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脾胃不好,現在都成了現代人的通病,無論男女老少比比皆是,大多由生活飲食習慣不好所造成的。 以上其實都是因為脾胃虛寒所導致的,脾胃虛寒也就是脾胃陽虛、中焦虛寒,因為脾胃陽氣不足,陽氣的溫煦的能力就會減弱,機體就會出現各種寒癥和虛癥,比如怕冷、四肢不溫、水腫、容易腹瀉、腹痛腹脹、胃寒胃痛、喜溫喜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清稀,舌淡胖或有齒痕,脈沉遲無力等。明代中醫學家張景岳說,三焦痛癥因寒者十居八九。他認為,寒則凝、溫則通,胃脘痛虛寒證為多,治療宜溫通調補。 
圖來自網絡,侵刪 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以升為主,胃以降為和。脾升胃降,納運正常,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化生氣血,充養機體以為后天之本。脾胃升降失和,化源不足則諸病生焉,所以調理好脾胃對身體是很重要的。 其實艾灸是十分適合脾胃虛寒的調理方法,因為艾灸直接的作用就是是溫補陽氣、散除寒濕。艾條燃燒的熱力具有很好的滲透力,可深入胃部祛除寒濕之氣。艾灸的熱力能走經絡,可以把因寒造成的凍結及淤血都化掉,使氣血運行通暢,化解疼痛。
圖來自網絡,侵刪 治療脾胃虛寒常用的3個穴位是中脘、關元、足三里等。 【中脘】 中脘穴為胃經募穴,保健強身要穴,人體的胃藥,八會穴之腑會,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 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灸中脘穴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對于胃脘脹痛、嘔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較好療效。 位置: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當臍中上4寸)。即:從心口窩到肚臍眼四寸的地方(也就是心口窩到肚臍眼中央)。圖來自網絡,侵刪 【關元】 關元穴就像人身體的一個閥門,將人體元氣關在體內不讓它泄漏,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是人身上元陰,元陽的交匯之處,是元氣的關隘。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為先天之氣海,是養生吐納吸氣凝神的地方。老子稱之為“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中醫認為,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是公認的人體第一保健大穴!位置: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這關元穴的位置好定,也就是肚臍正中的下面3寸即4指處。
圖來大家中醫 【足三里】 足三里是個強身健體的保健穴,長壽穴,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扶正祛斜之功效。古今許多醫家都對此穴推崇備至。因此流傳著“ 若想身體安,三里常不干”的說法。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凡是肚腹部位的問題都可用足三里這個穴位治療。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髕骨下緣3寸(可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并攏,以中指中節橫紋處為準,四指寬度即為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拇指指關節橫度)。
圖來自網絡,侵刪 除了艾灸,脾胃虛寒的人平時也要注意飲食,宜食用性溫味甘辛,具有健脾補氣、溫暖腸胃及祛寒作用的食物,如秈米、羊肉、雞肉、牛肚、豬肚、鏈魚、草魚、荔枝、辣椒、韭菜、茴香菜、肉桂、干姜、生姜、花椒、胡椒、小茴香、白蔻、紅糖等。脾胃虛寒者也可煲胡椒豬肚湯,有溫中健脾、散寒止痛之效:做法:豬肚用生粉、鹽擦洗內外,洗凈。將胡椒放入豬肚內,用線縫合,與蜜棗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3小時,調味后,飲湯吃豬肚、蜜棗。 圖來自網絡,侵刪 此外寒性胃痛者還應忌食鴨蛋、蛤蜊、綠豆、柿餅、生番茄竹筍、瓠子、生菜瓜、海帶、生萵苣、生蘿卜、薄荷、蕹菜、蕺菜地耳、生藕、生黃瓜、生地瓜、金銀花、菊花、豆腐、馬蘭頭、冷茶以及各種冷飲、冰鎮食品,性涼生冷的食品會使脾胃虛寒疼痛加劇。特別是夏天的時候要管住自己的嘴,莫貪一時的涼,傷了脾胃。 圖來自網絡,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