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河都總管,司雨大龍神:涇河龍王身為神龍,為何要跪求李世民?按照道教和民間神話故事傳說,五湖四海的水域,地盤雖大,但水族皆由東海、南海、西海、北海四個龍王所掌管。 四海龍王、萬圣龍王、井龍王、涇河龍王,以及冷龍王…… 西游神話中出現的龍王很多,除了四海龍王之外,權力最大、實力最強的,應當首數涇河龍王! 可本事和實力排在了第二位的涇河龍王,其遭遇和結果卻是最令人扼腕嘆息的。 涇河龍王在向唐太宗李世民跪求幫助后,最終仍然沒有逃脫渦龍臺上,挨了血淋淋的一刀,直至龍首和尸身分離。 “都城大國實堪觀,八水周流繞四山。多少帝王興此處,古來天下說長安。” 四大名著《西游記》原著中談到,涇河龍王原本位居長安城天子腳下,掌管著涇河水族。 千萬不要被涇河龍王中的“河”字表象所惑,就以為涇河龍王是龍族龍王中的一個小人物。 他除了是西海龍王的親妹夫外,還掌管著除涇河以外的八條河流,被稱為:“八河都總管”。 漢字中的“都”,“都”是形聲字。金文字形從邑、者聲。本義是有先君宗廟的大城市,后引申為國家的都城。因此,“都”字有大、全、總之意。 其三、涇河與渭河與中國河流中的兩大河系,涇河水清,渭河水濁,所以成語中有“涇渭分明”之說,喻示為界線清晰,是非分明。 其中,涇河龍王所掌管的涇河,發源于寧夏六盤山東麓,流域全長455.1公里。是黃河支流渭河的一級支流,歷史悠久,底蘊深厚。 第四、涇河龍王還被天庭分封為“司雨大龍神”,何時何地下雨,雨點下多少,均由天庭玉皇大帝,下達旨意后,交由涇河龍王執行,負責具體實施。 涇河如此不簡單,涇河龍王的幾重身份和所執掌的權力,更是不簡單。可權力是把“雙刃劍”,恰恰是涇河龍王掌管“司雨大龍神”這一職權,為他惹來了殺身之禍。 《西游記》原著第10回,“老龍王拙計犯天條,魏丞相遺書托冥吏”一章節中談到,涇河龍王原本在涇河舒舒服服地掌管一方水族,可長安城里偏偏出現一位神機妙算的神算子——袁守誠。 袁守誠在長安城百算百中,還給漁翁指點迷津,讓其每天到指定地點釣魚,均是滿載魚而歸。 原本是一件小事,涇河龍王得知后卻勃然大怒,不顧自己的身份和為官之道,親身化身成白衣秀士,來到長安城中,與袁守誠打賭下不下雨。 打賭的當天,袁守誠準確算出長安城中第二天下雨的時間和點數:辰時布云,巳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 涇河龍王當天果然接到玉帝要求龍王施雨澤,普濟長安城的旨意,且下雨的時間和點數與打賭時袁守誠所說的絲毫不差。 涇河龍王由驚訝萬分,變成驚魂失魄,如果他愿賭服輸,更壞的災禍可能就不會發生。偏偏涇河龍王任性,動用手中的權力,私自改變了玉帝旨意,觸犯了天條。 得知自己大禍臨頭,涇河龍王提前一天來到皇宮夢中跪求唐王李世民,連聲喊著:陛下,救我!救我!請唐太宗出手相救。 網絡中,有讀者留言,涇河龍王原本為一條神龍,又是八河都總管,司雨大龍神,為何還要跪求肉身凡胎的李世民呢? 結合《西游記》原著和民俗文化,我們會發現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涇河龍王受到袁守誠的指點。讓他早些找到唐太宗李世民,請李世民向監斬他的人曹官魏征討個人情,方能平安無事; 二是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皇帝,魏征則是唐王駕下的賢臣名相,雖有特殊使命在身,卻是魏征的上級領導。 三是涇河龍王的地位和權力雖大,卻觸犯了天條法規,戴罪之身,災難降臨前,他沒有別的、更好的選擇! 四是皇帝是天子,也有“神權天授”之說,而皇權與神權的較量,孰高孰低,往往是個永恒的話題。從中國的歷史發展來看,更多時候,神權大不過皇權。 西游神話中,當太宗看到涇河龍王的苦苦哀求,又聽說是他手下的魏征監斬,便當場允諾,答應幫助。 涇河龍王歡喜而去,唐太宗也說到做到,第二天午時三刻,專門請魏征到宮中下棋。可下著下著魏征就魂魄出竅,打盹中運用慧劍,將涇河龍王斬殺。 而涇河龍王遇害后,心仍不甘,提著血淋淋的龍頭,纏得唐太宗李世民日夜不安,神魂倦怠,要唐太宗還他性命,經觀音菩薩出手相救,李世民最終還是魂游地府,闖了一次鬼門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