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策略: 1、從造成局部優勢開始,形成局部絕對優勢,就獲得局部勝利,而由勝利,就可以解決自己的內部困難和外部困難。
2、而通過形成絕對優勢,就在局部造成了——力量的此消彼長,并且通過合適的政策、把對方的力量加到自己這邊,這就造成了零和博弈,這是博弈中高效的根源——畢竟資源難以無中生成、憑空而生。 3、而把這些局部勝利、局部絕對優勢連接在一起,就可以從局部優勢最終到形成全局優勢。 4、因為局部也是絕對優勢、全局也是絕對優勢,于是獲得最終勝利,在最后就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程度,完成全國真正的統一。 5、一旦絕對優勢部署完成,統一全國不過區區三四年。 這是局部的建立出來的絕對優勢,所以才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主席造的絕對優勢 1、農村的絕對優勢 放棄了國黨的宣傳部長的位置——去農村,國黨統治力量薄弱,而農民抗爭性最強,這是可以形成局部絕對優勢的地方——既可以保存自己、又可以壯大自己。 當國黨來圍剿時,就用蘑菇戰術,以時間換空間、以空間換時間,繼續造成局部的絕對優勢,以殲滅戰嚇破了敵人的膽,打破了圍剿。
而在整個過程中,完成了紅軍的改造和鞏固,變成了一支新型軍隊。而在農村的絕對優勢,就可以形成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最終獲得全國全局的優勢。 2、軍隊的絕對優勢 通過支部建立在連上、通過黨領導槍、通過能做群眾工作、通過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使軍隊在不利時、在轉移時,形成了打不散的絕對優勢。以及臨時隱蔽、即時情報上的局部優勢。 湯恩伯問道:
宋任窮回答:
而這種性質,就使我軍的進攻精神、野戰能力尤其的強。反之,國黨的軍隊,進攻精神就比較差,
所以,在解放戰爭中,就容易被分割包圍、繼之以各個殲滅。 而軍隊一旦打散了就收攏回來,就相當于形成了一種不滅之體、形成了很高的持續性,而不致于出現力量真空,這就使對手作戰效力的邊際成本極限升高。 3、決戰時的絕對優勢 輕易不決戰、決戰時必有絕對優勢。整個戰場不是絕對優勢,但在決戰點是個絕對優勢。 比如,
因為在總體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局部絕對優勢的形成是需要足夠的準備后,才能形成的,所以說決戰要分多次來決。 比如,
以這種絕對優勢作戰時,就抹去了單兵素質、武器裝備的差距,只要打破一個點,就產生了摧枯拉朽、勢如破竹的效果,就產生了全局性的影響。這種效果,就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起了大程度的連鎖反應,最終就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4、打擊面的絕對優勢 只打擊極小的一部分,這就形成了打擊面的絕對優勢。 比如,
70%仍然是孤立的,而只有90%以上,才算不是孤立,也就是說至少要聯合自己力量的1/3以上,或者全局的90%以上,才能讓自己不落入孤立。這顯然是非常絕對的優勢了,基本上杜絕了后患。 比如,
這就是要減少敵人,只有減少敵人,才能完全的消滅敵人、同時盡量的保存了自己、減少了自己的損傷、獲得自己的持續性,這就形成了大勝,反過來又促進了敵人的減少。 比如,
這就是在打擊面的絕對優勢,這種絕對優勢,就順利的推進了各個擊破的前進,這可以說是各個擊破的首要條件。 5、提高上的絕對優勢 通過殲滅戰,使敵軍在戰爭過程中不能提高,而使我軍不斷的提升戰斗力,而敵軍被打了殲滅戰,則所有作戰經驗都喪失,而敵軍其他的部分也不能從這個部分獲取經驗,這就形成了經驗上的此消彼長。 比如,
這就是殲滅戰的效果,這就形成了戰斗力提高的絕對優勢,而通過向全軍普及某軍的成功經驗,什么困難都不在話下了。 比如,
比如,
比如,
比如,
反之如短促出擊,因為不是殲滅戰,所以雙方都是同步互相提高,結果敵人越打越強,而我軍因客觀物質條件不足導致后勁不足,則是越打越弱的。 6、在群眾上的絕對優勢 在群眾中建立起絕對優勢,形成絕對優勢。 比如,
戰爭中雖然已經大獲全勝了,但仍然極端重視土地改革、工商業和鎮壓反革命上建立起絕對優勢。這就是要爭取各方面的群眾,形成在群眾上的絕對優勢。 比如,對民主人士的爭取,這就是為了在群眾中建立起絕對優勢。 比如,
這種兵民一心,就使得我軍能夠創造戰場,在這個戰場上與敵軍形成戰斗力的此消彼長,雖然裝備不如,但仍然可以取勝。 比如,
民眾在后勤支援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而國民黨只能通過空投食物來緩解后勤問題,這就是在群眾中建立起來的絕對優勢。 正是這種種的絕對優勢,就完成了統一、并且鞏固了統一,而這一切都是由一個小小的局部開始、蔓延到全局的絕對優勢,最終勢不可擋。這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