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一切視覺的陌生、新鮮感都和以前習慣的、習以為常的生活狀態完全不一樣、但大同小異并有漢文的標識也就慢慢地適宜了,吃完住所的蒙式早餐后,便又踏上“覓景”的旅程中。 五塔寺“隱藏”在一片居民區內,若不是事先詢住所的服務員大姐、到“五塔寺”要費一番周折的。 寺前有個廣場、卻像是住宅區內部的大空地。 五塔寺面積不大,金剛座上設有五座小塔,中間高其余四座矮,旁有房屋建筑。 五塔寺的后面、即一堵墻上:有一“蒙文石刻天文圖”、我走到它的跟前,看到了上面的石刻,據說它的歷史價值不菲。 游完五塔寺、我乘上公交踏上朝思暮想的昭君墓的路程, 君博物院地處呼和浩特市南郊,是由匈奴文化博物館、單于大帳、和親宮、昭君故里、王昭君墓、紀念館、蒙古包等組成; 歷史上的王昭君,西漢時出嫁匈奴,做了單于的閼氏,促使漢匈兩族之間保持了近半個世紀的和平相處。 王昭君墓,亦稱“青冢”,是漢族與蒙族友好的m結晶,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歷史。王昭君已經不是一個人物,是民族友好的象征、因此昭君墓是座民族友好的歷史紀念碑。 進入進博物院的大門,首先看到是一座高大的石碑,碑上鐫刻著已故國家副主席董必武的詩作。 石碑的北面是座白色的石亭,亭中佇立著一尊王昭君雕像。 雕像北面,有座四柱三門的石牌坊,牌坊上是烏蘭夫題寫的“青冢”二字。 牌坊的北面是座大型銅鑄雕像: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一起策馬的景象。 雕像的北面是兩座東西排列的碑亭,西邊碑亭里的石碑上書“王昭君之墓”,東邊碑亭里石碑上刻著蒙文的“王昭君之墓”。 碑亭后面,是頂上有小亭子的大土堆,這就是昭君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