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控制貫穿于糖尿病整個治療期,最關鍵的就是控制總熱量攝入,遠離高升糖指數食物,又能保證營養均衡,避免出現營養不良而增加感染風險。特別是二型糖尿病患者應著重調整好飲食,改善吃飯順序,那主食、肉類和菜類到底先吃哪一種好呢。 二型糖尿病患者該如何飲食? 1、先吃菜再吃肉 不少人習慣肉和菜跟米飯搭配著吃,吃完飯后再喝湯,休息一會后再吃點水果,這種飲食模式并不適合糖尿病患者。二型糖尿病患者應調整好吃飯順序,把蔬菜放在第一位,再吃肉類和蛋類,主食安排在最后,這種吃飯順序能降低餐后血糖水平,防止血糖波動幅度太大,同時也能降低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更好的控制血糖。 2、先吃血糖生成指數較低的食物 先來了解什么是血糖生成指數,即跟同等量標準食物相比,升高血液中葡萄糖數值的能力,反應食物升高餐后血糖的能力以及速度。高血糖生成指數的食物能快速被消化和吸收,升高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血糖波動比較大;低血糖生成指數的食物消化吸收速度比較慢,葡萄糖慢慢的釋放入血液,血糖波動比較小。研究發現,低血糖生成指數的食物能幫助調控血糖,預防糖尿病并發癥,尤其是對二型糖尿病患者有益處。生活中低血糖生成指數的食物有粗糧、薯類、綠葉蔬菜和豆類、含果酸較多的水果等。 3、餐前負荷 餐前負荷即在營養負荷餐前半分鐘,提供少量的蛋白質、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素,能減慢胃部排空速度,利于胰島素分泌。換句話說,吃飯前應著重吃含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質的食物,并不會快速升高血糖,飯后血糖控制更加平穩。 溫馨提示 糖尿病患者應做到主食定量,粗糧和細糧搭配著吃,雜豆類和全谷物應占到33%左右。每天吃300~500克新鮮蔬菜,深色蔬菜應占到50%以上,尤其是綠葉蔬菜應達到70克以上;水果和蔬菜的種類和顏色越多越好,每日吃水果的量應達到150~200克,吃水果的時間安排在兩餐間。適量吃瘦肉、蛋類和魚肉以及雞肉等,少吃或不吃加工肉類。保證每天都要有豆類和奶類,能為身體提供大豆異黃酮和鈣以及蛋白質等,能輔助降血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