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在文章《孝心無價》中說: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愿,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上藗兌纪?,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多子女的父母能夠享受到更多孝順回饋,而獨生子女的父母,只有這一個孩子,很多時候,父母老了,子女顧不上照顧父母,是一件無奈的事情,總不能要求子女既要搬磚養活自己,還要陪伴在父母身邊照顧他們。
傳統觀念里的“養兒防老”是指父母老了跟隨著兒子居住養老,而只有一個女兒的父母,卻成為了別人眼中的“絕戶”,女兒嫁到婆家后,就沒有多少時間可以兼顧父母了。
而此時父母的內心或多或少還是很失落的。68歲的秦阿姨說:如今生活里的獨生女的父母,在晚年的時候會遇到這幾件“難事”,不是女兒不孝順自己,而是一種有心無力的無可奈何,我們做父母的要早有這個心理準備,別到時候再埋怨女兒,弄得親情不堪。
1、女兒成家后分身乏術,父母要多體諒女兒的無奈
獨生女的父母,在女兒成家后,從內心里就有一種失去女兒的感覺,也許這跟多年的傳統有關。雖然現在法律上有兒媳沒有贍養公婆的義務,女婿沒有贍養岳父母的義務。但多年沿襲下來的習俗,讓獨生女的父母還是覺得無奈。
我是秦阿姨,今年68歲了,獨生女兒在外地成家生娃。雖然我很想去幫忙帶娃,可人家奶奶說不用了,有她就可以了,我只能借著看望女兒的理由,在女兒那里待一段時間,而且還是居住在外面。
很多人會覺得為啥要居住在外面呢?不過是我們獨生女的父母覺得住在女兒家“名不順”嘛,自己居住在外面,也讓女兒在婆家好做人,也不會影響小夫妻的感情。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捧在手心里長大的女兒,結婚后就成為別人家的人,既要與老公風雨同舟,還要善待公婆。雖然心里惦記著親爹娘,怎奈分身乏術,只能我們做父母的體諒女兒了。
這次疫情開放后,我的日子特別的難過。因為老伴走了,家里只有我一個人,迷糊中還吃錯了藥,不僅沒有退燒,反而讓自己上吐下瀉的折騰了一夜。
女兒的視頻電話不敢接,故意發微信說自己在外面有事,不方便接視頻,糊弄了女兒幾天后,才敢跟女兒視頻,看到女兒在視頻里放聲大哭,我卻覺得是自己做錯了事情。
獨生女的父母,在女兒成家后,面對她分身乏術的時候,我們也只能報喜不報憂,不讓女兒擔心自己。如今我還能夠自理,等到了晚年的時候,也只能自己走進養老院,不給女兒增添負擔。
2、在女兒成年后,父母不要因為自己讓女兒的婚姻有危機
身邊有人因為女兒結婚后,沒有時間多陪伴父母,在父母生病的時候,不能及時趕回來照顧父母,甚至在父母想女兒的時候,忙于自己的小家庭,讓父母干著急。他們不僅沒有心疼女兒的不易,反而用“不孝之女”的帽子壓在女兒的身上。
女兒若長期居住在父母家,而忽視了自己的小家,往往容易影響到女兒的婚姻。父母都是從年輕時候走過來的,需要學會換位思考,學會體諒女兒的不易,也要學會體諒女婿的艱難。
千萬不要學70歲的李阿姨,本來女兒的婚姻很好,就因為她覺得女兒是個“白眼狼”忽視了她和老伴的生活,經常電話折騰女兒,還要女兒還錢,說女兒居住的房子是自己全款買的,以為用這樣的方式威脅女兒,逼迫女婿,女兒和女婿就能夠聽他們的話。
誰知,有能力的女婿卻提出離婚,把女兒和房子都還給李阿姨,還有外孫女一起帶走。這才讓李阿姨著急了,跟女婿說了很多的好話,又是上桿子給錢出力,卻嚴重影響了女兒的婚姻。
我覺得,女兒成年后,我們做父母的不要因為自己,讓女兒的婚姻產生危機,尤其是“老公可以換,父母只有一個”的想法千萬不要有。
我們做老人的心愿不就是孩子能夠幸福地生活嗎?為啥老了,卻要讓女兒為了自己而拋家放棄幸福呢?做老人不要太自私了,雖然我們的晚年會很孤獨,很寂寞,但我們也要克制自己,不要去“作”女兒,影響她的婚姻。
3、女兒有心無力的時候,父母要早為晚年做準備,主動選擇養老院
生活里,很多有兒子的父母覺得自己住進兒子家理直氣壯,而我們有女兒的想去到女兒家養老,似乎要先看女婿的臉色。也許女婿是愿意的,可我們自己的心里還會覺得不妥。
通過這次“陽過、陽康”后,我深深地感知到了,獨生女的父母一定要提前為自己的晚年做準備,早早地給自己尋找好養老院,不要等著女兒送你進去,我們要學會自己主動走進去。
因為到了那個時候,被動走進養老院的會心生怨恨,而主動走進去的老人內心會平和很多,這樣我們的晚年才能夠與女兒之間相處的更為和睦。
龍應臺曾說: “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父母和子女的愛是為了分離”。
我們富養了女兒,是讓她在塵世間好好享受生活,而不是給我們養老送終,我們需要學會自己依靠自己,自己給自己規劃養老事宜,這樣才是聰明睿智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