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鄧遠行 深圳有兩條海濱棧道:一條是“深圳灣海濱棧道”,另一條是“深圳東部海濱棧道”。前者,我多年前去過,確實美麗,但人工雕琢的成份較多,自然生成的較少。而“深圳東部海濱棧道”呢,據稱是一條“世界第一長的海濱玉帶”,但沒有親身體驗。 2018年4月,紫金縣戶外協會擬定4月29日組織一次“深圳東部海濱棧12公里健步行”活動。這次活動的起點是背仔角,途經小梅沙、大梅沙,終點是鹽田海鮮街。雖然不是全程,但據說是深圳東部海濱最精華、最具自然美的一段。恰好活動當日是星期天,機會難得,于是我毫不猶豫報名參加了。 這一天,參加健步行活動的共有53位人員,都準時按約定時間,來到指定的集中地點——紫金縣寶成商業廣場隔河斜對面的轉角排檔,集合候車。 7時40分,大巴準時開出,途汕湛高速、長深高速,于10時50到達深圳市鹽田區東端的背仔角。 一下車,大家就緊隨領隊,來到公交線路“華僑墓園”站牌附近。這里有一條盤旋而下的石級臺階,樹木茂密,望不到底,這就是背仔角海濱棧道的入口。 在領隊的引領下,大家爭先恐后,邁著輕快的步伐,拾級而下,很快就來到背仔角棧道觀景臺。 觀景臺設計獨特,像大鵬展翅的形象。大概是寓意這片海域是大鵬灣吧? 面對蔚藍的天空、碧波蕩漾的大海,大家就一下子興奮起來,紛紛舉起手機拍照,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合影。約停留了幾分鐘,大家就緊隨領向西進發了。 棧道構筑在離海平面約三米高的山崖邊,在蒼翠群山和蔚藍大海的擁抱中,婉延曲折,沿著海岸線伸向遠方。乳白色欄桿彎彎曲曲,夾在大海和群山中,特別醒目、美觀,特別能吸引人的眼球。 一路上都能望見遠處那幢白色建筑,路燈、觀景臺有致地分布其間,將背仔角棧道裝點得更加靚麗。 奇形怪狀的石頭,在淺海邊、山腳下,遍地都是。山崖邊的巖石很大,大都呈淺灰色,棱角分明、尖銳凸出。 讓我有點驚訝的是,沿途半山石壁上,居然嵌入一株或多株的小樹,枝條細長彎曲,隨風擺動,似在招手歡迎我們一行到來。 我有些感嘆,感嘆它的生命力如此強大,如此頑強,不禁想起清代著名文學家鄭板橋的《竹石》詩詞:“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錘萬擊還堅勁,任尓東西南北風。” 啊,是不是很有詩意呢? 淺海邊,海水清澈透明,平靜如鏡面;浸在水里的石頭都圓潤光滑,細小的裂痕清晰可辨;稍遠處的海域,有幾處石頭、鵝卵石堆積的圍閉小區域,小小的浪花在歡快地跳躍著。 美麗景色讓人曠神怡,輕松愜意,步履輕快! 轉了一個彎,前面那幢白色建筑的輪廊、形狀更加清晰了。可以肯定,這就是小梅沙大酒店。 小梅沙大酒店,現在來說并不出名。但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可是聞名遐邇,是當時深圳標志性建筑物之一。 似乎近在咫尺,我快步向前,發現被前面一幢白色平擋住了去路。平房的后面是陡峭的石壁。棧道在此成90度角大轉彎,由臨海轉而向山崖方向延伸。 其實這段路并不長,我們很快就來到山坡腳底下“登山步道天梯”那里。 “登山步道天梯”傍著山勢,重重疊疊,彎曲向上,在青山綠樹的映襯下,非常美觀。大家一擁而上,拾級攀登,用不了多長時間就登上坡頂。 至此,背仔角棧道全程走完,從手機計步器顯示,約1.5公里左右。 坡頂上面,是通向鹽田區最西端沙頭角的主干道;靠海邊緣處筑有白色欄桿,沿著海岸線,懷抱淺海,向小梅沙方向延伸。 在坡頂通往背仔角棧道入口左下角,辟有一塊面積不大的觀景平臺。站在觀景平臺望大海方向望:背仔角棧道盡收眼底;乳白色欄桿像挽在碧海連綿綠色群山中的一條白色珍珠項鏈,為美麗的背仔角棧道平添了新的魅力。 在這里大概停留了幾分鐘,大家又精神抖擻向小梅沙方向進發。 