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1日俄烏戰爭態勢圖(三個戰場分劃)。紅點為俄軍基地或重要目標。烏克蘭境內的深粉色為俄軍控制區,無色為烏克蘭控制區。在烏克蘭控制區的籃圈,為俄軍導彈、自殺無人機等襲擊;在粉色和無色交界處的紅色圓圈,為俄軍地面進攻、一線炮火轟炸。俄軍占領區紅色爆炸圓圈為烏軍導彈襲擊,海馬斯及火炮攻擊。(圖1)2023年1月11日,頓巴斯戰場局部及巴赫摩特戰場態勢。元旦才過,我的電腦老舊,似乎也是染陽倒塌。于是重裝系統,資料因此失卻太多。這里,專門感謝朋克貓、欣欣、黃藥師、田園小狐和指尖上的烏克蘭(公號同名)等朋友們提供的信息和鏈接支持。俄烏戰爭為俄軍以“特別軍事行動”為籍口,在2022年2月24日不宣而戰,以閃電戰多路突入主權國家烏克蘭國境而發起的一場戰爭。 對烏克蘭而言,從俄軍攻入國境開始,這場戰爭就是一場烏克蘭軍民為捍衛國家主權和獨立的抗俄戰爭。 當然,也有人不這樣認為,或者在政治視角看出更多稀奇的觀點。我在純粹的軍事視角上撰寫俄烏戰爭系列文章,難以理解為什么網絡會有那么多的金燦榮、司馬南,每日忽悠網友如此癡迷、熱愛俄軍,毫無愧色將之自詡為愛國;同樣也不理解為何有很多營銷號,全然無視戰爭之嚴酷,將烏克蘭抗戰夸張為類似“橫店神劇”的“娛樂”戰爭…… 當然,我既無普教資格,也無普教興趣,更無普教義務。認真學習2023年1月9日,我國外長秦剛與俄外長拉夫羅夫在通話中強調的“中俄關系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等等內容,將愛國方向認真轉向自己祖國,而不是其他。當然,這幾年世事變幻風云跌宕,無論2022年的俄烏戰爭或者疫情,在觀念和意識上不斷將國人分類為傳統的、覺悟的兩大陣營。這時,如何選擇其實與文化、道德、感情無關,純粹就是一次基礎智商測驗。以上,算是一篇文章;下面,則是相關1月11日及近期俄烏戰爭戰況分析、推演。 進入2023年以后,巴赫摩特戰場明顯成為近期俄烏戰爭的中心戰場。巴赫穆特,在2016年之前稱為阿爾捷莫夫斯克,為頓涅茨克的戰略要點,是俄軍進攻斯拉維揚斯克等頓巴斯腹地城市群的門戶。因此,烏軍從2015年就開始重點設防巴赫摩特,使之成為希維爾斯克-巴赫摩特-托列茨克防線的核心堡壘。從2022年9月的哈爾科夫反擊戰以后,俄軍在頓巴斯戰場北線重大失利,因而為保證頓巴斯戰場的攻勢作戰,即將重心逐步轉向南線巴赫摩特-頓涅茨克外圍戰場。參考文前圖1(2023年1月11日,頓巴斯戰場局部及巴赫摩特戰場態勢)。目前,俄軍以瓦格納集團傭兵為主,配屬俄軍、頓涅茨克新俄軍大約12個營戰斗群,向巴赫摩特全線發起攻勢。其中,瓦格納集團傭兵、俄軍聯合攻勢指向巴赫穆特以北約10公里索萊達爾鎮。 俄軍用意明顯,以集中兵力突破索萊達爾鎮防線,即可破壞M-03高速公路烏軍后勤線,同時對巴赫摩特形成鉗擊態勢。 然而,如此作戰在理論上看似行之有效,但是俄烏戰爭這樣趨向高科技總體戰的現代戰爭,也就難以通過實戰奏效。首先,俄軍肯定無法在一二天的短期內突破索萊達爾鎮防線,完成作戰目標。這樣,隨著時間拖長,俄軍每日往來調動、兵力配置、彈藥運輸等等動作,在北約幫助控制 “高科技”作戰高地的烏軍眼前,傳統戰爭的所謂戰略戰術的小偷小摸,也就絕無機密可言。此前,在1月3日《足量的軍援,將是烏軍破局2023年俄烏戰爭的關鍵》里面,我即分析認為,烏軍在斯拉維揚斯克-巴赫摩特軸線及巴赫摩特外圍約200平方公里防區,部署了包括第3突擊旅,以及第30、第62、第28、第53、第63、第24機械化旅,第1坦克旅、第17坦克旅、第46空突旅等近40個機械化突擊營或坦克營的強大地面突擊集群。 