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蕪湖傳來消息,“傻子瓜子”創始人年廣九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1月11日14時在蕪湖逝世,享年84歲。
他一生三次入獄,娶了四任妻子,賺了不計其數的錢,打了數不清的官司,當了無數的焦點人物,經歷了數不清的成功與失敗。在洶涌如潮的評價里,有尊他為“中國第一商販”的江湖風評;有推他為“改革開放三十年風云人物”的權威評價;有中國改革開放“報春花”的抒情贊美;也有許多提心吊膽的人將他看成決定往前沖還是退一步的風向標。 即便有著如傳聞中講的在特殊時代十年就賺到過一百萬的傳奇戰績,但他是否當得起這么多傳奇名頭,也還是一個存疑的問題。畢竟,在改革開放初期,比他生意做得大做得險,創新能力和后勁更大,人生經歷的坎坷度和傳奇性以及后來發展規模都強于他的民營經濟大佬,也大有人在。為何單單是他,一個賣瓜子的,獨占鰲頭? 回答這個問題,不能不說到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對他的三次提及:1980年,鄧小平針對一些人用年廣久的雇工問題引發姓“社”姓“資”的爭論,表示要“放一放”和“看一看”。 1984年10月22日,鄧小平說:“如果你一動,群眾就說政策變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決了一個'傻子瓜子’,會牽動人心不安,沒有益處。讓'傻子瓜子’經營一段,怕什么?傷害了社會主義嗎?” 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巡講話中再次談到了:“安徽出了個'傻子瓜子’問題,當時許多人不舒服,說他賺了一百萬,主張動他。我說不能動,一動人們就會說政策變了,得不償失。像這一類的問題還有不少,如果處理不當,就很容易動搖我們的方針,影響改革的全局。” 小平同志與年廣久素昧平生,他何以為這個陌生的炒瓜子的生意人,去做那么舉足重輕的評語呢?在1984年和1992年的兩次談話中,他老人家都提到了一個重要的概念可以回答這個問題,那就是:“如果你一動,群眾就說政策變了,人心就不安了“。 在偉人的大局觀中,年廣久已不是年廣久,而是一支向人們展示溫度的標桿和指針。這在當時改革正進入到攻堅階段,擊水中流,險象環生,稍有不慎,得之不易的果實就會付之東流的時候,“穩一穩、放一放”不僅是智慧,也是擔當。任何不利于改革開放大局,影響民營經濟發展信心的事,都不是小事。這一個認知,即使在當下,也具有現實意義。 現在的民營經濟,無論是規模和量級,早已不是年廣久因為曬錢而惹出麻煩的那個時代可以想象的了。但某些令人擔憂甚至恐慌的苗頭,并沒有滅絕和消失,風向標走了,但風還在,甚至有些不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認知和思維方式,還在某些領域發揮著作用,“你一動,人心就不安”的危險還沒有完全消失。給予像年廣久這樣的民營企業家的善意,還是具有現實意義和實際效果的。年廣久走了,但民營經濟害怕風吹草動的心境并沒有變,這是許多人在紀念年廣久時,不由自主會想起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