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大家的生活逐步回歸正軌,我們在這兩天觀賽的心態,也從前兩年的「羨慕嫉妒恨」重新變成了「在新年初始汲取青春熱血和向上的能量」。在今年的箱根驛傳,關于青春的故事依然在上演。有專修大近在眼前「斷帶」的遺憾,也有大逆轉的熱血。 

 當然,沿途「傳統藝能」的異次元加油小分隊同樣時隔三年后回歸......運動品牌也不會放過這個營銷的好時機。作為近兩年選手選擇率飆升的 Nike,在賽前也推出了第99屆箱根驛傳的專屬配色鞋款。
從選手的青春熱血到國民的節日狂歡,箱根驛傳從一場漫長的跑步接力賽出發,已經成為了日本新年不可或缺的傳統,以及跑步未來源源不斷的血液供給。 而這樣的箱根驛傳,明年就將是第100屆。 箱根山岳險天下! 對于校園體育文化同樣盛行的日本,除了我們熟知的高中足球大會、棒球甲子園,還有代表著日本高校跑步文化的出云驛傳、全日本大學驛傳以及箱根驛傳,它們被合稱為「三大驛傳」。日語中所謂的「駅伝」(驛傳),即長跑接力賽,一般由幾個人組成一個參賽隊伍,每個人負責跑完一段賽程,最后根據抵達終點的順序或用時總和來決定勝負。日本選手大迫杰在2020年以2分05分29秒刷新日本馬拉松全國紀錄,其出身的「箱根驛傳」也成為了三大驛傳的最高峰,而動漫《強風吹拂》也為箱根驛傳打開了更高的知名度。就像甲子園是所有日本棒球高中生的憧憬一樣,「箱根驛傳」則是整個關東地區大學跑者心中最神圣的賽道。這項僅限關東院校參加的賽事甚至為關東的大學增加了入學率,很多學生為了能夠參加箱根驛傳選擇報考關東的大學。 不僅是跑者為之瘋狂,觀眾也對箱根驛傳情有獨鐘。集中在元旦期間的比賽日期,也讓一邊吃年飯、一邊看直播成為日本人度過元旦的重要娛樂消遣方式,由于收視率極高,這項賽事也被網友戲稱比紅白歌會更「日本春晚」。近幾年日本甚至有一個網絡詞語叫「箱根驛傳癥候群」,用來形容對箱根驛傳癡迷的觀眾,也有很多名人會選擇特意到現場為跑者加油助威。據日本電視臺NTV統計,2021年第97回箱根驛傳直播收視率最高峰值曾達到41.6%。2022年,更是有60萬人去到比賽沿途給選手們加油,雖然人數遠不及疫情之前,但民眾的熱情可見一斑。 箱根驛傳全程217.1公里,一共分為10個賽段,每個賽段需要分別由一名不同的選手完成。也就意味著每個隊伍至少要有10名選手,不過正式比賽時可報10名正選隊員+最多6名替補隊員,比賽中最多可更換4名選手。十個區間地勢路段不盡相同,需要教練根據選手特質來做安排。被稱為花之二區的第二賽段,由于距離最長,一般來說各隊王牌選手都會出現在這里。而魔王五區,因為海拔高低差為874米,還需要考慮高低起伏變化、氣溫驟降的困境,很是考驗選手耐力。代表每個學校參賽的十位選手,會因為肩帶上佩戴那條印有學校名字的接力帶,而變得榮辱與共。《強風吹拂》后的蛻變 近年來,以長跑為背景的文學、影視作品越來越多,其中三浦紫苑以箱根驛傳為基礎架構的小說《強風吹拂》是口碑佳作。之后根據其改編的漫畫、電影也紛紛成為了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同名改編動漫在豆瓣更是獲得9.6高分評價。 在這部作品中,觀眾或許很難看到常見運動作品中的強強對決、一招致勝,但通過長跑,觀眾能感受到的是心靈在經過強風吹拂之后,跑者與自我的和解,仿佛所有的煩惱都能拋在腦后。也許這也是奔跑所帶來的獨有的快樂。有很多觀眾在看過這部作品之后都表示這部作品雖然看似「平淡」,卻總在不知不覺間讓人熱淚盈眶。

