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寒,堅持住,冬天很快就會過去啦! 一年中最寒冷難熬的日子到了,越是難熬,越要默默等待,積蓄力量,因為春天一定會到來! 小寒到,小寒到, 風也寒,雨也寒,地也寒。 開開心心過小寒!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冬季的第5個節氣,干支歷子月的結束與丑月的起始。24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蘊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 根據我國長期以來的氣象記錄,在北方地區小寒節氣比大寒節氣更冷,在北方有“小寒勝大寒”一說;但對于南方部分地區,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 對小寒節氣名字的由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釋:“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 小寒是冷氣積久而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小寒節氣的特點就是寒冷,但是還沒有冷到極致。冬至之后,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溫持續降低,溫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際降到最低。 中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 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并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筑巢;“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陸續為春節作準備。飲食上,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為小寒時尚。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說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調養身體的做法。古時,如皋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著時代變遷,已漸漸淡化,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小寒至,新年始, 但愿新年,如你所愿, 聽風吟,春雪落, 等花開,待春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