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紅海灣,舊稱汕尾灣,是位于廣東省汕尾市沿海一個半封閉的海灣,有“中國觀浪第一灣”之稱。紅海灣湖泊、島嶼、港灣交錯,沙灘蜿蜒連綿,沿岸礁巖多姿,有57公里的漫長海岸線,濱海風光秀麗,人文古跡眾多,具有獨特的亞熱帶海濱風光,濱海旅游臨港產業發展潛力大,是廣東省濱海旅游產業示范園區,已成為每年海邊休閑游的大熱之地。 ![]() 1、紅海灣的位置境域 紅海灣地處汕尾市東部,即粵東紅海灣與碣石灣交接的遮浪半島,東臨碣石灣,南依紅海灣,三面環海。紅海灣正在打造具有國際水準國內一流的示范性濱海旅游產業園區,并成立了廣東汕尾紅海灣經濟開發區。開發區轄田墘、遮浪、東洲三個街道和龜嶺島,區域東臨碣石灣,南依紅海灣,西與汕尾市城區東涌鎮、捷勝鎮相連,北與海豐縣大湖鎮、赤坑鎮接壤。紅海灣開發區有遮浪港和東洲港兩個港口,白沙湖、四石柱湖兩大咸水湖和遮浪南澳、施公寮兩大半島。 2、紅海灣的景致 紅海灣的景致分布 紅海灣開發區靠山環海,山坡連綿起伏,其獨特的亞熱帶風光和厚重的人文底蘊,深受游客喜愛,也令影視家、藝術家鐘情,已有《南海潮》、《岸邊激浪》、《蜘蛛夢》、《馬戲情未了》、《和平年代》等20多部影視片在此拍攝取景。 紅海灣開發區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域內景致分布有青島嶼、虎頭、宮前天后宮、遮浪炮臺、古兵營遺址、觀景閣、炮臺公園、臺風天兔登陸處、如來佛祖、天后宮、媽祖文化公園、炮臺山、廣東省海上項目訓練中心、帆船帆板訓練基地、海上訓練基地、廣東紅灣國際海上運動俱樂部、遮浪祠堂文化街、王氏少宗祠、元帝宮、水仙亭、西岸沙灘海水浴場、遮浪漁港、城隍廟、水龜寮海濱公園; 明真亭、陳氏宗祠、許氏宗祠、祠堂街、美麗紅海灣標志石、冰雪世界、漁民雕像、遮浪灣觀景區、新湖村媽祖宮、紅海灣區消防主題公園、地藏王、紅海灣合港東海岸沙灘、觀音像、鄭成功雕像、放生池、十二生相園、八卦石、拜佛亭、觀音閣、芳名榜、念慈亭、賜水觀音、美女雕像、南海寺、大展宏圖鷹、南海寺觀音廟、文殊菩薩、財神廟、大石沃、田寮湖、田寮村人口文化園、田寮媽祖風景區、田寮村后奧沙灘、后海沙灘音樂燒烤場、田寮天后圣母廟、南澳內湖、湖尾山、遠道禪寺、大伯爺公廟、長溝村海灘、烏石堆、江氏宗祠、東洲普善寺、紅海灣石古青棗公園、華光大帝廟、汕尾紅海灣經濟開發區抗日英烈陵園、紅海灣遮浪角、媽祖文化廣場、汕尾風車島、田乾內寮庵、祖禧廟、金石媽廟、龜嶺島等。 紅海灣的主要景點 (1)汕尾風車島 ![]() 汕尾風車島,是紅海灣與浦石灣交接處突伸入海的一個半島,號稱“粵東麒麟角” ,總面積約13平方公里,其海岸總長約28公里,海水清澈透明,自然景光十分迷人。半島上有一個風力發電場,建有不少雪白的風車,是廣東省內為數不多的風力發電群,風車高大約與都市中15層樓相當,十分宏偉。其實,當地人并不稱其為“風車島”,而是叫遮浪島,只是因島上這些眾多的大風車與島上沙灘、大海,野花、飛鳥、藍天白云組成非常夢幻原生態美景,大家就稱它為“風車島”。島上沙灘細膩干凈,海岸線細長,藍天白云,是拍攝的絕佳圣地。