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12帝一共生育了114位皇子,其中大部分的都是有爵位的,然而縱觀所有的皇子,僅有9人生前被封為郡王,與成為親王的皇子相比,數量要少的多。從整體的分封情況來看,清初皇子們的封爵是比較嚴格的,沒有軍功是不能封王的,隨著進入和平時期,清朝皇子們的分封變得比較寬松,到后期基本上是個皇子就能封王。本文就跟大家一起來聊聊這九位郡王。 1、饒余郡王阿巴泰阿巴泰是滿洲正藍旗人,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七子,在努爾哈赤的16個兒子中,除了成為皇帝的皇太極和四位親王以外,就屬阿巴泰爵位最高。 阿巴泰早年曾隨父征戰,萬歷三十九年( 1611年),聯合費英東、安費揚古一起征討東海女真。天命八年(1623年),帶同德格類征討扎魯特部,追殺昂安。 ![]() 阿巴泰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后,大封宗室子弟,封阿巴泰為多羅饒余貝勒,當時弟弟多爾袞、多鐸及子侄輩的豪格、岳讬都晉封親王,阿巴泰卻被封了個貝勒,為此他心懷芥蒂,對皇太極總有抵觸。也因此他被皇太極前前后后罰了10次。 順治元年(1644年),阿巴泰被封為多羅饒余郡王,順治三年(1646年)三月,病逝,終年五十八歲。其子岳樂襲爵,康熙元年(1662年),岳樂晉封和碩親王,阿巴泰被追封為和碩饒余親王。 2、直郡王胤禔(zhī)胤禔是康熙的第五個兒子,因為前四個早夭,所以胤禔續齒排行第一。胤禔聰明干練,文武雙全,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深受父皇康熙皇帝的器重。特別是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和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胤禔曾兩次隨駕,出兵征討厄魯特蒙古噶爾丹。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27歲的胤禔被封為多羅直郡王。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巡行塞外,諸皇子跟隨前去,期間太子胤礽與康熙的矛盾激化,直接導致康熙帝有了廢黜太子之意,后來胤礽被拘禁,由胤禔看管。 ![]() 胤禔影視形象 胤禔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便積極謀取太子之位,同時向其父皇進言,要求殺死允礽。此舉引起了康熙皇帝的反感,直斥其為“亂臣賊子”。后來,皇三子胤祉告發大哥胤禔用魘術詛咒廢太子之事,后查證屬實。康熙皇帝對胤禔的所作所為極為憤怒,隨后“派人將允禔嚴加看守”。幾天后又下旨革去胤禔的郡王爵位,并將其幽禁了起來,這一年胤禔37歲。 從37歲開始一直到雍正十二年63歲去世,胤禔被幽禁了整整26年, 3、敦郡王胤?(é)胤?是康熙第18個兒子,排序第十,生母為溫僖貴妃鈕鈷祿氏,在康熙所有的兒子中地位僅次于太子胤礽。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為敦郡王。 ![]() 胤? 康熙晚年,九位年長的皇子參與了奪儲事件,胤?與老八胤禩、老九胤禟和老十四胤禵是一個陣營。雍正帝繼位后,因胤?黨附胤禩,所以在雍正二年(1724年)被革爵圈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被放出來。 乾隆六年(1741年),胤?去世,終年59歲,乾隆帝下詔以貝子禮安葬他。 4、恂郡王胤禵(tí)胤禵是康熙第14子,雍正帝的同母弟弟。康熙年間他與胤禩是一個陣營,跟自己的同母哥哥胤禛爭奪皇位。康熙晚年以撫遠大將軍的身份領兵前去西北平叛。 ![]() 胤禵 康熙去世后,雍正把胤禵從前線叫回來,將他軟禁在景陵,后來孝恭仁皇后烏雅氏(胤禛胤禵生母)去世,雍正給了胤禵一個郡王的虛銜。雍正四年,雍正下令將胤禵囚禁在景山壽皇殿。 乾隆即位后,將十四叔胤禵放了出來,此時的胤禵早已沒有了奪位之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晉封胤禵為多羅恂郡王。兩年后胤禵病逝,終年67歲。 5、愉郡王胤禑(wú)胤禑是康熙第15子,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雍正四年被封為貝勒,同時雍正帝命他看守景陵。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晉封為多羅愉郡王,次年去世,終年39歲。 6、慎郡王胤禧胤禧是康熙第21個兒子,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是康熙的小兒子之一。康熙年間因為他年齡小所以沒能參與九子奪嫡,因而雍正對他還不錯。 ![]() 胤禧 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帝封他為貝子,三個月后以允禧立志向上為由晉封他為貝勒。雍正十三年(1735年)晉封他為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病逝,終年48歲。 因為年齡小,所以胤禧沒資格參與奪位,于是他自幼便淡泊名利,無心政治,而是專心于筆墨丹青的文人雅事。雍正繼位后對他不錯,乾隆繼位后對這位跟自己同歲的小叔叔也不錯。 7、果郡王弘曕弘曕是雍正帝第六子,乾隆三年(1738年)果親王允禮去世后,莊親王允祿奏請把弘曕過繼給允禮,乾隆準奏,并命其降爵一等承襲果郡王爵位。 ![]() 弘曕 因為弘曕與乾隆帝相差20多歲,所以乾隆把他當兒子來養并且找名師來教導他。等到弘曕長大后,他變得喜好積聚錢財,自己的行為放縱不檢,對待下屬卻很苛刻嚴厲。本來很富有卻仍舊瘋狂斂財,他“居家尚節儉,俸餉之銀,至充棟宇”。他還因開設煤窯而強占平民產業。他恃寵自傲的種種作為,慢慢引起了乾隆的不滿,后來獲罪被降為貝勒。 弘曕被革職后,閉門家居,抑郁不歡,一病不起乾隆看到他這種狀況心存內疚便下令恢復弘曕郡王的封爵,但遺憾的是弘曕不久便去世了,終年33歲。 8、鐘郡王奕詥(hé)奕詥是道光帝第八個兒子,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咸豐帝繼位后封6歲的奕詥為多羅鐘郡王。奕詥短暫的一生中沒有明顯的政績,同治七年(1868年)十一月初四日,奕詥薨逝,終年25歲,謚號“端” 9、孚郡王奕譓(huì)奕譓是道光帝最小的兒子,生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咸豐帝繼位后冊封他為孚郡王。奕譓的一生也比較短暫,也沒有什么明顯的政績,光緒三年(1877年)病逝,年僅33歲,謚曰敬。 小結: 清朝歷史上的皇子們,只有這9人生前被封為郡王,與親王相比,數量要少的多。而且從他們被封的情況來看,前期被封為郡王的條件還是比較嚴苛的,到后來封王的條件就放寬了許多。如道光的兩個小兒子,生平沒有什么功勞,但是在咸豐帝繼位后就封兩個弟弟為郡王。 |
|
來自: 鄭培杰7c3eshez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