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沒有上過一天學的5歲孩子參加了縣里六年級期末考試。好成績也過不了年紀不夠的關(guān)卡,他被當?shù)貙W校拒絕。 在外公的努力下,外地的一所民辦初中發(fā)出邀請。二話不說帶著孩子去外地,沒想到就此拉開的,是一場6年輾轉(zhuǎn)的求學路。 從湖北到山西,前往江蘇又至廣州。為何龔民的學習生涯如此曲折?2009年,12歲的男孩參加高考,之后就受到了中科大少年班的青睞,成就自己“中國高考十大神童”之一的名號。 小小年紀上大學后,他是否適應(yīng)得了大學的環(huán)境?之后又生活如何?讓子牙童趣學生觀察接著往下說。 有效啟蒙,驚艷眾人 1997年出生于湖北荊州公安縣的龔民,并沒有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完整的家庭。6個月大時父母便離了婚,小嬰兒被母親帶回了家交給外公外婆。 沒有過多的陪伴,龔民的母親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開銷,忍痛離開孩子,前往廣州打工掙錢。 好在始終陪伴左右的外公外婆十分疼愛孩子,一個小本子上記錄下了小龔民邁出第一步、發(fā)出第一顆牙、第一次喊出完整稱謂的時間,也飽含了兩位老人對外孫面面俱到的關(guān)心與關(guān)注。 要說龔民極高學習天賦的開發(fā),也是離不開二老的付出。龔民的外公曾是中學的物理老師,外婆是中學數(shù)學老師。 兩位老人在講臺上身經(jīng)百戰(zhàn),有著自己的一套教書法則,對龔民的啟蒙學習自然比較早實施。 當孩子兩歲多就能心算加減法時,外公簡直喜出望外。他一心認定外孫的天賦極高,于是和老伴商量著開始著手制定早教計劃。 近半年的學習,只有3歲的孩子就已經(jīng)認識了3000多個漢字,且能進行兩位數(shù)加減法。2001年,經(jīng)過私下測試,龔民的數(shù)學學習程度已經(jīng)可以與四年級學生相媲美。 也是這時候,為外孫感到驕傲的外公心里生出了一些擔憂。真正進入學校接受正規(guī)教育,全面發(fā)展,才能最大限度開發(fā)孩子的智力。 一旦有著這樣的想法,老人家便會付出行動。2002年,龔民5歲了。別人家的孩子還在幼兒園玩耍,龔民就在外公的努力下,作為陪考生,參加了那年小升初的期末考試。 本來只是十分好奇的一群老師在看到龔民的成績時,紛紛表示不敢置信。語文、數(shù)學兩科成績接近90分,這是一個5歲的孩子能取得的分數(shù)嗎? 外公一臉神氣,以為憑著外孫的表現(xiàn),怎么也能進入學校學習,哪怕只是插班生。 可最后的結(jié)果實在不盡如人意。當?shù)刂袑W從沒有接收5歲孩子的先例,而校長也認定,初中的知識不是如此年紀的孩子能夠掌握的,于是直接拒收。 為讀書,行萬里路 眼見著孩子跳級上學要成為奢望,不甘心的外公開始四處奔走,并且有關(guān)部門、電視臺反映。堅持了半年多的時間,他們才在大海中激起水花。 明海中學領(lǐng)導(dǎo)向這爺孫發(fā)出了入學邀請,即使這所學校是民辦的,即使它遠在山西運城,收拾行囊,兩位老人于2003年帶著6歲的外孫就這樣開啟了初中學習生涯。 與班級里的學生相差6歲多,個子小年紀小的龔民坐在教室第一排,度過最初的適應(yīng)期后,他的聰明才智開始展現(xiàn)。 初二下學期,為了檢驗自己的實力,龔民還在自學完初中三年的知識后與初三學子一起,參加了那一年的中考。盡管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他卻再次無學可上。 本想著在上一年初中打牢基礎(chǔ),從學校里正常升學,可因為一些資金問題和外部原因,明海中學關(guān)閉了。 同學們都有本地戶口,再次進入學校沒有什么困難,可作為“外來戶”,龔民的境遇尷尬。 