穿過狹長的“紅色塑膠通道”,來到“小梅沙海洋世界廣場”。全體隊員站在“小梅沙海洋世界雕塑”前合影后,又走在鹽梅路的大街上。前行約十多分鐘的路程,來到一個岔路口,我們按道路指示牌箭頭指向,走入一條盤旋向下通道,直達小梅沙棧道。 站在小梅沙棧道起點往左望,小梅沙大酒店就在直線距離約兩三百米的地方;周圍青山環繞,沙灘與淺海接觸處形似半月;沙灘游人如織,遠處游艇、娛樂來往穿梭,好一派亞熱帶濱海風光,怪不得被稱為“東方夏威夷”了。 將近12時,我們開始行走在小梅沙棧道上。此時,溫暖的海風徐徐吹來,空氣濕潤清新但略帶咸腥味道。 海風漸漸增強,棧道腳下及周邊的浪花在跳躍著,翻騰著。越往前走,越是明顯。 向前轉了一個大彎,前面景觀發生了新的變化:棧道腳下及淺海邊的暗紅色巨大巖石,似乎連成一體又斷續分離;海水與盤石輪廊接觸處的形狀,非常彎曲尖銳,整個外觀形似外寬內窄的喇叭形缺口。 盤石表面有許多深深淺淺溝渠,而溝渠處又密布蜘蛛網狀的細小裂紋;其輪廊外緣都圓滑過渡,整塊盤石就像是一個表面雕刻有不規則精美花紋圖案的大型石制工藝品。 前面有一座黃色石拱橋,橋的兩側刻有不規則花紋圖案,與周邊的暗黃色盤石及山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協調。 走過石拱橋,海風變得更大了。遠處,海浪閃閃發光、漫卷而來,很快就沖到棧道腳下,“嘩啦啦”地沖向盤石缺口,沖向溝渠,形成條條長龍,快速地向上爬升,向棧道腳下發起一次又一次的猛烈“進攻”,激起水花四濺。浪花劇烈地翻騰著,向前浪動著。晶瑩剔透的浪花與翻滾而來的海浪,組成多姿多采的美麗動感畫面,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很喜歡“嘩啦啦”的海浪聲,它像是一首節奏歡快的樂曲,在耳邊純環播放,讓人心情亢奮,一點都不感覺疲倦。 我忘情地欣賞著,不知什么時候起,隊友們已經離開,只剩下我一個人在周圍來回欣賞。這樣也好,干脆靜下心來,仔細觀察,慢慢品味。 又走過一段路程,耳邊忽然響起“轟”的一聲。這聲音既沉悶又短促,我連忙轉身,四處觀望,并未發現有什么異樣。我有些疑惑,懷疑是一種幻覺?就在這時,“轟”的一聲又在耳邊清晰響起。于是,我四周尋覓,仔細觀察,終于發現響聲來自靠近山崖的一塊盤石。盤石有個飯盆般大的一個孔洞,當“轟”的響聲出現時,孔洞就串出了幾串水花。 這是我第一次在大海中碰到的奇異場景,算是一種收獲吧? 前方的道路似乎更加彎曲。此刻,我獨自走在近乎蛇形的道路上。 這一帶山體屬風化巖石地貌,巖石材質疏松,估計一錘下去,都能敲掉幾塊石片下來。 周邊的石壁和巖石,顏色暗紅,并夾雜藍、灰等顏色。 石壁似斧削般垂直且粗糙,表面密布深淺不一、長短不一的縱向溝渠;盤石似波浪狀,輪廊外緣尖銳、曲折,縱向地伸入大海。 這里巖石形狀及顏色,復雜多樣,色彩斑斕。實在難于用筆墨作具體描述,只能用六個字形容:太令人驚艷了! 前面的景色仍然是如此美麗,如此壯觀。我一邊走,一邊拍照,好想把這美麗壯觀景色都收藏在相冊中,給日后細細品賞,漫漫回味。 又轉過一個大彎,一幢約二十多層高的白色建筑擋住了前行的道路,背后是連綿群山。依據自己所掌握到的常識,我知道:山背后就是大梅沙了。 這意味著小梅沙棧道全程已經走完。果然,轉過小彎后,前面就是貼在山坡上的“登山步道天梯”。 離開小梅沙棧道前,我下意識地看了一下手機:下午2時40分鐘。 小梅沙棧道全程其實不是很長,大概是1.5公里左右。然而,我感覺這一段風景實在太美了,因而走走停停,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要離開小梅沙棧道了,我又習慣地回頭遠望:啊,茫茫大海遠處的背仔角還能看見! 登上坡頂,返回鹽梅路大街。我繼續前行,由于時間關系,此時已無心欣賞周邊景致。盡管如此,我還是發現了一些“亮點”:主干道對面建筑背后的山頂上,三座大橋橫跨在山與山之間,若隱若現。