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滿,昨天在 中介紹了合格程序員可以稱為工程師,他們至少需要動腦和動手,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具備應變能力。 吳軍老師在《浪潮之巔》中將工程師分為五個等級,最開始沒看到具體標準時,小滿感覺自己至少是第三等工程師,甚至可以沖一沖第二等工程師。 在看具體的等級圖之前,你覺得自己屬于哪一等呢? ![]() 小滿在看了等級圖后,覺得自己目前只能算第四等工程師,似乎知道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提升,但又不清楚具體可以從哪些方面提升? 如果你也和小滿有相同的困惑,看完不同等級的工程的差異后,相信你也能找到可以提升的方向。 1. 第五等工程師:獨立完成任務 第五等工程師就是最開始提到的合格程序員,做到動腦和動手就可以達到。 獨立完成任務往往也需要一定的應變能力,這要求工程師能夠運用現有資源解決實際問題。 2. 第四等工程師:領導產品 第四等工程師要具有一定的產品頭腦和一定的領導才能。 產品頭腦要求工程師具備產品設計方面的基本知識,在做一件事之前,要知道做出來的東西是否有用、易用,是否便于維護,是否性能穩定等。 領導才能要求工程師能在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從頭到尾將一個產品負責到底。 對于大部分工程師來說,這兩個素質需要在工業界實際鍛煉三四年甚至更長時間。 小滿親身體會的確如此,只有實際在工作中協作碰撞,才會接觸到更真實的產品和反饋,才更容易產生這兩種素質。 小滿目前應該在這個等級中間位置,產品頭腦還欠缺點產品設計的基本知識,領導才能則還需要繼續磨練。 3. 第三等工程師:行業最優 第三等工程師可以做出行業里最好的產品,與第四等工程師有質的差別。 這不僅反映在技術水平、對市場的了解、對用戶心理的了解以及組織能力等諸方面,而且也反映在悟性的差異上。 有些人可能需要在工作十年八年后,才能豁然開朗。 也極少數人非常幸運,從一開始就有幸和最優秀的人一起工作,又善于學習,可能五六年就能達到第三等工程師的水平。 4. 第二等工程師:改變世界 第二等工程師是可以直接帶來驚喜的人,與第三四五等工程師的差別在于工作的原創性,以及世界的影響力。 比如:實現第一臺實用化個人電腦的蘋果聯合創始人沃茲尼亞克、 DSL 之父約翰·查菲、 iPhone 和 Google Glass 的總設計師、 Android 的發明人 Andy Rubin 、發明云計算技術的 Jeff Dean 博士和 Sanjay Ghemawat 。 5. 第一等工程師:開創行業 第一等工程師開創行業的人,不僅在技術和產品等各個方向上與第二等工程師有質的差別,而且在經驗和管理上也是好手。 比如:愛迪生、特斯拉、福特、保時捷、本田宗一郎和硅谷的諾伊斯等人。 第一等工程師常常可遇不可求,他們通常也是企業家,并通過自己的產品改變了世界。 小結 看完不同等級的工程師,小滿已經知道自己還需在第四等繼續磨練領導才能,并學習更多產品設計相關的知識。 如果想要提升到第三等級,那就不能只精進技術,還要了解市場和用戶心理,畢竟我們不可能脫離市場和用戶就做到引領行業。 當然同時還要磨練組織能力,并有幸獲得一點悟性。 悟性看起來是可遇不可求,但其背后是我們厚積薄發。 小滿現在已經了解了自己所處的位置,并結合自身思考了可以繼續努力的方向。 相信看到這里的你也想繼續提升,不妨花幾分鐘思考一下這些問題找到自己的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