礎上,新增了中藥熏蒸方。 優化疫情防控“新十條”發布實施后,發熱門診就診量和流感樣病例數明顯攀升,公眾對醫療資源的需求快速增長,各地醫療救治資源、藥品供應保障等帶來的壓力持續加大。黃山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及時組織當地醫療機構及新安醫學非遺傳承人,發揮新安醫學特色優勢,陸續推出新冠肺炎新安醫學預防推薦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療服務、藥品供應在短期內面臨的較大壓力,消除了公眾的恐慌情緒。 ![]() 黃山貢菊基地 新安醫學的防疫理念 1400余種中草藥材拔節生長,1300余位自晉迄清見于記載的醫者名家層出不窮,800余部鴻篇巨著傳承至今——當北緯30°這條貫穿四大文明古國的神奇緯線,與黃山市版圖發生重疊時,一朵名為“新安醫學”的杏林奇葩璀璨綻放。 安徽素有“北華佗、南新安”之稱。新安醫學是祖國醫學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學者將徽州喻為明清時期中國醫藥學的“硅谷”,僅祁門縣明清時期就出了21位御醫,被稱為“中國御醫之鄉”。據統計,中醫“全國十大醫學全書”中《古今醫統大全》《醫宗金鑒》《醫述》均出自新安醫家之手;現行全國中醫藥院校教材中,新安醫學學術思想占到引用總數18%左右。其中,明代祁門名醫汪機的“固本培元”思想,筑先天后天之根基;明代歙縣醫家方有執的“錯簡重訂”觀點,開傷寒爭鳴之先河;“黃氏婦科”“張一帖內科”“鄭氏喉科”“胡氏骨傷科”等76家新安世家的特色專科延續至今、經久不衰,“張一帖”內科、鄭氏喉科和祁門蛇傷療法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黃山中草藥基地 一部新安醫學史就是一部與疾病抗爭的歷史,特別是在缺醫少藥、瘟疫橫行的古代,新安醫學無數次幫助人們應對疫病預防和治療,守護著生命健康, 延續著民族血脈。 《歙縣志》卷二十記載:“萬歷十六年大饑,斗米一錢八分,民大瘟疫,僵死載道。”相關研究資料顯示:古徽州疫病的品類繁多,病種主要包括傷寒、麻疹、天花、霍亂、疫黃、痢疾、泄瀉、瘧疾及肺疫等病種。其中,明清時期徽州大疫53起,門數十口,平均5.2年一次。 千百年來,古徽州高頻率的流行疫病,推動了新安醫家對疫病的研究不斷深入,豐富了疫病理論,積累了臨床治療方法和藥物的實踐經驗。祁門明代醫學家徐春圃所著的《古今醫統大全》,大量收集整理了前賢對各種疫病的認識,并記載了自己的臨床經驗。歙縣清代醫學家王勛所著的《慈航集三元普濟方》,專論春溫、瘟疫、痢疾、瘧疾四大疫候之證。休寧清代醫學家程林所著的《圣濟總錄纂要》分門別類的論述了各種疾病,其中對內科疫病的論述也頗為全面。據統計,新安醫學現存有關內科疫病著述的醫家有 40位, 相關著作 44 部,其中專著 2 部,共 14 卷94 篇;醫案 550 余則,1200 余首方劑,其中自創方 94 首。 ![]() 歷史上的新安名醫 “在與疫病抗爭的漫長進程中,不得不提到兩位清代的歙縣醫家。”新安醫學省級非遺傳承人程劍峰介紹:一位是葉天士,最擅長治療時疫和痧痘等癥,他在傷寒學的基礎上,首創溫病“衛、氣、營、血”辨證大綱,是溫病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另一位是程國彭,他在所著《醫學心悟》中,最早歸納汗、和、下、消、吐、清、溫、補“醫門八法”,促進了中醫基礎理論和診斷學的發展,成為中醫治疫臨證立法的主要依據。 黃山市新安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江國慶介紹,縱覽古時新安醫家的抗疫經驗,主要體現在首重于防、未病先防,重視正氣、固本培元,靈活辨治、三因制宜等方面,用藥多以輕、靈、捷為特點,“治溫病須養胃陰,治瘟病要兼醒脾”“南方人用藥燥濕和中,北方人泄濕溫中,地理與人用藥則異也”。同時,治疫采用隔離、辟瘟、凈穢、普濟、辨治等多管齊下的辦法。 ![]() 安徽省中醫藥科學院祁門蛇傷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新安醫學的抗疫實踐 時間回到3年前。 2020年1月23日,武漢人鄧某某乘動車由武漢到景德鎮,后駕車來到休寧岳父家。