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石癥,通常發生于頜下腺,約占90%,其次常發生于腮腺,約占10%,兒童少見。25%的涎石癥患者的涎石為多發,通常位于腺體內或腺體外的導管內,阻塞時可伴有導管擴張。有研究認為涎石癥和囊性纖維化有關,也有學者認為是一種獨立的疾病。 頜下腺為什么容易形成涎石呢?因為頜下腺的分泌物呈堿性,并且高度黏稠;此外,頜下腺導管(Wharton duct)很長,且一路上行,經舌下腺深方,最終開口于舌下阜(fù),過長的導管和地心引力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涎石癥的臨床表現顯而易見,患者進食時會出現反復腫脹疼痛,此外還可合并感染,這和涎石部分或完全阻塞導管有關。 X線對涎石往往有心無力,雖然大部分涎石是顯影的,但是往往容易與下頜骨相重疊,不易觀察到;而超聲發現涎石的靈敏度可達94%,基本是手到擒來。 涎石的超聲特點比較簡單,通常表現為強回聲,大者可表現為弧形強回聲,后方伴聲影;當涎石造成阻塞時,還可觀察到擴張的導管,呈管狀無回聲,管腔內無血流信號;約50%的患者可伴有涎腺的炎癥,表現為腺體回聲減低不均,血流信號增多,有時首先發現炎癥,咱超人可進一步找找原因,看看有無涎石~ 
圖1-2:涎石癥。三角形所示兩枚強回聲為涎石,后方伴弱聲影,空心箭頭為下頜骨,而另一張圖中箭頭所示為與涎石阻塞所致擴張的導管。


圖3-4:涎石癥。箭頭所示為頜下腺導管(Wharton duct)內多發的顯示,形態有些不規則,后方伴聲影,頜下腺導管擴張,透聲變差;另一張圖顯示受累頜下腺外形變飽滿,回聲有所減低、欠均,血流也有所增多。 = 下期見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