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3 灼見(ID:penetratingview) 與其不在乎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不如嘗試把自己的形象變得更具體,在社會對你的規訓之外,活得更舒展些,活出一些屬于自己的東西。 作者 | 豆瓣@一闋聲長 最近我發現一個規律:弱者的形象是抽象的,強者的形象是具體的。 我覺得這是因為,與強者相比,弱者處于一種被壓抑的地位,缺乏自由,也更加承擔不起試錯成本,因此只能努力地迎合外界設定的標準,把自己裝進一些標準的模型里,因此他們的形象就一步步地抽象化。 強者往往活得很具體,而弱者活得很抽象,但是這不意味著弱者只能安于現狀。在宏觀社會層面,或許我們暫時無法打破這種讓我們變得抽象的規訓力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盡量活得更具體。 努力地活得更具體一點,就能讓自己過得更好一點。因為一個人形象的抽象程度和這個人在別人心中的重要程度,也是相互促進、互為因果的。 當一個人在別人心中的形象變得具體的時候,ta在別人心中的分量就提升了。 比如你家樓下便利店的店員,她在你心中的形象,本來和其他任何便利店的店員沒有區別。 后來你經常去買東西,你們偶爾會聊兩句,于是你知道了她的名字,她的家鄉,她的經歷,她最近的開心和煩惱。 假如有一天,這個店員和其他任何一個便利店的店員發生了爭執,在你心里或許就會下意識地偏向認識的這個店員。 你會如此選擇,正是因為她在你心中的形象變了,不再是一個可以用“店員”兩個字簡單概括的抽象的人,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具體的人。 所以,這個規律可以帶給我們一點啟示:想要提升自己在別人心中的重要性,可以試著把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形象變得更“具體”。 ?本文選自豆瓣小組“我發現個規律”,作者:豆瓣用戶@一闋聲長 。灼見經授權發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