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題再現】 【2020年高考新高考Ⅰ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我決定步行回家,我喜歡走夜路,何況此時夜涼如冰。我越過立交橋,走進了二環路西側人行道。這條環路是北京塞車最嚴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紅塵萬丈,車流緩緩,永遠像一條黏稠的河。不知不覺,我發現已經走到了朝陽門立交橋附近。忽然想起朝陽門里北街上有一家專賣門釘肉餅的小店——對,去吃門釘肉餅。 這是個很小的小店,南北進深不足三米,東西長頂多十幾米,七八張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熱了,只有三四張桌上有人,每個人面前都有一盤門釘肉餅,烙得焦黃,滲著油光,讓人饞涎欲滴。 “外邊坐吧,外邊有桌子,涼快?!?/span> 看我在杯盤狼藉的幾張桌子之間猶豫,一個女孩子走過來,用手里的筷子和盤子向門外指了指,對我建議,店門外是擺了幾張桌子,那里肯定涼快,可是我固執地挑了一張桌子坐了下來,讓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凈,然后要了六個門釘肉餅和兩碗小米粥。 牛肉餅和小米粥很快都端來了,熱氣、香味混在一起,讓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又心滿,又意足。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我心滿意足地把餅和粥都一掃而光?!?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 【答案】①強調的重點不同:改句的重點落在“一掃而光”上,強調全部吃光;原句的重點落在“心滿意足”上,強調吃過肉餅之后的滿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邏輯。②適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來結束文段,似乎話還沒說完;原句把“心滿意足”拆開放在句子最后,語氣舒緩,適合做段落的結尾。③語體風格不同:改句比較普通;原句更口語化,活潑俏皮,和整個文段的文風更和諧。 【解析】本題考查比較語句表達效果的能力,同時考查比較閱讀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可以從以下方面分析: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對偶等),句式特點(長短句、整散句),詞語(動詞、形容詞、修飾詞等),觀察順序(高低、俯仰、先后等),結構作用(照應、鋪墊),語氣情感等,同時要結合文本內容對原句進行賞析,注意語言表達。 【考點詳解】 比較句子效果角切入點 1.從長短句的角度分析句子特點 長句和短句是一個相對而言的模糊概念。句子使用的詞語多,形體長,結構復雜的叫長句,反之,就可稱為短句。 長句特點:表意嚴密,內容豐富,精確細致。一般適用于詳盡地敘述事物或嚴密地闡述道理,它往往富于深沉的力度。多見于科技和政論內容的文章,以書面語為多。 短句特點:表意靈活,簡潔明快,節奏感強。它結構簡單,關系明顯,干凈利落,富于力度,適用性廣,易于駕馭。它能簡明扼要地敘述事實,行動地表現人物,反映事物的迅速變化,表達作者緊張、激越的情緒或堅決肯定的語氣,常用于口語體或文學作品中。 2.從常式句和變式句的角度分析強調的重心 “常式句”與“變式句”也稱“一般語序句”與“特殊語序句”。單句中的各種成分和復句中的各個分句,按一般習慣用法的穩定次序來排列的句子叫常式句或一般語序句。 單句中句子成分的般語序:(狀語)(定語)主語(狀語)謂語(定語)賓語(補語) 例句:在教室,新來的李軍同學認真地學習了新發的文章多遍。 復句中分句排列的一般語序。 因果句——因→果例句:因為人民軍隊是用革命思想武裝起來的,所以是不可戰勝的。 條件句——條件→結果例句:只要齊心合力,就一定能戰勝困難。 假設句——假設→結果例句:假如明天不下雨,我就一定去打球、 改變了單句中的成分次序或復句中分句的語序,這樣的句子叫變式句或特殊語序句。 變常式句中顛倒了次序的部分(單句中的成分或復句中的分句),往往有強調作用;增強了表達的效果。如: 1.主謂倒裝句——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 2.