其一、隨時可以通過M-03高速公路,北上馳援頓巴斯北線的斯瓦托夫-克雷明納戰線。其二、及時南下應急頓巴斯南線阿夫迪夫卡-頓涅茨克外圍-馬尼卡戰線。這樣,烏軍相對俄軍有著情報、機動、后勤優勢,當然可以順應頓巴斯戰場局部及巴赫摩特戰場態勢、俄軍進攻情況,隨時、快速調動部隊應急一線作戰。因此,如是點擊放大參考文前圖1(2023年1月11日,頓巴斯戰場局部及巴赫摩特戰場態勢)即可發現,隨著一周戰事發展,烏軍已經快速圍繞防御索萊達爾鎮的第46空突旅為核心,在索萊達爾鎮防線投入了第4、第17坦克旅、第24、第63機步旅、第101機步旅1個營、第43榴彈炮旅等精銳部隊。目前,觀察戰略態勢可見,巴赫摩特集群背靠斯拉維揚斯克城市群,烏軍集群既有情報和信息優勢,較強兵力、火力,更能夠依靠M-03、H-20、H-32等公路,克拉馬托爾斯克-巴赫摩特鐵路得到后勤保障。 因此,俄軍以強勢炮火配合兵力毫無優勢的地面部隊,以機械化作戰的“恢弘”、“浩大”的方式多路突擊巴赫摩特,可謂徒傷官兵、徒耗物資的無價值進攻戰。 反之,在2023年1月以后,烏軍在斯拉維揚斯克城市群-巴赫摩特軸線地區有著情報、機動、后勤優勢,部署了烏軍俄烏戰場最強規模作戰集群。因此,烏軍決策層如是沿襲蘇軍戰爭思路應對俄軍機械化攻勢,當然就有對攻、決戰俄軍的本錢。然而,烏軍采取了相對被動的機動防御作戰,見招拆招,全無決戰之意。從自然條件而言,我曾按烏克蘭往年氣候推斷烏軍發起戰役反攻的時間可能為12月中旬-1月上旬。但是,我草率了,沒想到烏克蘭今天烏克蘭天氣武德,降溫延遲直至2023年1月8日、9日,以致我此前的推測全然成了廢話。好在,最近一周,頓巴斯戰場及扎波羅熱、赫爾松戰場已經迎來零下10度左右或更低溫度,霜凍正在覆蓋烏克蘭大地,隨著降水減少,陰霾漸散,如今俄烏戰場陡然有了“東風漸起”的景象。有了“東風”,烏軍尚亟需北約、英美援助的“一把火”。 2023年1月以后,烏軍在斯瓦托夫方向出現異動,烏軍圍繞爭奪P-66高速公路控制權和清除外圍雷區,頻繁實施戰術性突擊。近日,美、英、德、法等多國不約而都是高調聲稱,將援助烏克蘭輪式戰車和可能援助坦克。(這些新聞國內自媒體頻頻相傳,本文不作資訊類重復,唯從軍事和戰爭角度上予以解釋)。新聞顯示,近日,德國外交為是否援助“豹式”坦克而猶豫不決,英國外交也強調正在考慮援助“挑戰者2”主戰坦克,但是,在頓巴斯戰事風云變幻的關鍵時刻,北約國家為軍援的猶豫、考慮更像是一種“外交煙幕彈”。
在外交“外交煙幕彈”的背后,根據多家媒體開源消息,美、英、德、法等多國基本敲定軍援,包括了號稱“坦克殺手”的美國半履帶布拉德利步兵戰車;具有極強反坦克作戰能力的德國馬爾德步兵戰車;以及英法援助的AMX-10輪式戰車,一種裝備105毫米線膛突擊炮,發射穿甲彈、破甲彈、榴彈,負責火力壓制和反制坦克的突擊戰車。從現代軍事與戰爭角度去看,美、英、德、法等多國軍援鋒芒實際直對俄軍坦克。相比此前東歐國家援助烏克蘭的蘇聯坦克不同,這些輪式戰場為北約制式武器,能夠快速納入烏軍現有美軍“全球戰術系統”,能夠將部分按照實戰需要改裝為指揮車統籌各部烏軍,通過美軍“全球戰略系統”,得到烏克蘭境外位于波蘭的北約東歐總部、位于羅馬尼亞的東南歐總部信息與情報支持,進行大規模高科技合成作戰。 在趨向高科技作戰的俄烏戰爭, 坦克的戰場其實尷尬。坦克作為機械化戰爭產物,憑借猛烈直射火力、強大裝甲防護力和基于履帶機動的高越野機動能力,一直被人們固化認定的陸戰主要利器。