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老蔣處決十位高級將領,然而多數是冤殺,該殺的卻沒殺! ![]()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軍令如山。在戰場上臨陣脫逃的,都是會遭受嚴厲處罰的。尤其是在比較激烈的戰亂年代,一旦出現了戰場上的這種潰退現象,可能直接就是把相關人員處死。抗日戰爭作為一場事關中國生死存亡的戰爭,自然也需要對軍紀特別嚴明。 蔣介石在抗日戰爭中,就曾經處決過十個高級將領。 然而,令人唏噓的是,這其中多人是被冤殺,只有一部分是真正該殺的。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國軍高級將領,實際上犯下了嚴重的錯誤,蔣介石卻對此視而不見。 那么,蔣介石到底處決了哪十個高級將領呢? ![]() 抗日戰爭當中國軍的武器比較落后,尤其是在抗戰初期的時候,經常出現大規模潰敗。所以,為了嚴肅軍紀,蔣介石也曾經處決過一些高級將領,下面咱們把這些人一一列舉出來。 1、李服膺第一位,李服膺。李服膺是山西人,當時是國軍中將、晉綏軍61軍軍長。他名義上是蔣介石的部下之一,不過實際上是閻錫山的部下。當時閻錫山自成一體,實際上并不聽老蔣的,只是偶爾受制于蔣介石。 1937年8月日軍朝山西而來,山西王閻錫山看到日軍要打到家門口了,所以也是決心要狠狠打一仗。于是他讓李服膺率部駐守天鎮,閻錫山當時給李服膺的命令是,讓他在這里堅守三天就可以撤兵了。 不過,等到打完了三天之后,他又讓李服膺堅守三天。李服膺也并不推辭,反而給自己的部下下令堅守七天。于是,李服膺在這里與日軍進行殊死戰斗,之后閻錫山果然再次變卦,讓李服膺在這里堅守7天。 ![]() 由于之前李服膺向下級說的就是堅守七天,所以,雖然他們的編制基本上被打殘,但李服膺還是完成了上級的任務,閻錫山于是下令讓他撤兵。 誰知這一仗總體上沒打好,蔣介石要求閻錫山找出沒打好的原因所在。然后閻錫山找來找去好像找不到啥原因——或者說他自己就是根本原因所在。于是閻錫山把李服膺抓了起來,說李服膺是戰敗的罪魁禍首。 蔣介石那邊就告訴他,那你把李服膺送來讓我審判一下吧! 閻錫山本來就是冤枉李服膺的,哪里敢把他交出去審判?所以就說不用審判了,由他代替老蔣槍斃了李服膺。 ![]() 2、韓復榘第二位則是韓復榘——這韓復榘應該是屬于罪有應得的人了,他被槍決前是國軍的二級上將,并且任職山東省主席。 作為山東人的他,當年投奔了西北軍軍閥馮玉祥。由于韓復榘自小在家里學得一些文化知識,而馮玉祥的軍隊里比較缺少文化人,所以馮玉祥對韓復榘非常重視,韓復榘因此得已發展勢力。 不過,發展壯大之后,他又和馮玉祥鬧掰,然后投靠蔣介石。投靠蔣介石后,他又多次在蔣介石的背后搞蔣介石。 ![]() 等到抗日戰爭打起來之后,他還曾跟日本人勾勾搭搭。在山東一次關鍵戰役中,韓復榘以“南京不守,何守泰安”,不僅僅自己把戰略要地拱手讓給了日本人,還將蔣介石丟掉南京的事情羞辱一番,使得當地的抗日出現巨大潰敗。 蔣介石感到新仇舊恨一起上來,公仇私仇糾結到了一起,所以找了個理由把韓復榘騙了過來,然后就槍殺了這個反復無常的大軍閥頭子。 3、龍慕韓第三位則是龍慕韓。 他被處決前是國軍陸軍中將,以及71軍88師中將師長,而且他還是黃埔一期生。在校期間他就受到了蔣介石的照顧,因為他對于德軍的訓練很有心得,所以他在黃埔期間就被委以重任。 ![]() 而他之所以會被蔣介石槍決,是因為他參加了一場著名的戰役——蘭封會戰。 