狀語倒裝句—他離去了,在依依不舍之中。 3.定語倒裝句——大家都注視著這位新同學,高高的,瘦瘦的。 4.因果變式句——這果子吃不了,太硬了。 有些倒裝,是為了押韻,如:“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有些倒裝,倒置了詞序后,就造成了不同的表達效果,如:“總理愛人民/人民愛總理。”) 3.從整散句的角度分析修辭 整句和散句,是就多個句子(或分句)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它的結構形式而言的?!罢焙汀吧ⅰ倍际侵妇渥拥慕Y構形式。形式整齊勻稱,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叫整句;形式不同,長短不一的,叫散句。 整句的特點:節奏鮮明,音調和諧,易于上口,語勢強烈。散句的特點:富于變化,錯落有致,形式靈活,使用性廣。整句和散句,各有優點,常常結合起來使用。如: 4.從肯定、否定、雙重否定的角度分析程度 用肯定式來表達的句于,叫肯定句;用否定式來表達的句子,叫否定句。表達同樣一個意思,既可以用肯定句式,也可以用否定句式。 同樣一個意思,使用不同的句式來表達,在程度上有差別。例如: 克隆羊的技術可以掌握。(肯定句式) 克隆羊的技術不難掌握。(否定句式) 克隆羊的技術并非不能掌握。(雙重否定句式) 以上三種不同的句式,表達效果上有差別,由輕到重。用雙重否定句式比用肯定句式表達的程度要重,這是一般情況,不能絕對。有時候,使用雙重否定句式,比用肯定句式顯得委婉。如:這個“電腦迷”電腦技術好,參加計算機競賽不會不獲獎。因此,要仔細比較。 5.從和上下文以及文章的位置的角度分析銜接和語段的中心以及語言風格等 此類句子重點分析句子在語段中的位置,句子改變后哪個和前后文銜接更加緊密,哪個放在最后能突出文章的主旨和留下回味等。 比較句子表達效果二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麥子的成熟就像一場聲勢顯赫的慶典,在一系列的鋪墊中開始頻頻亮相。饑餓之中的期盼和高溫之下的煎熬,把農人們關于夏收的心情調動到了極點。“夜來南風起,小麥覆垅黃”!無數次急切地觀望撫摸之后,① 裝載著鐮刀、水罐、鐵耙的轆轤車迫不及待地從普通的農家小院里走出來,車子后面是渾身憋足了勁的男人和女人。好鋼要使在刀刃上,好鐮要使在割麥上,好漢得走在麥趟上。麥地是莊家人的戰場,男人們當仁不讓,婦女們不讓須眉。前倨后躬,彎腰伸臂,刀光過處,一片齊刷刷的麥子順勢倒下。橙黃的麥地就像毀于蟻穴的長堤,在片刻之間開始出現殘缺,一行、一塊、一片,大有風卷殘云的架勢和撼天動地的氣概。能割的割,不能割的捆,捆好后就往場里搬運。② 那些肩不能挑、手不能割的老太太和小孩子,不是端著茶杯滿地找人,就是在收過的麥地里撿拾那些被遺漏的麥穗。麥稈刺啦的聲音,車子咯吱的聲音,老人訓斥晚輩、孩子哭鬧和年輕人打情罵俏的聲音,交響樂一樣,在高溫的天空里喧囂起來。 問: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渾身憋足了勁的農人推著裝載著鐮刀、水罐、鐵耙的轆轤車迫不及待地從普通的農家小院里走出來。”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 答:①原文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裝有農具的轆轤車賦予了人的情態,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農人們收獲的渴望和迫切的心情。②原文先寫車子,再寫人,符合觀察者視覺的先后順序,富有鏡頭感和畫面感。③原文將“農人”具體為“男人和女人”,與下文“男人們當仁不讓,婦女們不讓須眉”相呼應。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題。 墻上的掛鐘,曾是我童年最愛看的一道風景。我對它有一種說不出的崇拜,因為它掌管著時間,我們的作息似乎都受著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時間,我們得起床上學,得做課間操,得被父母吆喝著去睡覺。它就是一個看不見形影的家長,嚴厲而又古板。但有時候它又充滿溫情,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聲腳步都給我們帶來快樂。 我那時天真地以為時間是被一雙神秘的大手放在掛鐘里的,它每時每刻地行走著,走得不慌不忙,氣定神凝。 