島上有夢幻的藍色的大海,白色的風車和綠色的草地,是一片不可多得的人間天堂,因而有東方“愛琴海”之譽。 (2)龜齡島 ![]() 龜齡島,位于汕尾市城區捷勝鎮南面海岸對開海面。龜齡島與周邊牛皮洲、赤臘、鷹嶼、青嶼和撈投嶼等五個小島及一些明礁相呼應成為島群。龜齡島島型奇特,酷似一只鳧水的烏龜,烏龜頭朝西,龜身向東側橫臥在海面。島上有兩座同峰分踞東西兩側,東側主峰海拔53.6米,山體形若龜背(龜身);西端為次高峰,海拔22.8米,狀若龜頭,其下有一面積約為3平方米的海蝕平臺。次峰為風化成巨石壘疊的花崗巖,形成似南天門、羊回頭、臥佛、蘑菇石等逼真的風景地貌。島上建有一座媽祖廟,流傳有媽祖顯靈的故事,常有香客坐船前往求平安。島上有一口從不枯竭的淡水井,被老漁民們神話演義成古時一位神仙南海游覽,一時尿急就撒在此井口處,當即甘泉涌出,永不枯竭。 (3)遮浪燈塔島 ![]() 遮浪燈塔島,又名遮浪巖、遮浪表,位于廣東省汕尾市遮浪鎮近郊紅海灣。海島岸線長1454米,面積101930平方米,略呈橢圓形。海島主峰高37.6米,峰頂建有燈塔,該燈塔始建于1906年2月至3月,歷經三年完成,為當時規模宏大的新型燈塔。島岸由礁構成,特別是島邊,無數礁巖,橫空屹立,千姿百態,美不勝收。其與毗鄰的冬嶼、三姐妹石及平灘之間構美麗的景觀。燈塔島島東與島西海面的情景是迥然不同的,東邊波滾浪嘯,如萬馬奔騰。巨浪沖向礁巖,掀起一個個滔天浪柱,勝似“卷起千堆雪”,跌落的浪柱又若天女撒花,形成巖島雪浪勝景;西邊風平浪靜,如潭可印月。島上有“后江平水”和“鄭祖嬉廟”的遺跡,為鄭成功順治七年(1650年)在福建出兵勤王,其妹鄭祖嬉殿后之兵為白沙湖風浪打翻受難,并葬妹于白沙湖畔之后江紀念遺跡。 遮浪燈塔島獨特的離岸海島生境和海底特征,為許多生物類群,如附著性海藻、珊瑚類、附著性底棲生物、埋棲性底棲生物和游泳生物等,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索餌和繁衍場所。該島上植被豐富,主要包括馬尾松、濕地松、桉樹、臺灣相思、稠、荷木、木麻黃等30多種。遮浪半島分布有許多鳥類棲息地,常見成群的海鷗、八哥、白鷺從林中驚起,據初步統計,已發現鳥類20多種。該島上也是觀賞海上日落美景的絕好觀景臺。 (4)金嶼島 ![]() 金嶼島,又名神秘島,被稱為“金寶之地”,位于廣東省汕尾市遮浪鎮東北面紅海灣與碣石灣海域交接處,金島屬于海豐縣,嶼島屬于碣石管轄。島上怪石嶙峋,壁崖陡峭,隱蔽處的天然石澗形似小屋,可容數人,常年流淌著甘甜、清澈的泉水。金嶼島的資源很多,原生態綠色的樹木、果樹,點綴著不同的造型的奇異怪石。這里北面海邊的沙子是黑色的,叫“黑沙灘”,其實就是鋯礦(里面鈦鐵、鋯英礦等含量多);這里的海水清晰,能看到小魚的游蕩;這里環境優美,可以同美國夏威夷和泰國芭提雅媲美;這里沙灘銀白柔和,海水碧綠通透。如今神秘島對游人開放,依然不減純凈的原始風貌。金嶼島曾被海盜相中,成為藏寶之地。神秘島舊名金嶼島,即金寶之地,想必源自于此。 歷史上于1661年(永歷十五年)三月,年鄭成功收復臺灣,鄭成功親率2.5萬名將士,分乘幾百艘戰船,浩浩蕩蕩從金門出發,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里收復了淪陷38年的中國領土臺灣。