蘭封會戰當中國軍幾乎是一潰千里。當然,具體說起來跟龍慕韓有關系,但他可能算不上最大的責任人。 1938年5月22日的時候,他的上級27軍軍長桂永清擔心受不住蘭封,所以就打起了臨陣脫逃的想法。但是他也知道當時情況特殊,如果他毫無故意的逃跑,可能之后會被槍決。所以,他把暫時交給他指揮的88師叫來,讓他們一定要堅守陣地絕不許后撤。 然后桂永清帶著他的大部隊跑了。 ![]() 這龍慕韓一看上司都跑了,大部隊也都跑了,于是他也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跑路,使得蘭封被日軍輕而易舉的拿下。 這讓蔣介石感到驚慌失措,然后命令大軍奪回蘭封,龍慕韓也加入戰斗,并且最終奪回蘭封。只是,這一場潰敗的影響太過惡劣,蔣介石當然要殺幾個人立威了。 桂永清和龍慕韓都被追責,然而桂永清是高級將領,而且與蔣介石、何應欽都是親信關系,所以最終龍慕韓扛下了一切。值得一提的是,后面桂永清的官還越做越大。 4、石友三第四位則是石友三。 ![]() 石友三的情況跟韓復榘差不多。他的職位是民國陸軍中將、第39集團軍總司令,他與韓復榘一樣是馮玉祥的十三太保,而且這個人作戰兇狠、嗜殺成性,迫害進步人士也是相當厲害。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他這個人屬于三姓家奴,反復無常方面比韓復榘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被馮玉祥重用卻三次倒戈馮玉祥;加入蔣介石陣營后又開始反蔣;騙得張學良的幫助之后,又調兵回過頭攻打張學良。 不僅僅在國內之間的勢力到處倒戈,他還曾經投靠日本人;然后又搖身一變,打出了所謂抗日的旗幟;抗日不成他又投日,然后反反復復橫跳,給當時的抗日大業造成巨大傷害。 他的部下不甘于跟著日本人干,所以秘密聯系蔣介石投靠。蔣介石早就恨透了石友三,借著這個機會除掉了石友三。 ![]() 5、張德能第五位是張德能。 他是民國陸軍中將、第四軍軍長。張德能雖然是廣東人,但他早年在越南謀生。不過看到抗日戰爭爆發之后,懷揣著滿腔愛國熱情回國,并且考入云南講武堂第二期。在北伐戰爭當中他屢立戰功,之后他在國軍當中不斷升遷干到軍長。 他的被處決是因為長沙會戰,當時他率部參加長沙會戰,而且在前期成功阻擊日軍。 但是在三次長沙會戰之后,長沙地區的國軍消耗已經相當厲害。外加蔣介石在守長沙的問題上一直搖擺不定,薛岳到了這個時候也有些動搖——因為長沙沒有什么力量了。此時國軍還調來了一個軍與張德能一起防御。 ![]() 可是這個軍之前沒有多少戰斗經驗,所以才打了一段時間就垮了,只剩下張德能苦苦支撐。在打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他向第九戰區總參謀長趙子立請示如何做。而趙子立則給了他如果守不住,可以率兵后撤的指令。 結果張德能守不住了,就帶著僅剩的一些人后撤,最終長沙城也因此而被日本人占領。 這個時候蔣介石出來秋后算賬了,說到底是誰的原因丟了長沙。趙子立為了避免自己罪責,就否認自己說過守不住可以后撤的話。結果張德能就莫名其妙背了黑鍋,然后被蔣介石當替罪羊殺了。 6、廖齡奇第六個叫作廖齡奇。廖齡奇是湖南人,并且在被處決前是民國陸軍少將,以及國軍74軍58師師長。 ![]() 他在抗戰當中也功勞不小,尤其是在上海的戰斗當中表現優異。當年日本進攻南京的時候,他曾率部在南京與日寇血戰,并且為其他國軍的轉移贏得了時間。