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后作者趙佶以瘦金書自題:
政和壬辰,上元之次夕,忽有祥云拂欝,低映端門,眾皆仰而視之。倏有群鶴,飛鳴于空中,仍有二鶴對止于鴟尾之端,頗甚閑適,余皆翱翔,如應奏節。往來都民無不稽首瞻望,嘆異久之。經時不散,迤邐歸飛西北隅散。感茲祥瑞,故作詩以紀其:清曉觚稜拂彩霓 仙禽告瑞忽來儀 飄飄元是三山侶 兩兩還呈千歲姿 似擬碧鸞棲寶閣 豈同赤雁集天池 徘徊嘹唳當丹闕 故使憧憧庶俗知 御制御畫并書 天下一人

《芙蓉錦雞圖》81.5cm*53.6cm故宮博物院
《芙蓉錦雞圖》
英國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而宋徽宗趙佶,既不愛江山,也不愛美人,他只愛“丹青”。
一提起趙佶,就會想到他的另外一個特殊的身份——亡國之君。但在書法、繪畫領域,他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藝術家。《芙蓉錦雞圖》可以代表他的藝術成就。

畫卷中,一只色彩絢麗的錦雞落在芙蓉枝上,回首出神地仰望著右上角一對翩翩飛舞的蝴蝶。錦雞落腳之處,芙蓉搖搖欲墜,突顯出花枝的柔美,錦雞所望之處,蝴蝶翩躚,追逐嬉戲;圖下幾枝菊花斜插而出,渲染了金秋的氣氛。通過寥寥數筆,就把花、鳥、蝶三者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富有生活情趣的意境。設色富麗典雅,造型精致,暈染細膩,秋色中的盎然生機躍然紙上。各種景物的布局賓主分明,疏密有致。芙蓉花的嫵媚鮮艷,秋菊的蕭疏挺立,蝴蝶的翩翩起舞,都被刻畫得生動傳神,極富真實感。
宋徽宗以錦雞作為畫的靈魂也是有一定寓意的,目的就是借雞的五種自然天性宣揚人的五種道德品性。趙佶在本幅畫的右上方題跋:“秋勁拒霜盛,峨冠錦羽雞。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鷖”,右下書款“宣和殿御制并書”,并書草押書“天下一人”四個字拼合而成。流露出對安逸高貴品格的贊許,由此體現了中國花鳥畫的人文寓意;而“瘦金書”書法結構嚴謹,用筆瘦勁鋒利如“屈鐵斷金”,與工細、富麗的畫風遙相呼應。他的詩、書、畫,在這張作品中顯得那么和諧,渾然天成,獨具風格。也因此成為他“三絕”的代表作之一。
北宋 趙佶 桃鳩圖絹本28.5X27
北宋 趙佶 梅花繡眼圖頁絹本24.5x24.8 故宮
北宋 趙佶 戴勝圖55x59

宋 趙佶 五色鸚鵡圖(畫心)絹本53.3x125.1
遼寧省博物館藏《摹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
宋趙佶摹張萱搗練圖》 趙佶 宋代 絹本設色縱37厘米 橫145.3厘米 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北宋 趙佶 柳鴉蘆雁圖(玄)絹本34X223
宋徽宗 趙佶 池塘秋晚圖卷紙本畫心副本
宋 趙佶 雪江歸棹圖卷(全卷)絹本設色30.3×190.8 故宮
北宋 趙佶 風雨牧歸圖 絹本120X103臺北
北宋 趙佶 臘梅山禽圖軸
北宋 趙佶 文會圖 絹本184.4X123.9臺北
宋 趙佶 聽琴圖 故宮博物院藏

(四)際花笑日 鈐印:乾隆宸翰
注:集圖學習
溫馨畫館
這里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