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看看日韓兩國就會發現,他們的飲食西化和快餐化嚴重,而中國是唯一一個抵御住西化和快餐化的國家。 如果讓中國人想想自己過年會吃的傳統菜肴,每個地方的人估計都能說出10幾種不重樣的菜,但是如果讓你說日韓有什么傳統美食,別說是中國人說不出來,連日本人和韓國人其實也說不出多少。 日本倒還好,日料、海鮮還算有自己的特色,但是韓國就不同了,最著名的韓國泡菜就不提了,誰過年把泡菜當正經菜。如果你問韓國人他們哪里有什么美食,大概率會得到以下幾種回答:韓式炸雞熱狗、韓式烤肉還有冷面。 烤肉這玩意兒屬于哪個地方都有,算不上帶有民族特色的美食,炸雞屬于西方快餐,加了個“韓式”就成了韓國美食確實令人驚訝,冷面倒的確是起源于200年前的高麗朝,并與150年前傳入中國。但冷面品種未免太過單一,而且在中國根本算不得上得了席的大菜。 實際上,這種飲食文化的薄弱,恰好讓西方飲食文化乘虛而入。韓國一位研究飲食結構的專家就發現,韓國飲食目前存在著嚴重西化的問題。 尤其是作為一個傳統的稻米生產國,如今的韓國年輕人已經很少吃稻米了,面粉的消費量自2000年以來,就趕超了稻米。 菲律賓和非洲多國,由于長期接受西方國家殖民,西化已經相當嚴重。然而實際上,東亞其他水稻種植區國家也有同樣的經歷,像泰國、印度和日本這樣有著自己傳統文化和飲食觀念的國家,也正在逐漸被快餐文化取代。日本的情況稍好一些,在便利店還可以買到壽司、飯團和關東煮等傳統食物。 而中國飲食雖然也遭到了西方快餐的沖擊,炸雞漢堡也是年輕人經常吃的美食,但是就我身邊的情況來說,還沒有哪個年輕人能夠像美國人那樣把漢堡當飯吃,平時點外賣也仍然以米飯和傳統炒菜為主。 在上個世紀,當美國兩大快餐店入侵美國的時候,有人曾經悲觀地認為,不出20年,中國城市里的上班族也會像美國人一樣頓頓吃炸雞漢堡。 然而,這樣的情景并沒有在今天的中國發生,這其中有兩大原因:第一是大家看到西方快餐讓美國出現了嚴重的肥胖和健康問題;第二是西餐的種類單一,容易吃膩。 反過來說,中餐在抵御西餐入侵的過程中,因為飲食結構更加健康、飲食種類更加豐富,得以在世界飲食西化的浪潮中生存下來,甚至開始走出國門。 這得益于中國傳統文化對美食的理解,孔子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中國人對食物的處理比任何一個民族都要精細,“炒溜炸烹爆,煎塌貼燜燒,扒煮酥燴涮,蒸釀氽燉熬,焗烤熏煸腌和醉,拔絲蜜汁煨和糟。”光是烹飪手法就有至少30種,可能比某些國家的傳統美食還要多。 國外有的第一次去中國飯店吃飯的外國人,經常戲稱中國飯店是水族館,因為他們沒見過哪個外國飯店會魚缸成批成批搬到飯店里,做菜的時候現殺現吃。 有人可能會說中國現在也在經歷快餐化,比如外賣、預制菜和料理包。首先,我覺得外賣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中國人抵御住了飲食西化和快餐化。 所謂的快餐并不是說吃得快就叫快餐,而是專指漢堡炸雞這類食物。而如今的外賣很多也是中國傳統食物,試想一下,中國城市里的上班族是沒有時間自己做飯的,如果沒有外賣壓縮中餐的成本,可能飲食西化真的有可能在中國發生。 有人說預制菜會毀了中國傳統飲食,我覺得也不會,因為中國傳統美食強調的“鑊氣”和新鮮感,只有現做才能做出那種感覺,預制菜取代不了中國人對美食的追求。 實際上,我們之所以對中國傳統飲食這么有信心,無非是因為它實在是太優秀了。古人有句話叫“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都見識過中餐的美味了,誰還會看得上西餐呢? ![]() ![]() ![]() ![]() ![]() ![]() |
|
來自: 紫霞照我 > 《飲食烹飪廚糧食農轉基因添加劑預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