第一次長沙會戰的時候他率部與日軍惡戰,為國軍取得第一次長沙會戰立下功勞。 不過,等到第二次長沙會戰時,他因為回家去參加婚禮,然后回家看望家人,所以把指揮的任務交給副師長張靈甫。 這一切程序在當時都是合法的。然而,第一次長沙會戰的勝利,使得第二次長沙會戰開始時,國軍方面有些麻痹大意,58師更是沒有打好。蔣介石就要追查是誰的責任,當時長沙會戰的高層為了推脫自己的罪責,把這件事情全部怪到了58師頭上。 而張靈甫又是蔣介石的愛將,所以這個鍋不能給張靈甫背,于是他們就說這是廖齡奇臨陣脫逃造成的。 ![]() 最終的結果是廖齡奇被處決。雖然之后他被平反了,但是卻挽回不了他的生命。 7、薛蔚英第七個被處決的高級將領叫作薛蔚英。他被處決前是民國陸軍少將,以及第八集團軍167師師長。 薛蔚英在北伐戰爭當中相當的勇猛,由于他是黃埔一期生,跟徐向前元帥關系相當不錯。所以他在蔣介石派他前去圍剿徐向前時,表現得不是特別得積極,這可能是他被處決的一個原因——因為在老蔣的團隊當中親近紅軍肯定被打擊。 在武漢會戰當中,他奉命帶167師師長出擊。 ![]() 但是,出發前上級要求他別走大路走小路,他也覺得走大路可能會被敵人發現,所以就堅持從小路前去支援。誰知道他在路上耽擱了,導致晚到了幾天,等他到的時候仗都已經打完了。所以蔣介石要追究他們的責任,最終他的上級被判處了撤職的處分,而他則被槍決。 8、酆悌第八個被槍決的是酆悌。酆悌當時的職位是國軍陸軍少將,以及長沙警備司令。 他一開始是被蔣介石重用的,甚至還成為了復興社十三太保之一。然而,他在四一二事件當中放走了我方人員,在其他地方也多次對我方表示好感,所以后面漸漸不被蔣介石信任。 他被殺屬于背了個大大的黑鍋。當時長沙會戰還沒有正式打響,蔣介石他們就想著要把長沙城燒掉,以此避免日軍在長沙獲得補給和其他的物資。但是,如何燒卻成了一個大問題,因為長沙城還住著很多人,萬一燒不好就把人給燒死了。 ![]() 然后當時突然因為一次失火意外啟動了命令,其他人都以為是上級下命令要放火了,于是在還沒有打仗的情況下,燒死了大量普通平民。因此當地民怨沸騰,蔣介石于是甩鍋,把酆悌抓來給殺了。 9、陳牧農 第九位叫作陳牧農,陳牧農是民國陸軍中將,以及第四戰區九十三軍軍長。 陳牧農曾經多次與日軍進行激戰,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桂柳會戰,都曾經有陳牧農奮勇殺敵的身影。他對于臨陣脫逃者非常痛恨,在一次軍事會議上他甚至建議,要把臨陣脫逃的張發奎給處死。 誰知張發奎不僅僅比他的官職要高得多,而且后臺什么的也遠比他硬,而且之后張發奎還做了他的上司。 ![]() 張發奎記恨于陳牧農,然后給他發了個命令讓他撤軍。然而撤軍之后造成了國軍大規模潰敗,張發奎就不承認自己發過命令,蔣介石要求張發奎處決相關人員,于是張發奎就槍決了陳牧農。 10、胡啟儒第十位胡啟儒。這一位屬于是罪有應得的,他被槍決前是民國陸軍少將,還是貴興師管區少將司令。 他在南京保衛戰當中貪生怕死、臨陣脫逃,之后他又在貴興師隨意殺害別人,而且帶著人種植鴉片大發橫財。由于種植鴉片被人告發,他被蔣介石處以槍決。 從這十個被蔣介石槍決的人來看,其實有很多人都是背了黑鍋的。而許多蔣介石嫡系親信,即便是臨陣脫逃,也不會被蔣介石嚴厲懲罰,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國軍抗日為什么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