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y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y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jù):《中醫(yī)治療學》、《中醫(yī)病因病機學》 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臉上總冒油、長粉刺的事兒。 我給你講一個醫(yī)案故事。從這個患者身上,你可能有似曾相識之感。 話說有這么一個男子,當時是23歲。 他什么毛病呢?就是臉上愛出油。不論什么時候,用紙一擦,都是油膩膩的。另外,臉上起粉刺,也就是所謂痤瘡。除了眼眶周圍,臉上其他部位都有丘疹、膿皰。 這個現(xiàn)象,在當代人身上多見。走在大街上,你去看身邊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會發(fā)現(xiàn),不少人臉上泛著油光,臉上有不少疙瘩。 怎么才能讓面部皮膚好起來呢?患者走了不少地方,最后決定求治中醫(yī)。 刻診,見患者脈滑數(shù),舌苔黃膩,舌質(zhì)紅。細問得知,患者平時大便干,排便不爽。 在了解到這些情況以后,醫(yī)家給開了一張方子。但見—— 茵陳12克,大黃3克,山梔10克,土茯苓15克,槐花10克,牡丹皮10克,丹參10克,赤芍10克,金銀花15克,連翹10克,紫花地丁15克,甘草3克。 所有這些,水煎服。每日一劑,一共開7劑。同時,醫(yī)家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少吃甘甜的,油膩的,辛辣的食物。吃得越輕淡越好。 結果如何?患者服用以后,二診時有了明顯好轉(zhuǎn)。膿皰有一些開始干斂了,不像以前那么大而飽滿,沒有新的膿皰出現(xiàn),一些紅疹漸漸平復。而且,患者的大便自覺通暢不少。但是,皮膚依然比較油膩。 這時候, 原方去掉大黃,加生山楂10克,薏苡仁15克,再投7劑。 這樣,等到三診的時候,患者臉上基本平復,膿皰消了。臉上油膩減少。 后來,原方加減,又調(diào)治六周,患者臉上基本恢復正常狀態(tài)。停藥。 這就是醫(yī)案的基本經(jīng)過。我給你敘述完了。這里的醫(yī)家,叫做許芳。它在業(yè)內(nèi)非常有名,是利用茵陳蒿湯清濕熱,來治療皮膚病的典型案例,很多專著都收錄過它。 其實,這個患者的問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見。這就是體內(nèi)濕熱太盛,發(fā)于皮膚所致。 你看,這個小伙子,就診時脈滑數(shù),苔黃膩,舌質(zhì)紅,這就是典型的濕熱舌脈。有濕,所以脈滑苔膩。有熱,所以脈數(shù)苔黃。熱迫血行,所以舌紅。又因為濕熱傷陰,所以患者便干不爽。 這個濕熱,蘊于體內(nèi),它不安生啊,想找個地方冒出來。從哪兒出呢?就從他的皮膚出。故而,此患臉上多油膩,起痤瘡粉刺。膿皰丘疹,就是濕熱往外冒,鼓出來的泡泡。臉上的油,就是濕熱在往外溢。我們可以這么去理解。 這個狀態(tài),在20來歲的大小伙子身上,特別多見。因為人家本來就處于青春陽熱之態(tài),陽氣足,容易生熱。再一個,就是吃的東西,偏油膩,甘甜、肥厚。這就會在體內(nèi)釀生濕熱。 這個時候怎么辦?就得清濕熱。由于濕熱擾及血分肌膚,所以還得涼血解毒。你來看當時醫(yī)家用的配伍—— 茵陳12克,大黃3克,山梔10克,土茯苓15克,槐花10克,牡丹皮10克,丹參10克,赤芍10克,金銀花15克,連翹10克,紫花地丁15克,甘草3克。 這里面,茵陳是清利濕熱。山梔,清濕熱。土茯苓,利濕清熱解毒。 大黃,可以清腸,通大便。患者大便干,不爽啊,你得給通下來。大便通,腸道通,濕熱排解的后門就打開了。另外,肺與大腸相表里。肺又主皮毛。故而,清腸道積熱,會有助于清肺熱。肺熱解,就不會從皮毛出往外拱,這患者就舒服了。 與之類似的,還有槐花。槐花清腸熱,涼血。根據(jù)表里關系,它就可以清肺熱。 接下來,牡丹皮、丹參、赤芍、紫花地丁,可以清熱涼血,解血中的熱毒。血熱少了,皮膚也會跟著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連翹和金銀花,清風熱,解毒,散結。它們都入肺經(jīng)。肺經(jīng)風熱散了,皮毛就光滑了。 這就是基本的用藥思路。它還是很好理解的。 文老師覺得,這個方子,以及它所蘊含的思路,還是很有代表意義的。有心的朋友,可以記下來。非專業(yè)讀者,可在中醫(yī)師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專業(yè)的同行,我們好好做個參考。值得一提的是,粉刺痤瘡這個東西,形成的原因不僅僅是濕熱發(fā)于皮膚。所以說,同樣的方子,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我們得有清醒的認識。 關鍵是,我們得明白這里的病因病機。尤其是處于青春期的,年齡在十七八、二十來歲的孩子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如果吃得太香、太多、太油膩、太肥甘,就很可能助長痤瘡、粉刺、油性皮膚的形成。也就是說,這個東西未必只源于遺傳、體質(zhì),更和我們的生活習慣、心態(tài)有關系。你吃得清淡起來,生活規(guī)律起來,節(jié)奏慢下來,臉上的毛病就減少很多。 好了。這個事兒,我就給你說這么多吧。作為一種臨床經(jīng)驗的分享,希望能對部分讀者有益。 全文完。 ![]() |
|
來自: 人老顛東 > 《中醫(yī)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