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寺院文化的深刻感受,起源于法海寺。 論規模,這個僅僅2萬平方米的小寺院,怎比大理崇圣寺一天也走不到盡頭的恢弘;論香火,這里早就不是信徒往來法會興盛的伽藍圣地;論學術,與法源寺的佛學院相比,他顯得不起眼不出眾,算不上班里的優秀學生;論名聲,一提起壁畫恐怕更多人會直指敦煌莫高窟;論交通,每次到這兒來的路上我都痛苦萬分,窄小的街道僅容下一車通行,運氣不好時,堵上個把小時也是有的…… 即便是這樣,他仍然在我內心占據了一個不可替代不可或缺不可動搖的位置——這主要是因為他那幾幅驚世絕倫的壁畫。 法海寺壁畫可算是元以來現存少有的由宮廷畫師所做的精美壁畫,是現存明代壁畫的扛鼎之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十五世紀中葉中國人的審美情趣與宗教意識。法海寺壁畫與甘肅敦煌、山西永樂宮壁畫堪稱中國古代壁畫三絕,藝術造詣、歷史價值各有千秋,完全可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壁畫相媲美。 關鍵詞一:古建 看過法海寺的人往往會首先提及那幅著名的水月觀音壁畫,而我首先看重的偏偏是建筑——中國古建中最絢麗多彩的構建——天花藻井。 大雄寶殿的毗盧遮那佛曼陀羅藻井 木雕獨有的剔透之美,斗拱營造的進深之美,彩繪鋪就的絢麗之美,井心外圓內方加上四邊半圓弧線的設計......讓我忽然覺得,這怕是當年西王母用過的一柄木質漢鏡 關鍵詞二:繪畫 線描。法海寺壁畫基本上用單線平涂法,用筆主要為鐵線描,間用蘭葉描和釘頭鼠尾描。線條綿長而灑脫,長近1米的衣紋線條一氣呵成。多種線描法同時使用,在當時很少見到。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博導王定理老先生一生臨摹古代壁畫無數,他感嘆,法海寺壁畫沒有一處廢筆,法海寺壁畫幾乎是部完美無缺的藝術品,這在中國古代壁畫中絕無僅有。 水月觀音的坐騎金毛犼 釘頭鼠尾描體現了金毛犼的勇猛、強悍 普賢菩薩的坐騎六牙白象 蘸筆描表現出六牙白象的體重感和身體的質感 暈染。 法海寺壁畫用色以朱砂、石青、石黃為主,沿用重色方法,使用疊暈烘染手法,產生依次漸濃或依次漸淡的效果,有的暈染之處多達7層。 祥云圖 奧運會的紅藍祥云,原來老祖宗早就給我們留在箱底兒啦 構圖。中國畫一個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用曲線表達直線,雖為直線,卻并不筆直。好比我們的隸書,一筆橫線,有蠶頭有雁尾,一波三磔。整體的直是穩定、是整齊,局部的曲是躍動、是韻律。 五方佛 一般來說,兩側對稱的圖畫中人物視線都是要向中間匯集的,可偏偏就有兩個人不那么聽話,開起了小差,畫面一下子就動了起來 關鍵詞三:用金 法海寺壁畫人物的服飾、兵器上大量使用描金和瀝粉貼金技藝,創造出金碧輝煌、富麗華貴的效果。如此考究的用料在我國壁畫史上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水月觀音的白色紗衣 潔白無瑕輕薄如翼,紗上每一個六角小花,均由48根左右金絲組成 關鍵詞四:地仗 法海寺壁畫與世界上同時期的壁畫相比占有突出地位,歐洲15世紀的壁畫多有不同程度的脫落和剝裂,而法海寺壁畫畫面基本完好如初。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壁畫的地仗技術相當過硬。這就好比女孩子要想有持久不脫妝的妝面,選好粉底是關鍵 赴會圖中的山泉 能感覺到山泉湍流而下的速度感和水花的跳躍感嗎 關鍵詞五:親民 法海寺壁畫的故事性與戲劇性極強,尤其是帝釋梵天圖,舞臺效果極為強烈,完完全全能體會出一出折子戲的趕腳 大梵天 就是那個開天辟地的天神,侍女環繞左右,看看,這不就是典型的人間帝王嗎 帝釋天 就是那個在佛祖釋迦牟尼N多個前世總在最關鍵時刻出來問他是否真心的那個人,覺不覺得她和大梵天有點兒才子佳人的意思 北方多聞天王 對于人物畫來說,最能傳遞神韻的莫過于眼睛,所謂“傳神阿堵”是也。看這小眼神,還有下巴上3+5的雙層小胡子。除了傳神,我想不出更配搭的詞匯啦 關鍵詞六:傳承 法海寺壁畫出自宮廷畫師,完整傳承了唐宋壁畫的密宗體系,是中國美術史上的杰出成就,是寺觀壁畫中的教科書般精典之作。 水月觀音 終于等到你,還好沒放棄 水月觀音證件照 慈悲、自信、內斂、洞察、接受、包容……直指人心 水月觀音右手 最美右手,東方蒙娜·麗莎 法海寺壁畫人物的各種手部姿態表現非常值得人們研究關注,水月觀音、菩薩、侍者等眾多人物的手刻畫得非常完美,表現出了畫師們極高的藝術造詣。不同于西方繪畫通過油彩涂抹形成細膩的著色和光感來描繪手部的肌肉組織,豐富手的總體藝術感受,明代法海寺壁畫僅通過用極其簡單的幾根線條,不僅把手的豐滿、優美姿態勾畫出來,而且讓人感到有活氣和立體感。 顧愷之在《魏晉勝流畫贊》品評繪畫之難易:“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臺榭一定器耳,難成而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 我總在想,600年前的畫師畫匠,是如何創作出如此準確把握氣韻的“遷想妙得”呢?想來想去,最后還是覺得,心中有佛、心中敬佛,這恐怕是遠高于材料、遠高于技法、甚至遠高于師承秘決的最重要的原因吧。 當微弱的光線透過老舊的窗欞照射在畫面上,壁畫的線條少了些棱角多了些圓潤,色彩少了些冰涼多了些溫暖,情緒少了些張揚多了些內斂,風格少了些對撞多了些妥協,氣韻少了些浮華多了些深沉......角落里的蛛絲兒閃閃發亮,光柱中的塵粒輕舞飛揚,佛菩薩的目光穿透千百年,讓觀者心靜如水,沉思冥想。千百年的畫作不顯陳舊反更耐看,這些,就是時光對壁畫的包漿。 我的樂章:ninahuazoumingqu@sina.com |
|
來自: 公司總裁 > 《古/建筑/路/橋/家具/圖紙/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