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部門均強調,電價并未上調,可能是因為全年居家時間長,用電量累進到高價檔 文 | 《財經》記者 王靜儀 編輯 | 施智梁 2022年12月電費應繳金額為1634.8元。 看到這個數字,上海居民張女士倍感驚訝。“2021年12月的電費是303.8元,2022年夏天,用電量最大的8月也就658.7元,為什么12月電費貴了好幾倍?”她對《財經》記者表示不解。 和張女士有同樣心情的居民不在少數。2023年1月5日晚間,“上海電費”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第一,不少網友表示,自己家2022年12月的電費比平時高了幾倍,不少賬單金額過千。許是受查詢量大的影響,上海市的電費查詢系統還一度無法正常打開。 對此,上海市發改委回應稱,原因主要有三:12月受疫情影響,居民居家時間延長,用電量增加;寒潮連續侵襲,居民家中空調制熱耗電量大幅上升;居民電費階梯式遞增,部分居民2022年上半年居家時間較長,導致12月的用電量進入了第三階梯,12月電費按第三階梯的電費計算,所以有所增長。 “不存在電費漲價的情況。”《財經》記者致電國網上海電力公司獲悉,電力執行三級階梯電價,當全年用電量累進到高價階梯,電費隨之上升,這可能是12月電費高的主因。 目前,上海市居民電價為:當年累計使用電量不超過3120度,執行第一檔階梯電價0.617元/千瓦時(峰時段0.617元,谷時段0.307元);累計用電量大于3120度且不超過4800度,執行第二檔階梯電價0.667元/千瓦時(峰時段0.677元,谷時段0.337元);超過4800度則執行第三檔階梯電價0.917元/千瓦時(峰時段0.977元,谷時段0.487元)。 “一方面,2022年4月、5月許多市民都居家管理,這段時間的用電量比較大,導致很多人較早地就進入到了第二檔的電價標準。2022年12月,上海經歷了幾次氣溫驟降的過程,尤其是晚間氣溫特別寒冷,空調等電器使用頻次增加。同時,很多上海人在這個月份都’陽’了,居家休養和居家辦公時間較長,這也是導致用電量猛增的一大原因,可能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援引國網上海電力相關工作人員的說法稱。 受訪者供圖 上述工作人員表示,從統計數據來看,上海市居民2022年12月的用電量情況相較2022年11月及2021年12月有明顯增長。 不止是上海,2022年中國城鄉居民用電量快速增長。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最新統計顯示,2022年前11個月,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210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0%,增速明顯快于工業和制造業用電量。 在電價方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和《政府制定價格聽證辦法》等有關規定,居民電價等民生費用不可隨意調整。如要調整居民電價,一般要召開由消費者、經營者、有關專家、學者和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及其他人員參與的價格聽證會,對電價方案進行公開聽證。 目前上海仍在執行2012年的居民用電階梯式電價標準,11年未上調。 上海從2023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關于進一步完善上海市分時電價機制有關事項的通知》,對一般工商業用電進行調價,高峰漲價、低谷降價,以鼓勵工商業合理安排用電時間,但對居民生活用電、農業生產用電分時電價政策不變,仍按原政策執行。 近年來,中國也在探索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發展改革委曾公開表示,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居民電價偏低,工商業電價偏高。居民電價較大幅度低于供電成本,是因為工商用戶承擔了相應的交叉補貼。 發改委在2021年7月回復公眾留言時表示,為了進一步深化電價市場化改革,下一步要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逐步緩解電價交叉補貼,使電力價格更好地反映供電成本,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形成更加充分反映用電成本、供求關系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居民電價機制。 |
|
來自: 呂楊鵬 > 《20230102-202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