 《強風吹拂》的故事主線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一群幾乎沒什么跑步經驗的「菜鳥」被主角忽悠著組建了一支隊伍沖擊箱根驛傳,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一系列困難最終又實現目標的「雞湯」。但箱根驛傳團隊接力賽的背景又讓每個人奔跑的區間不再是一場個人秀,而是因為他人的影響給了自身力量,在強風吹拂中實現每個人的人生蛻變。而在現實生活中,箱根驛傳也確實讓很多選手走向了更大的舞臺。能在箱根驛傳獲得好成績的選手,日后都更容易成為優秀的馬拉松選手。從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從箱根驛傳走向奧林匹克的運動員有來自17所大學的69人,參賽項目大多數都是以馬拉松和長距離賽跑為主。除此之外,還有十項全能、競走和滑雪選手從箱根賽道跑向了世界。除此之外,箱根驛傳的賽道還誕生了著名演員、導演和政治家,為社會各界輸送了2019年東京馬拉松精英選手的111名日本籍選手里,就有78位選手在大學時期參加過箱根驛傳,比例達到70.3%。為2020東京奧運會準備的日本國內奧運選拔賽,篩選出來43位日本頂尖馬拉松選手,幾乎都是歷代箱根驛傳訓練出來的好手。2018年2月東京馬拉松上,以2小時06分11秒打破塵封16年之久的日本兼亞洲紀錄的設樂悠太;同年芝加哥馬拉松上,以2小時05分50秒奪得男子全馬季軍,創造新日本紀錄和亞洲紀錄的大迫杰;甚至以業余跑者身份,2018年取得波士頓馬拉松大滿貫的冠軍,世界上完成次數最多的(78次)、成績跑進2小時20分鐘以內的馬拉松選手川內優輝......無一例外都是出自箱根驛傳。箱根驛傳延續百年的精神,以及為日本輸送源源不斷的后輩跑步人才,都足以證明其在日本跑步史中的地位。教育到文化, 跑步成日本全民運動 時至今日,箱根就像是所有日本跑者的成人禮,不僅為日本馬拉松的發展提供了可觀的后備人才,也使得日本跑步文化深入人心。到2014年,日本每年跑一次馬拉松以上的有986萬人,每周跑一次馬拉松以上的有550萬人,根據總人口1.27億計算,日本每23個人當中就有一人每周跑一次馬拉松以上。日本人能不斷突破亞洲紀錄,全民對跑步都有高漲熱情,這是在長期的教育和方便的公共設施中不斷進化的結果。自幼兒園開始、到義務教育,還有大學的箱根接力精神,以及城市道路上方便的跑步服務站,為日本跑步傳播不斷添加成長土壤,再到為了鼓勵精英化選手出現,日本田協規定打破日本國家馬拉松紀錄的人,將會獲得1億日元獎勵,這又不斷刺激日本職業跑者突破自我。 自小就培養孩子對跑步文化認同,在日本學校里,長跑是最普及的運動項目,幼兒園就開始接受冬季耐寒訓練,還要參加冬季耐力跑大會,不同年齡的跑步長度也不一樣,3歲孩子跑400-800米,5歲就要跑1200-2000米,有些幼兒園還有在寒風中裸跑的傳統,來達到體育訓練的目的。有了群眾基礎的跑步運動,在日本文化創造領域,也成為了一道獨樹一幟的風景線。倘若再回顧上世紀九十年代經典日本動漫作品,《櫻桃小丸子》《蠟筆小新》里的小朋友,都有參加馬拉松大會的情節。 經常看日本電視劇的觀眾,肯定會對劇中的主角們動不動秀一下跑步實力感到熟悉,中國劇迷甚至把這個行為稱之為「日劇跑」。社會知名人士也對跑步有著癡迷。日本著名小說家村上春樹寫過一本《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講述自己參與馬拉松比賽的經驗歷程,還有漫畫家高木直子也出版過《一個人去跑步》,描述自己參加馬拉松比賽的故事。日本是一個強調匠心的民族,而跑步則是一個非常考驗耐力的運動,符合匠心精神,日本「傳奇跑者」瀨古利彥也表示,「馬拉松和日本人身上的農業文明氣質很契合,種地需要用心耕耘,要跑馬拉松也是一樣,必須日復一日堅持,才能獲得最終成果。」從前,日本人用武術來考驗耐力,如今,馬拉松繼承武術衣缽,成為風靡全國的一項運動,日本人不斷突破亞洲紀錄,甚至一場跑步接力賽都能延續百年,這與全日本對跑步所代表的耐力、堅持的守護有著密切關系。一定程度上來看,箱根驛傳就是推動日本跑步文化延綿不息的動力,而跑步文化,又體現著民族的性格,環環相扣,鑄就了日本馬拉松競技與文化的繁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