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市場走勢較強,沒什么激動人心的漲跌,但的確也是慢慢往上在走,持股為主。
對未來的看法,依然不變,具體見6月1日的文章《一波上漲行情要開始了?》。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下對股票分紅的看法。
假設我持有1000股的A股票,股價為10元,我的持倉市值為1萬元;今天A股票每10股派息10元,我會收到1000元的股息入賬。但與此同時,A股票價格會下調為9元,我的持倉市值變成9000元。
分紅前,我的持倉市值是1萬元;分紅后,我的持倉市值為9000元,加上1000元的現金股息。分紅前后,我的總資產不變。
更讓人不爽的是,如果我持有A股票不足一年就賣了,還要被收取分紅稅。
既然如此,分紅又有什么意義呢?
要想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懂兩個概念:股權與債權。
債權:對方借了我的錢,到期還我本金和利息。比如銀行的定期存款,利息約定多少,到期就是多少本金加利息。
股權:我花錢買了上市公司股票,成為公司股東,公司定期給我分紅。不存在本金和利息,我的錢屬于入股,不會歸還本金。
為什么分紅一定要除息呢?
分紅和除息要分開理解。分紅簡單,我是A公司股東,A公司今年利潤不錯,每股分紅1元給我。分紅,是我跟公司的關系。
除息跟A公司無關,是我跟別的想買A公司股票的人的關系。
我們買股票,從本質上就是成為公司的股東,即公司的擁有者。假設A公司總資產是1億元,此時,張三愿意出1億元買下該公司;今天A公司拿出1000萬分給老股東,等于公司總資產只剩下9000萬,此時,張三就只愿意拿出9000萬買下A公司。這就是除息的本質。
換個說法,在分紅那一天,我持有A公司1股可以分到1元錢,而晚一天買A股票的人卻得不到這1元錢。是不是股價也應該下調1元呢?這樣才公平。
如果不除息,會存在拿到分紅后就爭相賣出股票,等下年分紅前再買入的情況。其實結果是一樣的,愿意分紅后來接盤的人也不是傻子,他們愿意出的價錢都是去除已有分紅的。不然,大家都分紅前買,無形中還是抬高了價格。
除息也不用怕,只要是好公司,遲早還會漲回來。
假設A公司業績非常穩定,每年都能每股分紅1元。
第一年股價10元,分紅后,我每股得到1元現金,股價變成9元。只要其他人認為公司未來業績不錯,還是能拿到1元左右的分紅,就會以合適的價格買股票,把股價頂上去。這就是填權。
如果不填權,第二年股價9元,每股分紅還是1元,分紅后股價變成8元。
是不是更有吸引力了?
理論上,如果一直不填權,第九年分紅后,股價會直接變成1元。也就是說,花1元錢就能成為公司股東,每年享受1元的現金分紅,股息率100%。
所以,只要公司的價值還在,哪怕除息,也遲早會漲回來。
最后,關于分紅還有四點提醒大家注意:
1、分紅對短線投資者沒有意義,畢竟總資產沒變化,而股價短期波動是跟隨情緒的,不會立馬填權;分紅對長期投資者意義重大,比如拿到分紅后又再次買入,持有更多的股份,來年得到的分紅也就更多了。
2、去年高分紅,不代表未來高分紅。投資,最重要的是未來,而未來取決于公司的業績。市場上很多人大談的股息率,都只是靜態指標,哪怕股息率再高,明年要是經營惡化,就不會分紅了。
3、公司用現金分紅,側面證明業績是真的。
個人認為,一家長期堅持分紅的公司,且分紅比例超過當年凈利潤的30%,其股價走勢大概率好于那些多年不分紅的鐵公雞。
但也不能苛求公司每年都分紅,偶爾由于發展需要把利潤留下來去投資別的項目,也無可厚非。比如格力電器2017年的利潤就沒分紅,不能說它是差公司。
4、分紅不是越高越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國企有國有資產規模排名的考核,往往分紅較為吝嗇。一般來說,大股東持股比例較多,高管和員工有持股的公司,更愿意分紅。
如果碰到公司一邊增發貸款,一邊又高分紅,就要當心,有可能是大股東通過分紅抽走貸款的資金。
說一千道一萬,最關鍵的,依然是公司未來的成長性。
晚安~
規劃跟過去沒什么變化,依然是看好證券指數,創業板指數和上證50,底倉加定投。
不會預測這個。只能說一點,如果每次都是解套后就賣出,實際上到頭來賺不到什么錢。
(送股)沒意義,只是會計科目上的處理。高送轉,是資本公積減少,增加實收資本;送紅股,是未分配利潤減少,增加實收資本。實際上,公司總資產沒有任何變化。
可以關注周線圖,日線沒必要天天看
可以不做T。大部分人都是專注于做T的小錢,而虧了大錢,做錯就被深套。
1、你可以假設股票不上市,分紅也要除息。例子在文中舉過了,因為公司前一天資產是一億,后一天資產變為9000萬,售賣的價格肯定不一樣。2、除息只是交易所的規則。不除息也沒關系,可以市場化解決。理論上分紅前,股價會被搶高,分紅后自然降低。當然,有些股票是大熱門,就不會簡單按理論走勢。
如果對基金經理有疑慮,為什么不主動減倉呢?如果還看好,應該加倉。也就是下跌趨勢中,任何持有都是多余;上漲趨勢中,任何現金都是多余。
我是說如果除權后股價不漲,第九年股價就變成1塊錢了。這時候,如果有人進來買,就是100%的股息率?,F實中,這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除息后,股價會有填權行情。
(買一個就要送股的股票,一般是除權下來再買還是現在就可以買)短期沒什么影響,可以不考慮是否分紅送股,只專注于股價趨勢或基本面
基金分紅是左手倒右手,沒有任何意義。股票分紅,除權后,還有填權的可能?;鹁筒淮嬖诹?。基金分紅唯一的作用,是把凈值做低一點,讓人有便宜的錯覺。一只凈值1元的基金,一只凈值10元的基金,大多數人只敢買前者。殊不知,巴菲特的基金一股可是近30萬美元
華寶股份土豪式分紅,也被問詢。問訊也不用太看重,有異常就問問。
紅利ETF的意義,不在于它會給你分多少現金,而是它持有的都是高分紅的股票。哪怕紅利ETF不分紅,它也還是紅利基金。當然,今年高分紅策略收益并不高,特別是高分紅的銀行股價沒表現。所以,分紅只是表象,重點依然是公司的成長性。
我沒推薦過這個(老基建),不太好說,誰也不知道明天爆發的是什么概念。我一般都是等股價趨勢走出來再跟蹤,沒法預測誰是下一個走出來的。
股票分紅的意義,在于公司股價不會跌為0,有填權行情。基金不存在填權行情。
銀行是萬業之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最終就是對銀行壞賬的增多。
還是那句話,分紅和除息要分開理解。除息只是交易所規則,可以不除息,通過市場化也能解決。也就是分紅前大家都搶著買,股價高,分紅后,大家搶著賣,股價低。股東的權利都是相等的,都享受分紅的權利。
跟馬上要推出的T+0關系較大,比如地攤經濟炒作,如果有T+0,當天早盤進去,收盤漲停就先賣出了。題材炒作的方法和邏輯將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樣買賣,券商的收入肯定更高一些。
(中證500和上證50)組合定投更好
分紅對大股東意義重大,對小散意義不大,只是知道舍得真金白銀拿出來分紅的企業起碼不會太差
銀行是萬業之母,疫情之下,不管哪個行業不好,受沖擊的都是銀行。
(寧水集團)趨勢交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