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文章干貨不多,大部分是簡介性的言語(番仔樓的結(jié)構沒有一個較為接近的、可以籠統(tǒng)概括的標準)。水平有限,還請見諒。 前言在閩南,你可以看到一種建筑,它既有著古厝的質(zhì)樸,又有著別墅的華麗;既有本土的匠心又有舶來的工藝——它,就是番仔樓。 ![]() 番仔樓 何為番,為何為番“番仔”,或者“番客”,是以前閩南人對于南洋本地人的稱呼(估計是蔑稱)。南洋,指的是東南亞一帶。從明朝末年到新中國建國,東南沿海地區(qū)百姓為了躲避戰(zhàn)亂,或者為了逃避高額的賦稅,或者為了謀生賺錢,很多人移民到了南洋,其中福建人(特別是閩南人)居多。在民國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初期,有很多華僑陸續(xù)歸國,人們便也把他們稱為番仔,他們蓋的房子便被稱為番仔樓。 ![]() 下南洋的示意圖 繼往開來的別樣建筑在歸國之后,有些比較事業(yè)有成的華僑便會建造屬于他們自己的住處,也就是番仔樓。經(jīng)過我的不全面的觀察,這些番仔樓大體可以分成兩種。 一種是比較“洋”的。所謂比較“洋”,指的是有的番仔樓本身的設計是在國外設計的,采用鋼筋混凝土所建,連建筑材料(鋼筋水泥)都是從南洋帶回來的高端貨,這種就是比較“洋”的。 ![]() 這一棟(位于永寧的楊家大樓)就是屬于比較“洋”的,與旁邊的古厝形成了鮮明對比 ![]() 另一種的比較“土”的。所謂比較“土”,就是指的是可能整體建筑風格還是“洋”的,但是看起來色調(diào)畫風還比較類似于古厝的這種,多按照傳統(tǒng)的閩南民居木結(jié)構營造技藝所建,即利用大木或者石構件作作為受力結(jié)構,立面多采用傳統(tǒng)的閩南紅磚。以上這兩種分類方法只是我很不嚴謹?shù)姆诸惙椒?,大家還有什么比較好的分類方法其實可以補充。 ![]() 這棟就是比較“土”的 ![]() 為什么說番仔樓是繼往開來的建筑,我覺得: “繼往”體現(xiàn)在番仔樓繼承了我們閩南傳統(tǒng)建筑的一些制作工藝以及一些結(jié)構。舉個例子,在很多番仔樓上面,都能見到剪瓷雕的技術。剪瓷雕一般只出現(xiàn)在廟宇、祖祠、寺院等古建筑的懸梁屋脊上,除此之外就是在番仔樓上。番仔樓上面還有很多和古厝上面的磚雕。 ![]() 這個滴水獸上面就是剪瓷雕 ![]() 筆者親自拍攝于永寧漢林樓 ![]() 筆者親自拍攝于永寧 ![]() 永寧 子英 萬芳樓 ![]() 永寧 子英 遺澤樓 “開來”指的是番仔樓對于閩南傳統(tǒng)民居的發(fā)展上具有很大的引導作用。在番仔樓前,我們的傳統(tǒng)古厝對于空間利用不足,只有一層。隨著人口不斷增長,這種一層的古厝已不是很好地滿足需求。而在建設番仔樓的過程中,多層建筑的工藝和建筑物結(jié)構逐步得到完善,普及,并在上世紀70、80年代與成熟而廣泛的采石工藝相結(jié)合,最后發(fā)展成了大部分家庭都住的進去的石頭房子。 ![]() 拍攝于永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