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某某,男,46歲,職員。 主訴:平素容易感冒,比較怕冷,經常掉頭發。 刻診:鼻流清涕,精神萎靡,四肢不溫,怕冷,腰部冷痛,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弱。 中醫辨證:少陰陽虛證。 治療原則:溫壯陽氣,解表散寒。 麻黃6g,細辛9g,附子5g,桂枝9g,白芍9g,黃芪15g,防風15g,白術15g,炙甘草10g。3劑,每日1劑,每劑分3次服。患者服3劑感冒痊愈,之后又懇請老師調方以調治身體。 按語:《傷寒論》第302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里)證,故微發汗也。”(太陽傷寒證與陽氣不足輕證相兼) 《傷寒論》第301條:“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太陽傷寒證與陽虛證相兼)此兩條強調患者素有陽虛而又感風寒,在表為太陽傷寒表實證,在里為少陰陽虛證,故以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溫壯陽氣,解表散寒,益氣固表。另外,應注意麻黃與細辛配伍,根據患者癥狀不同可發揮不同治療作用。治表證,麻黃配細辛可發汗散寒;治里證陽虛,麻黃配細辛可溫通陽氣;治關節疼痛,麻黃配細辛可溫經止痛。治病以麻黃附子細辛湯溫陽散寒,加桂枝、芍藥調和營衛,加玉屏風散固表御邪。 最近更新時間:2021-12-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