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地處武漢市西南部,故定名為漢南區。漢高祖元年(前206年)后,此地先后隸屬于江夏郡的沙羨縣、石陽縣、沌陽縣。隋大業二年(606年)劃歸漢陽縣。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境內后屬湖廣布政司武昌府漢陽縣。明代洪武九年(1376年)后屬湖廣布政司武昌府漢陽縣。清代,境內屬湖北布政司漢陽府漢陽縣。民國元年(1912年),廢漢陽府,置湖北江漢道,境內屬湖北江漢道漢陽縣。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廢道設行政督察區,境內屬湖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蒲圻專員公署漢陽縣。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前,漢南地區為國民政府漢陽縣所轄新灘鄉和合成鄉,新中國成立后將兩鄉合并,成立漢陽縣新灘區。1956年12月新灘區改稱鄧南區。1957年10月,孝感地區在鄧南區所轄東城垸圍堤墾荒,建立東城垸農場。1966年9月,東西湖農管局圍墾漢南垸,建立漢南農場(即今漢南、銀蓮湖農場)。1978年3月,東城垸農場劃屬武漢市,與漢南農場聯成武漢市漢水南部的農場區,設立武漢市漢南農場管理局,以長江北岸、東荊河以南,劃屬漢南農場管理局管理。將原東城垸農場東荊河北岸的長江分場(現更名為桐湖農場)劃屬漢陽縣(現蔡甸區),將東荊河南岸的南豐、東荊、王家寨三個分場合并成東城垸農場,將紗帽、烏金兩個分場合并為烏金農場,將漢南農場分為漢南農場和銀蓮湖農場。1979年,境內的漢陽縣鄧南公社劃入代管,設陡埠、大咀、鄧南、水洪4個公社。1984年政社分開,設立漢南區。1985年2月18日,漢南區正式。漢南區旅游資源豐富,萬里長江,碧波千頃的螞蟻河,還有神秘的紗帽山,向人們展示了幾萬前人類播撒的文明。紗帽山是商周文化的遺跡,1965 年出土了大量的石斧、石錛、陶豆、陶綱墜、青銅尊等。其中商朝青銅尊被作為省博物館館徽。紗帽山已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漢南已開始重點建設紗帽山文化旅游景區:對發現幾萬年前人類頭蓋骨化石、商周文物的紗帽山進行綜合整治,建“漢陽人”及商周文化博物館;根據歷史記載,在紗帽山黃蓋火燒曹營的前沿陣地建遙想亭;對長江干堤進一步加固,統籌規劃,沿長江干堤建設旅游觀光帶,即沿江河干堤禁腳200米范圍內加快建設以經濟果木林、旅游休閑農莊、垂釣園等為主體的旅游休閑農業項目,將堤防建設產業化。折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