然而,通過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和俄烏戰爭的俄軍基輔攻勢等等戰例,我們目睹無數坦克的殘骸,即可確認坦克用于實戰,其威力和作戰能力,確實讓人失望。二戰以后,隨著科技升級,戰爭模式、形態不斷改變,現代戰爭趨向節奏更快、效率更高的高科技總體戰。這樣,飛機、直升機、單兵導彈等新高科技武器大量列裝、投入實戰,坦克作為機械化戰爭的集群沖鋒的主力武器,除卻偶爾用在“一邊倒的巷戰”,戰場表現已然夕陽西下,幾為淘汰類武器。如今,出于世界諸多軍事大國的機械化戰爭執念,坦克這樣的夕陽武器依然存在。尤其蘇聯、俄國方面,狂熱偏執坦克發展,發展出所謂第三代T-90、T-14等新款坦克。但是,坦克無論如何發展,終究為機械化戰爭典型武器,因而坦克上了戰場,囿于機械化作戰桎梏,無論火力配置、戰場用途,均無法與飛機升級發展相提并論,實為外表光鮮的雞肋型武器。輪式戰車通常裝備105毫米火炮以及機關炮、反坦克導彈及單兵導彈,遠比坦克更具高效、快速、便捷的機動能力,可謂“地面直升機”,能夠對抗直升機、坦克,具有極強的戰場生存能力。同時,輪式戰車納入己方信息化、智能化作戰體系,可以快速、高效地滿足實施火力攻擊和兵力投放等多種任務,非常適合高科技現代化戰爭的分散式、扁平化作戰。 不過,輪式戰車處于發展階段,尚有更大的研發完善空間,尤其輪式戰車因為底盤限制,直射火力不如坦克,輪式機動在多坑洼、多障礙的地形復雜戰場,越野性能不如坦克。 顯然,在前段時間戰場0-10攝氏度的濕冷天氣,戰區頻繁雨雪,遍地泥濘、雪泥、“冰泥”、輪式戰車在俄烏戰爭難有表現空間。 但是,隨著烏克蘭最近持續降溫,一旦霜凍完成,頓巴斯戰區的平原和淺丘陵地區“冰泥”凍硬,地形相對舒緩,縱然或者局部地區可能不能承重笨重的坦克,但是整體而言,確屬非常適合輪式戰車的機動、作戰。 顯然,美、英、德、法等多國軍援早有戰略目標。
這里,綜合近期烏軍在巴赫摩特方向、頓涅茨克外圍地區實施相對被動的機動防御作戰,在斯瓦托夫-克雷明納方向實施戰術突擊、清除雷區行動和爭奪P-66高速公路控制權作戰等等情況,即可判斷: 其一,烏軍將選擇斯瓦托夫進行下一輪戰役反擊方向。 其二,烏軍正在等待北約援助各型戰車及輪式戰車進入戰場。 其三,烏軍為準備在斯瓦托夫方向實施突擊,正在赫爾松、扎波羅熱戰場佯動,在巴赫摩特方向、頓涅茨克外圍地區實施相對被動的機動防御作戰,分扯俄軍兵力和分散俄軍作戰意圖。 詭異的是,從戰事發展去看,戰場態勢清晰如斯,而俄軍卻沉迷其中似乎渾然不覺。
美國布拉德利戰車。根據開源消息,1月,在德國、波蘭等訓練場,烏軍學員接受北約軍隊培訓,開始操控布拉德利戰車。可以預言,如同在2022年2月、3月、4月,我們在俄烏戰爭的基輔攻勢見證了烏軍以扁平化、分散式作戰,憑借單兵導彈擊垮了俄軍鋼鐵洪流的奇跡。在頓巴斯戰場,我們可能即將見證輪式戰車與履帶坦克的“革命性”較量。
這里,拋開戰爭正義、非正義而言,我們僅以理性戰爭視角觀察,完全可以認為: 經過2022年俄烏戰爭,可以確信俄軍對北約、英美及烏克蘭而言,完全處于絕對的信息戰、智能戰、導航戰、網絡戰、電磁戰的洼地。 然而,腳陷洼地而不知自拔,僅憑數十年職業“紅場秀肌肉”的經驗,要想靠著數量眾多的“夕陽武器”和幾十萬心事重重的扛AK-47的動員兵,去搏殺、求勝俄烏戰爭,前景大大不妙,完全可想而知。
戰局如何,拭目以待。 請讓我們相伴網絡同行,用自己的眼光和思考,觀察俄烏戰爭,順利完成基礎的智商測驗。 祝好新年。
鳴謝轉發。
點擊關注流浪的橡樹。 私人微信,簡單說明,然后交流。 2023年1月11日19時 橡樹筆于廣都銘賢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