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中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 由于人工智能技術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于軍事領域,各國都高度重視人工智能對軍事作戰的賦能作用,并加大戰略投入,力求競爭和智能化戰爭中占得先機。最近,隨著俄烏沖突的不斷加劇,俄烏雙方無論在海陸空等傳統戰場還是在網絡空間的博弈,背后都有人工智能技術的影子。 本文將利用南京攝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面向軍事領域的開源情報信息平臺-“星河搜索”匯聚的國內外關于俄烏沖突的信息,簡述目前俄烏沖突中已經使用的和可能使用的人工智能技術。 一、無人系統將在俄烏沖突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近期YouTube上爆出了一段監控畫面及音頻,主要內容是烏克蘭部隊使用土耳其制的TB-2型無人機對俄軍目標進行打擊。這是在本次沖突中首次曝光無人設備參與行動。 俄羅斯一直重視無人系統在作戰中的應用,在俄軍以往的軍事行動中,無人設備參與作戰的數量在穩步增加。在2018年7月,無人機執行任務的數量已攀升至23000余次,飛行時間140000小時,無人機的飛行頻次遠高于有人駕駛飛機。美海軍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研究報告中稱,根據近年來俄軍在敘利亞、烏克蘭東部及納卡地區等實施的軍事行動,俄目前作戰能力最強的無人系統依然是無人機,無人機在空中情報監偵、目標獲取與判定、空襲協同及火炮打擊方面正發揮著更大作用。這些無人機已成為俄國防部所謂的“偵察-火力與偵察-打擊綜合體”的關鍵部分。它們將在俄烏沖突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時俄軍目前也在積極探索無人車輛、無人水面航行器及無人潛航器的實戰運用,因此這些無人系統也有望在俄烏沖突中投入使用。 隨著自然語言處理、生成對抗網絡等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網絡空間正在成為新的戰場。尤其在社交網絡和社交媒體方面,認知域的對抗已經成為軍事對抗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華盛頓郵報甚至將社交媒體稱為“俄羅斯-烏克蘭對峙的關鍵戰場。” 近日也有烏克蘭的宣傳者利用合成視頻進行戰果宣傳,將2014年烏東戰場被摧毀的烏軍KraZ軍卡,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涂上了俄軍戰術標識'Z'來充當烏軍戰果。 社交機器人是由人工智能控制的社交媒體賬號利用預訓練的多語言模型,在Twittericon、Facebook等社交平臺生成類人的言論,從而用于操縱公眾輿論或煽動情緒。2月8日,烏克蘭國家安全局表示,已關閉了一個在社交媒體上散布恐慌并發出炸彈威脅的社交機器人農場,并稱該農場管理了18000個社交機器人賬號,由“來自俄羅斯的組織者負責農場監管”。 由于存在偽造的信息進行輿論引導和特定目的的宣傳,在網絡空間的對抗中準確識別偽造信息是了解敵方行動意圖的重要手段。通常棋盤陰影、共現矩陣等方法,檢測生成對抗網絡的虛假視頻,利用知識圖譜等手段也可檢測文字類的虛假信息。在俄烏沖突的認知域對抗中兩國大概率會用到此類技術去檢測偽造的信息,以確保自己在對抗過程中的優勢地位。 利用人工智能獲取開源情報:常規情報監偵手段的重要補充。由于俄烏對抗在烏克蘭境內的逐漸深入,大批烏克蘭網民在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社交網站上發布關于烏克蘭軍隊和俄羅斯軍隊的視頻、圖片、文字等多模態的信息。兩方都有可能利用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icon、知識圖譜等技術,發掘這些社交媒體信息中有關裝備型號、作戰部署、戰損等軍事情報。 對于俄烏兩軍而言,戰后的復盤是提升戰斗力重要一環,傳統的復盤方式往往集中與一次或幾次的軍事行動,在俄烏沖突中俄軍很有可能會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從大量的軍事行動中抽取固定規律,為下次行動提供依據,以取得更好的行動效果。 星河搜索可以根據時間順序自動匯聚俄烏沖突相關信息形成事件脈絡,軍迷們可根據事件脈絡繪制戰場形式圖,方便其他人快速直觀了解俄烏沖突。 攝星智能近期開啟動新一輪“百萬年薪人才引進計劃”,大力招募NLP、CV、機器學習等方向的精英人才,主要負責新型產品研發及領域內技術科研工作。歡迎優秀人才加入攝星,一起為國防智能化建設貢獻力量。簡歷投遞:sunyu@starsee.cn ![]() ![]() ![]() ![]() ![]() |
|
來自: 獨角戲jlahw6jw > 《靜夜思宏皓李建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