十幾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發現了時間的痕跡。我在梳頭時發現了一根白發,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麗的雪線一樣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時間其實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頭發里行走,只不過它這一次露出了痕跡而已。我還看見,時間在母親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齒脫落得越來越多。我明白時間讓花朵綻放的時候,也會讓人的眼角綻放出花朵——魚尾紋。時間讓一棵青春的小樹越來越枝繁葉茂,讓車輪的輻條越來越沾染上銹跡,讓一座老屋逐漸駝了背。我終于明白掛鐘上的時間只是時間的一個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豐富的日常生活中。 (選自《遲子建散文》,有改動) 問: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它就是一個看不見形影的嚴厲而又古板的家長?!睆恼Z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文中句子表達效果更好?(4分) 答.(4分)①改句為普通的常式句,比較平淡;文中句子將“嚴厲而又古板”獨立出來,起到了強調作用,突出掛鐘的鐵面無私。②文中句子與下文的“充滿溫情”銜接照應得更緊密,(每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題。 佛寺里的鐘聲悠遠綿長,猶如可以穿山越嶺一般。它深深地滲入人心,帶來了一種驚醒與沉靜的力量。鐘聲敲了幾下,我算到一半就糊涂了,只知道它先是沉重緩緩的咚嗡咚嗡咚嗡之聲,接著是一段較快的節奏,嗡聲滅去,僅剩咚咚的急響,最后又回到了明亮輕柔的鐘聲,在山中余韻裊裊。我聽那鐘聲有一種感覺,像是一條飄滿了落葉塵埃的山徑,突然被鐘聲清掃,使人有勇氣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遠的風景。 鐘聲還在空氣中震蕩的時候,鼓響起來了。這時我正好走到“大悲殿”的前面,看到逐漸光明的鼓樓里站著一位比丘尼,身材并不高大,與她前面的鼓幾乎不成比例,但她所擊的鼓竟完整地包圍了我的思維,甚至包圍了整個空間。她細致的手掌,緊握鼓槌,充滿了自信,鼓槌在鼓上飛舞游走,姿勢極為優美,或緩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飆風……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臺階上看那小小的身影擊鼓,不禁癡了。那鼓,密時如雨,不能穿指;緩時如波濤,洶涌不絕;猛時若海嘯,標高數丈;輕時若微風,拂面輕柔;它急切的時候,好像聲聲喚著迷路者歸家的母親的喊聲;它優雅的時候,自在得一如天空飄過的澄明的云,可以飛到世界最遠的地方……那是人間的鼓聲,但好像不是人間,是來自天上或來自地心,或者來自更邈遠之處。 問: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鼓聲有時候很綿密,接下來有點兒和緩,仔細聽,有時高亢有時輕柔”,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 (4分) 答:(1)原句使用短句,運用排比,句式靈活,具有節奏感和音律美;(句式、修辭及效果) (2)原句使用了比喻修辭格,形象生動地表現了作者對鼓聲的沉醉及內心的震撼。(修辭及效果) (3)原句語言典雅,與后文風格一致。(語言風格)(每點2分,需自圓其說,答對答齊2點得4分) 【總結提升】 修辭:比喻、排比、夸張、擬人、設問、通感、對偶…… 句式:倒裝句(主謂倒裝、定語后置、狀語后置)(強調、銜接) 長句、短句 整句、散句 主動句、被動句 陳述句、反問句詞語:動詞、形容詞、擬聲詞、疊詞、副詞…… 結構:上下文的銜接、主語一致、照應、鋪墊、引出下文…… 語體:口語:自然親切、活潑生動 書面語:莊重嚴謹 (語言風格一致) 順序:時間、空間、邏輯(人稱變化、化用詩句、營造意境、有畫面感、感染力強、富有節奏感、韻律和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