外婆準備收拾行李回到家鄉(xiāng)再想辦法,可外公在短暫的沉默之后做出了不一樣的決定——到北京去。 他想著北京的教育理念超前,也許那里有不少像自家孫子這樣超前學習的例子,那里的學校也有著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 可真正到了北京,老人家卻有些失望。北京是個十分講“規(guī)矩”的地方,外在條件沒有一項符合規(guī)定,龔民自然無法入校。 好在奔走的學校過多,龔民的外公接觸到了中科院教授施建農(nóng)先生。當對方提出想要檢驗一下龔民的實力時,外公差點喜極而泣。 之后,本著好苗子不能就這么耽誤下去的想法,施教授費心勞力地聯(lián)系上了多所學校,最終得到蘇州中學的回應(yīng)。 2005年,8歲的龔民在停學半年后,由外公外婆領(lǐng)著來到了蘇州中學。學校老師本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讓他參加了本校與中科大合作的少年班入學考試。 可因為最終的成績并不十分突出,男孩便在預(yù)備班里開始上初中三年級。 這一年的時間里,龔民的家人們并沒有停歇。為了不讓接下來的學習之路再生波折,母親在孩子畢業(yè)前半年就四處聯(lián)系廣州方面的學校,最終在廣州第八十中學找到突破口。 再遇困難,終有成才的一天 2006年夏天,僅有9歲的孩童馬不停蹄,與家人團聚的同時,也正式步入了高中校園。再次成為全校的焦點,龔民的身高引人側(cè)目,成績更加引人注目。 而經(jīng)過一年的學習,班主任將小少年的飛速成長看在眼里,也始終擔心著他本身存有的“后患”。 將龔民的外公請進學校,班主任告訴他們,如果想要正常通過高考升學,那么要盡快聯(lián)系戶籍地所在的學校進行轉(zhuǎn)學,還是戶口問題,龔民不可以在廣州參加高考。 好像沒有個盡頭一般,外公打算再次奔波千里,回到荊州聯(lián)系學校。一個老人家為了外孫的學業(yè)如此費心,佛山南海中學的校長被其感動。 她拽住老人匆忙的腳步,表示愿意讓龔民以插班生的名義,在南海中學里備戰(zhàn)高考。 2009年,龔民以12歲的年紀,639分的高考成績,成就了自己的“神童”之名。當街頭巷尾的人議論紛紛時,男孩早已拿到了中山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可也在此時,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少年班的老師橫空搶人,并取得成功。2009年的秋天,興致高昂的少年人開始了自己的數(shù)學之旅,也成了當年班級里年紀最小的新生。 沒有過小學的學習經(jīng)歷,龔民的跳級上學史令人刮目相看。再瞧一瞧他初高中的6年求學生涯,孩子奔波,家中兩位老人同樣累得不輕。 輾轉(zhuǎn)三省四家學校,頻繁更換環(huán)境卻也能以極快的速度適應(yīng),龔民在這種騰挪中,有了想要讀萬卷書,可能要先行萬里路的體會,也在輾轉(zhuǎn)間,他褪去孩童的天真與稚氣,逐漸心智成熟。 而在進入大學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沒有家長在一旁監(jiān)督,龔民一度迷上網(wǎng)絡(luò)游戲。好在這場迷失在期末的一次掛科中猛然醒悟。 之后龔民順利完成本科以及碩士的學習,并于2016年遠赴香港,在香港城市大學中攻讀博士學位。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在金融行業(yè)扎下了腳,于跨國公司中創(chuàng)造自己的價值。 |
|
來自: 振王府圖書館 > 《勵志學霸與光榮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