清順治年間,鄭成功曾派他的妹妹運送大批軍需物資給抗清義軍,路經白沙湖面遭遇清廷大艦隊,因眾寡懸殊而失利。鄭成功的妹妹在金嶼島養傷,臨走時留下了一句話:天助我也,后江破壁。就是發現金嶼后面,為他開辟了一條通往臺灣的海路。后來鄭成功的妹妹亦在此役犧牲,部分金幣實物據說埋藏在此島,故當地群眾稱為金嶼。 (5)炮臺公園 ![]() 炮臺公園,位于汕尾市城區紅海灣遮浪半島旅游區正南方的炮臺山,是南澳半島南端的突出部分,東、西、南三面臨海,地形險要,視野廣闊。公園里的遮浪炮臺是清康熙十年(1671)建置的海防炮臺,康熙五十六年(1717)添建駐兵營房。炮臺及兵營四周的護墻用花崗巖石塊砌筑,墻寬2.2米,殘高2.5米,四面周長123米,面積900多平方米。炮臺正面有十級石砌臺階,上面設有東、西、南臨海三個方向的炮位,各炮位長3.5米,寬1.3米,均為灰沙夯筑而成。各炮位之間有通道,炮臺北側與兵營相連,分設營房8間,配置海防火炮8門。該炮臺與東南沿海其它高地上的炮臺、煙墩組成較為嚴密的海防軍事網絡,在清代的海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僅剩大門和兵營及烽火臺的遺址。 (6)紅海灣遮浪南海觀世音旅游景區 ![]() 紅海灣遮浪南海觀世音旅游景區,位于廣東省汕尾市城區紅海灣景區內,地處遮浪半島東側的打石澳。這里岬嶼相連、礁巖疊兀。相傳觀世音在此度成正果,留下了許多與神奇傳說有關的圣跡。景區建有觀音廟、財神廟、觀音閣等建筑,圣跡景點有佛流沙、佛印石、得度石、蓮花、甘露泉、柳基等。觀音廟建于公元990年(即宋太宗淳化五年),距今已有一千年歷史。觀音廟是屬于宮殿式寺宇,安有上御道與龍雕。財神廟供奉的是大黑天財神,為福神之一。觀音閣有三層,是這里最宏大的建筑,聳立于蓮花巖上,正座供奉觀音,底層是自然巖壁洞穴,擺放了石桌、石凳等。觀音廟附近是一大片的海邊大石頭,形態各異。遠遠眺望,海天一色,碧海金沙,蔚為奇觀。 傳說,以前紅海灣有一家關姓疍民,生了三個男孩,可是第四個孩子還是男的,但這個孩子長得眉清目秀,于是這家人就把他當做女孩來養,取名四娘。四娘從小善良聰明,樂于助人。有個千年妖怪琵琶精想趁四娘單獨外出的時候殺了他。在四娘被琵琶精追得無處可逃的時候,天空中突然出現了如來佛祖,一掌劈傷了琵琶精。四娘拜佛祖為師,經過刻苦修煉,成為了觀世音菩薩。 (7)廣東海上項目訓練中心 ![]() 廣東海上項目訓練中心,前身為廣東海上運動訓練基地,位于汕尾市紅海灣遮浪鎮,是為了迎接第九屆全國運動會帆船、帆板比賽建設的體育場館,總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綠化面積近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6萬平方米。海訓中心地處有“東方夏威夷”之稱的紅海灣遮浪半島,一年四季半島兩邊一邊風平浪靜,一邊波濤拍岸,非常適合海上運動訓練。周邊環境優越,半島相鄰數公里內,有聞名的媽祖廟、南海觀世音景區、古炮臺等勝景。