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組成中含有“麻黃湯”的純辛溫的風寒感冒藥要中病即止,不可過服 現為冬季,感受風寒后多為肌肉酸痛,惡寒,無汗的太陽傷寒表證,治療以“麻黃湯(麻黃,桂枝,杏仁,甘草)”類方。對于此類方,《傷寒雜病論》中早已明言:辛溫發汗后表邪未解,尺脈不弱者,可服用桂枝湯,但不能再服用麻黃湯(第五十七條: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宜桂枝湯。);若發汗后惡寒加重,尺脈沉弱遲者,此里虛也,既不可以服用麻黃湯,也不可以服用桂枝湯,而是要服用芍藥甘草附子湯,或附子湯之類(第50條:脈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汗。何以知其然?以榮氣不足,血少故也。第68條: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第305條: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在風寒感冒藥中,有個代表性中成藥叫風寒感冒顆粒,里面正好也是含有“麻黃湯”的中成藥,說明書中明確說明按“一日三次”服用。根據臨床體會,服用一次疼痛即可緩解百分之九十以上,但服用后人變得很虛弱:上肢無力,下肢酸痛軟弱無力,走路不穩,有摔倒的傾向。出現這種情況,大概是身體有點虛弱吧。若為強壯之人,過服此類風寒感冒藥,一汗再汗,也難免不出現類似的情況。 四肢為諸陽之本。過汗傷陽,陽不足則四肢出現軟弱無力之癥。脾主四肢,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而腎為先天之本,內藏元陰元陽,為人體的原動力。故汗后的虛弱癥狀,可從脾腎入手,在購買不到相關藥物時,可按揉太溪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或不必拘泥于此,直接以推拿手法作用于小腿部的各經脈。 《傷寒論》第八條“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根據本條經文的精神,感染新冠后可常按揉脾胃兩經的腧穴,一來可以治療“納差”“無食欲”“沒胃口”“惡心嘔吐”等癥狀,一來可以扶正祛邪、促進康復。 2.風寒外閉肌表,郁熱內生石膏征 雖然說冬季多為太陽傷寒表證,但正是因為有外閉之風寒,所以,有風寒化熱癥見高熱、口渴、咯黃痰者,也有無發熱、無口渴而內生郁熱者,其主要表現為干咳,或痰黏難以咯出,干咳為外象,內有郁熱,痰黏難以咯出為本質。因此,有風寒化熱之高熱、口渴可用生石膏,無發熱、口渴的內生郁熱,痰黏難出之干咳也可用生石膏。前者生石膏用量宜大,30g以上,后者用量15~20g足矣! 3.麻黃、桂枝、石膏三藥正確配伍,便無心悸、升壓之弊 有搞藥理學的專家說,有高血壓的人不能吃含有“麻黃”的中成藥,因為從藥理學角度來講,麻黃具有“升壓”的作用。真相是這樣嗎? 根據臨床體會,桂枝用量大于麻黃,便不會出現心悸,石膏用量為麻黃的2倍及以上,便無升壓之弊。很顯然,在這個配伍關系中,麻黃用量其實是最小的,其次是桂枝,最大的是石膏。 當然了,這里麻黃的煎煮法也有講究,就是要先煎,而石膏卻不用先煎。 藥理學對認識藥物有重要意義,但對于用量比例和煎煮方法,藥理學怎能解釋得了? 但是麻黃確實可以升壓,但升壓時,麻黃的用量為最大,比如還魂湯,麻黃用量就是“三兩”,為還魂湯中藥量最大的。 所以,理性面對藥理學的價值,不可人云亦云,因為,中藥湯劑里面的用量比例關系、配伍規律和煎煮方法,是藥理學無法解釋得了的。正確的配伍和煎煮方法,可以讓我們根據病情的需要更加靈活地用藥,而不是該升壓時,還墨守陳規,使用相對少的麻黃。 那么,含有麻黃的中成藥是否會出現心悸或升壓的效果呢?我看很難給出一個答案,因為中成藥中藥物劑量比例不詳啊,如果劑量比例正確,也就不會出現這些情況,如果劑量比例不正確,那就可能出現這些情況。所以,對于有心臟病、高血壓的人群服用含有“麻黃”類藥物時,還是以服用中藥湯劑為妥。 4.若寒熱并用、攻補兼施,可避免出現逆證 若陽虛之人,過用風寒感冒藥,則有可能出現嘔吐、眩暈、煩躁,甚至亡陽等逆證;體質強壯之人,過用苦寒清熱之品,也可能出現脾腎陽虛的逆證,若過用辛溫之風寒感冒藥,也可能出現陰陽兩虛之逆證,等等。縱觀《傷寒雜病論》,張仲景之方多為寒熱并用、攻補兼施:太陽病之桂枝湯證、葛根湯,陽明病之白虎加人參湯證,少陽病之小柴胡湯證、少陰病之麻黃附子細辛湯證、厥陰病之烏梅丸證,等等,都是此類的經方。所以,中藥治療新冠,既要知道該方的適應癥、適應人群,還要有預見性,知道久服后會出現哪些問題。在這方面,我挺佩服的一位醫家是歐陽衛權先生,他可能是唯一一個關注到老年人群用藥的中醫,他自擬柴附湯寒熱并用、攻補兼施,治療老年人感染新冠后諸癥。如此,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運用單一治法所帶來的各種逆證。 但是,中醫是靈活的、恒動的、辨證的,在處方用藥時,到底還是要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該寒熱并用、攻補兼施時,就寒熱并用、攻補兼施,該用類如大承氣湯類方攻下時,就直接以大承氣湯攻下,不可偏執一端。 因目前有專家建議將新冠命名為:新冠上呼吸道感染,而治療用藥無論中藥還是西藥,多可歸于感冒類藥,服用感冒藥對絕大數人群是有效的,但是對年老體弱的老年人,單純用感冒藥,可能會變生很多逆證。所以,根據老年人的體質特點,應該從寒熱并用、攻補兼施處著手,如此,則可避免出現各種逆證。這,也是筆者寫這一段內容的真正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