其后,鄧某某出現發熱、背部疼痛等癥狀,于26日晚前往休寧縣總醫院就診。經該院專家組會診,鄧某某被收治留觀,擬診為新冠肺炎待排查。 “當時國家還未頒布新冠肺炎中醫治療方面的診療規范,且沒有特效藥物。”休寧縣總醫院副主任中醫師徐建成說,根據疫情的特點,醫院組織中西醫專家討論,在未取得核酸檢測結果的情況下,在西醫對癥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使用中藥湯劑。 面對當時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黃山市及時成立新冠肺炎中醫藥預防治療康復工作專家組,結合國家及各地的診療經驗,梳理歷代新安醫家在疫病方面的防治經驗,出臺了《黃山市新冠肺炎中醫藥預防治療康復工作方案》,為新冠肺炎中醫藥預防、治療、康復工作提供專業技術支持。 ![]() 黃山醫護人員堅守抗疫一線 專家組成員、黃山市中醫醫院副院長李海介紹,該市落實中西醫結合救治全覆蓋,在定點救治醫院派駐中醫藥治療組,開展“一人一方案、一人一團隊”辨證論治,全程參與患者救治。另外,對出院患者,均擬定康復中醫處方,開展跟蹤隨訪,做好個性化愈后康復服務。 鄧某某是黃山市確診的第二例新冠肺炎病例,12天后治愈出院。鄧某某出院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堅持服中藥后體溫有所下降,咳嗽、肌肉酸痛、出汗、腹瀉等癥狀有明顯改善,食欲逐日好轉,自覺身體機能慢慢改善。 “治未病”是新安醫學的核心理念之一,徽州民間自古就有佩戴香囊避瘟之習。疫情發生之初,黃山市文旅局聯合新安醫學研究中心,組織中醫藥專家研討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方案,研發制作了中藥預防香囊,面向各景區和文旅企業一線防疫人員公益發放。 ![]() 中藥口罩貼 ![]() 中藥香囊 2020年3月,祁門蛇傷研究所根據古代鼻腔外用防疫理論,對古籍《肘后備急方》記載的名方“屠蘇散”進行科學優化改良,成功研制出中藥“屠蘇防疫口罩貼”,并納入祁門縣新冠肺炎中醫藥預防治療康復工作方案,免費提供給縣內外防疫抗疫一線人員,到目前已發放5.6萬人次。據該所所長汪勝松介紹,“屠蘇防疫口罩貼”對預防寒濕瘟疫、風寒感冒等引起的鼻炎、鼻塞、咳嗽有一定防治效果,適合體質較弱、寒濕較重、易受寒感冒的人群日常使用。同時,該口罩貼解決了口罩長時間佩戴后潮濕、口腔異味等問題,提升了口罩佩戴舒適度,增加了使用時間和次數。 2020年8月,黃山市衛生健康委向社會公布了“新冠肺炎”新安醫學預防建議處方,并率先在黃山市中醫院設點,免費提供“新冠肺炎”預防茶飲。另外,艾葉等中草藥也被推廣應用于室內外環境消殺。 ![]() 新安醫學進社區 12月24日,黃山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藥管理局牽頭開展了全市中醫醫聯體成員單位醫護人員培訓,提升基層醫療單位對新安醫學干預新冠肺炎的預防和診療服務能力。 “前不久,國家優化疫情防控新政實施后,黃山市衛生健康委面向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兩類群體,分別公布了新冠肺炎新安醫學預防的藥方。”黃山市中醫醫院院長江國慶介紹,針對當前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的相關中藥材價格攀升甚至斷供等情況,該院與廣東一家中藥顆粒劑生產企業合作,加班加點將上述兩個藥方所需的中藥材分別制成臨方顆粒,保障醫療供應和價格穩定,方便群眾抓藥服用。目前,這些中藥顆粒已在黃山市中醫醫院藥房投放供應。 ![]() 新安醫學創新中心開工 新安醫學的創新發展 “經過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禮和考驗,進一步證明了新安醫學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價值所在,也為中醫藥鍛造出越來越可靠的信賴感。”