訓練中心下的康體中心配套了網球、沙灘排球、沙灘足球、海上快艇、帆船、帆板、皮劃艇等多項體育康樂設施。海訓中心承辦或協辦了多次全國性、全省性的各類比賽,成為我國著名的海上運動訓練基地之一和旅游景點。 (8)汕尾紅海灣經濟開發區抗日英烈陵園 ![]() 汕尾紅海灣經濟開發區抗日英烈陵園,坐落于汕尾市田墘街道人民東路油車嶺左側,是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在紅樓與日寇浴血奮戰犧牲的第七戰區65軍158師472團一營抗日英烈而修建的大型紀念性建筑群和紀念園林。抗日合作軍為抗擊日匪,捍衛祖國的南大門,在紅海灣畔與日匪展開浴血戰斗,有90多位將士為國英勇犧牲。紅海灣父老冒著生命危險救護血泊中的傷員,秘密收殮陣亡將士遺體安葬于秤鉤地,后遷至雷公埔,每年清明節和英烈殉難日,百姓都在墓前舉行公祭。該陵園拓建于2005年,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主要設施有牌坊、陵園文史館、紀念碑、墓地、走廊、瞻仰廣場及石雕義馬,陵園英烈將士英名墻銘刻著93名英烈名字及生平簡介,墓地內葬有英烈遺骸。 (9)紅海灣沙灘 ![]() 汕尾紅海灣是廣東地區一個非常受歡迎的海灘景區之一,汕尾的紅海灣,被譽為“廣東最美的十大海灘之一”。這里有紅色的泥土,藍藍的海水,不過,最吸引人的地方,應該是那個“灣”字,因為“灣”通常都應該是靜靜的、浪漫的。這里的沙灘沙粒細軟潔白,走上沙灘,細軟輕柔的沙子,是不含雜質的石英質細沙,勻凈得好像是經大自然的神手,精心篩選過似的,踩上去,絕不陷腳,只覺軟軟的、暖暖的,非常舒服。令人不由自主地要除去鞋襪的束縛,赤腳走在這片柔柔的沙灘上。再走近些,純凈而透明的海水一卷一卷地漫上沙灘,漫上你的雙腳,仿佛在為你撫去旅途的疲憊。漫步在細軟沙質的海灘上,閉上雙眼聆聽海風吹拂和海浪拍打的聲音,十分愜意。 (10)遮浪祠堂文化街 ![]() 遮浪祠堂文化街,位于遮浪街道合港村和宮前村之間的一條巷道,長2000米左右、寬2米,南接著宮前媽祖廟,北接著合港村,一巷之隔的前面是遮浪漁港。是一條具有三四百年歷史、集民居、貿易、曾、黃、王、徐、蘇、傅、施、陳、安、薛等姓氏文化于一地的著名街道。遮浪祠堂文化街因祠成街,祠堂多一直是它的一大特點。三四百年祠堂建筑群占據著遮浪漁港的主體位置。這些祠堂始建于清代,盛于民國,先后出現十幾處祠堂建筑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尤其是王姓祠堂,祠堂建在花崗巖石頭之間,于莊嚴中增添了自然之趣。祠堂街為遮浪街道內近現代重要史料與代表性建筑最為豐富的地區,這些建筑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風格及特色,與周邊廣場、戲臺、古井、海石等,形成一道具有濃郁海洋文化特色的文化風景線。 3、結束語 紅海灣,海洋環境良好,海岸線較長,旅游資源豐富,是廣東省著名的濱海旅游、休閑、度假勝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