我突發奇想:若遇到云霧繚繞天氣,會不會有種漂在云端中的感覺呢? 現代社會日新月異,正逐步改變人們的認知。被現代人視為窮山惡水、環境惡劣的地方,或許在將來會成為“人間天堂”。歷史證明,完全有可能。時過境遷,一切都在變化,幾千年前的廣東,不就是荒蠻瘴癘之地么? 前行約20分鐘,一座比周邊建筑高出一大截、通體不銹鋼、尖頂似兩片風帆的奇異建筑,映入眼簾。我有些好奇,于是一陣小跑來到這座建筑物面前。啊,原來是大梅沙海濱公園的標志性建筑——愿望塔。大梅沙海濱公園的北門就在這里。 金黃色沙灘、蔚藍大海、藍色遮陽傘以及沙灘上、淺海中形形色色的游人等等,風光旖旎的大梅沙增添了動感的美麗畫面。 大人、小孩穿上游泳衣或戴上救生圈,盡情地在大海中遨游或嬉戲玩水;在沙灘中,穿著時髦泳裝或光著膀子的游人,他們或靜坐或行走。其中有一個青年小伙,全身埋在金燦燦的沙灘中,很是引人注目。他一直閉目微笑著,也許將全身埋在沙灘中的感覺,是異常美妙的。 此時,是與海水、沙灘親密接觸的好機會了。我脫去鞋襪,赤腳走在黃澄澄的沙灘上。 沙子顆粒細小均勻,非常松軟。一腳踩下去,慢慢下沉,深度約七八厘米,感覺非常舒適。之后,我又來到淺海邊緣,任由細沙在海水波浪的推動下,在腳趾間細細流淌、進進退退。那感覺很美妙,有種說不出的愜意和舒暢。 再過一會兒,可能是漲潮時間到來了,一字型排開的海浪,閃閃發光,夾著“隆隆”的海濤聲,一浪高過一浪,翻滾著向沙灘方向撲來,一瞬間就來到面前。海浪卷著浪花,把戴著救生圈盡情游泳的那些大人小孩推來推去,我急忙返身往沙灘方向跑,忽然“轟”的一聲巨響,浪花四射,全身上下被濺得斑斑點點,透著濕濕涼意,但心情十分暢快!與此同時,人們發出驚呼,紛紛拿出手機,抓拍一個個美麗的瞬間。 此時此刻,身體的疲勞和心中的疲憊被這大海的浪花,洗滌得干干凈凈了。 下午3時30分左右,感到該離開這里了。于是我懷著戀戀不舍的心情,從北門走出、左轉,繼續沿著鹽梅路大街前行。大概走了十多分鐘,在下一個岔路口又左轉,走下一段彎曲的路面,來到大梅沙棧道。 大梅沙棧道其實與大梅沙海濱公園的淺海區域相接。從這里開始直到棧道橋,路面全用打磨過的多顏色石塊鋪成。 海面分布著許多弧線狀的條型石堆,遠遠望去有點像一群群露出海面的鯨魚。 走過棧道橋,前面的景觀又發生新的變化:沿途地貌給人一種非常原始、非常古老的感覺。這種地貌似乎與電視上介紹的一億至二億年侏羅紀時代的地貌很相似,那時可是恐龍遍地、獨霸地球的年代,人類這個高度智慧的物種還沒誕生呢。 前面就是大梅沙觀景平臺了,這是整條深圳東部海濱棧道最大的觀景平臺。整個平臺分成三級,面積最小也是位置最低的平臺向北凸出,風景極佳:從那里往東望,大梅沙、小梅沙、背仔角的海岸線一覽無余。 在這里碰到了領隊及幾位隊友,有些興奮,于是大家背靠大海合影留念。 大梅沙棧道走完了,我和領隊及幾位隊友登上貼在石壁上“登山步道天梯”,又返回鹽田路大街,向最后一個目的地——鹽田海鮮街進發。 一路上,綠樹紅花陪伴著我們。不知不覺間,鹽田港集中箱碼頭就出現在左側山腳底下的海對面,一排排高聳吊,在這里看得清清楚楚;左側山腳下是一片灘涂。或許,若干年后,這段灘涂會成為一個美麗現代化的新城區。 走著,走著,感覺前面的道路在緩緩上升,轉一個彎后,又是一段長長的下坡道路。遠處路燈、觀景臺以及大片大片的白色建筑越來越清晰。啊,鹽田海鮮街到了! 此時,整個空間籠罩著一層淡淡的藍色,建筑物輪廊泛著白光,線條變得非常柔和,人們的臉上似乎也泛著光彩。黃昏時的景色真美! 下午5時多,我們一行53人集中在東煌海鮮酒樓就餐,在笑語喧嘩中品嘗了色佳味美的當地特產海鮮。 傍晚6時,大巴從東煌海鮮酒樓斜對面路口臨時候車處開出,大家帶著滿足愉悅心情,踏上返程大巴。 至此,“深圳東部海濱棧道12公里健步行活動”順利結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