黃山市衛生健康委主任方克家說,三年來的常態化疫情防控,讓記載在古籍、融入在生活、使用在臨床上的新安醫學,轉化成群眾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健康實踐,真正讓新安醫學的養生智慧、健康理念、知識方法“活”了起來。 黃山市現有各類中醫類醫院8家,專門從事新安醫學研究的科研機構2所,建成新安名醫堂、名老中醫工作室等服務平臺,具備一定實力和規模的新安醫學世家特色專科診所20家,在101個鄉鎮衛生院全覆蓋設立了中醫館,為新冠疫情防控提供了新安醫學的有效干預。 ![]() 新安名醫坐堂 幾年來,黃山市的新安醫學傳承機構和眾多傳承人,從日常預防到介入診治都相繼提出了新冠疫情防治的眾多方案,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業內人士介紹,由于備案審批等流程,黃山市目前尚無一種新冠疫情防治的中藥院內制劑,更遑論獲批生產的中成藥,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新安醫學在防疫抗疫中發揮更大作用。 領銜“新安千金清瘟方”研發的哈佛大學生物科學博士陳青山介紹,該方針對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口腔咽喉部皮膚黏膜的病毒含量高以及中老年人血壓呈正相關等特點,根據明代著名新安醫家汪機、徐春甫等“瘟疫通治劑”荊芥敗毒散、清咽利膈散等加減,同時利用蛇藥千金藤等加強清熱解毒,并進行了相關生物模式試驗,可顯著降低病毒復制載量,目前祁門蛇傷研究所已啟動院內制劑備案申報。 ![]() 黃山市中醫醫聯體簽約 新安醫學是全國富有影響的綜合性地域性學術流派,學術底蘊深厚,分支學派眾多,是安徽中醫藥的特色名片。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網絡藥理學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安徽中醫藥大學副教授段賢春博士建議,黃山市要搶救開發新安醫學古籍文獻精華,健全完善準確翔實的新安醫學資源數據庫,加快建設新安醫學傳承創新中心,深入做好新安醫學的傳承創新和研究應用。同時,加強與中醫藥機構、科研院校合作,加快建設新安醫學研究院等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與平臺,提升新安醫學產品研發創新能力,推動經典名方和道地藥材研究成果轉化應用,實現“新安名方”向“新安名藥”轉換。 ![]() 新安醫學發展大會 黃山市氣候溫潤、植被茂盛,中藥材種植歷史久、品種多、質地優,已知可供藥用的植物有190科1400余種,其中高效藥材和珍稀品種60余種,堪稱一座天然的藥材寶庫,也是滋養新安醫學傳承發展的沃土。目前,該市中藥材種植種類31個、種植面積18.5萬畝,年產量2.65萬噸;中藥材加工銷售企業23家,中藥材專業合作社26戶,“十大皖藥”產業示范基地6個,中藥材農業產值14.9億元。 ![]() 多花黃精新品種組培苗培育基地 方克家介紹,生命健康產業已列為黃山市九大新興產業之一,現有規模以上醫藥制造企業13家,生物技術和醫藥國家級創新平臺3個,在中藥生產、醫療器械、生物萃取等細分領域初步形成產業聚集。另外,黃山市擁有省級康養類服務業集聚區(示范區)2家、省級康養特色小鎮5家,徽州區潛口太極養生小鎮入選首批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創建單位,以新安醫學為特色的康養產業也已初顯雛形。今年前3季度,黃山市生命健康產業“雙招雙引”項目綜合排名在全省第五。 黃山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突出保護傳承,做好以文養醫文章;突出振興復興,做好以醫帶藥文章;突出融合發展,做好以藥促產文章;突出以人為本,做好以產惠民文章,推動新安醫學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建設健康中國和增進人民健康福祉奉獻黃山力量、作出黃山貢獻。 ![]() 黃山市開展生命健康產業雙招雙引 發布于:安徽 |
|
來自: 簡明n4cefj9chs > 《市場.行業企業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