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似乎都有過這樣的困擾: 因為等一條微信回復,時不時看看自己的手機。每當手機上顯示有新消息,就迫不及待地打開,然后又是一次失落。 他還會回嗎?是我說錯了話,還是他在忙呢?他到底在想什么? 等待的過程,漫長又煎熬。 那個不回微信的人,似乎有一種魔力,掌控著你的情緒。 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不回你微信的人,大多是以下這幾種心理。 ![]() 忘記回復或意念回復 先說一個多數人都遇到過的情況。 有時對方正在忙事情或者當下不方便回復,比如在開會、開車、看電影,看了一眼消息,本打算晚點回復,后來忘了。 一個人在忙的時候,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某些事上,容易過濾掉其他信息。 如果說你的朋友或伴侶沒有立刻回你信息,有可能是他正在忙,腦子被各種事堆滿,心情也不大好。 所以他選擇先調整一下情緒,暫時不去回復你,這種不理會其實是不想讓自己的負能量影響到你。 當對方忙得不可開交沒有回復你信息時,如果是小事,千萬不要不停追問,也不要過度猜測,讓自己變得焦慮,可以先專注其他事,等他忙完便會聯系你。 如果對方忘了回復,你可以隔段時間發個表情包提醒他。 如果你是那個經常意念回復或者忘記回復別人的人,也請多多反思,別讓在乎你的人一直等待。 除了以上情況,你或許也會遇到: 對方其實看了你的信息,卻不想回。 他為什么要故意“遠離”你呢? ![]() 對方不在乎你 前段時間,我和朋友思琪吃飯,面對豐盛的美食,她卻心不在焉地嘆了口氣: “男友變了,以前我們常常微信聊天至深夜,但現在他有好幾次不回我信息?!?/p> “那你一定很難受?!蔽疫B忙安慰。 “也許我一直在自我安慰,幫他找理由,他太忙了,他不方便回......但是當信息發出后的期待,一次次落空,我還是很難受。” 上周思琪決定不再逃避,發微信直接問男友:“你怎么又不回我消息,是不是不想繼續在一起了?” 幾個小時后男友回了一句“想多了”,便又消失了。 思琪沒有胃口吃飯,繼續哭訴: “我告訴他我腸胃炎犯了,他沒有任何關心??僧斘宜⑴笥讶r,看到他剛點贊了別人的朋友圈,還在評論區和他們聊得不亦樂乎,卻遲遲不回我的信息。” 說到這里,她再也講不下去,哭了起來。 是啊,得不到的回應,最后只剩下沒完沒了的失望。 《他其實沒那么喜歡你》里有一句臺詞: “他不是太忙,不是受過傷,不是有心理陰影,也不是手機掉進了馬桶或者患了失憶癥,他只是沒那么喜歡你而已?!?/p> 不回復你,其實是蓄謀已久的,是用無聲的方式向你表態: 你,并沒有那么重要。 畢竟在乎你的人,看到你的信息會盡快用心回復,因為他不想讓你等太久,也舍不得讓你去承受被敷衍的失落感。 只有不愛了,才會愛答不理。 最近有位男生在追求我的一位朋友,朋友看到他的微信總會置之不理,繼續吃吃喝喝。 一方面我替這位男生惋惜,他的感情終究是錯付了。 另一方面,我也理解朋友的行為,面對自己不喜歡的人,我們都是高冷的,不想浪費時間。 就像那句話:每個故事都有三個版本,你的版本,我的版本和事實。 于你而言,那些情真意切的試探,是種喜歡。 于不在乎你的人而言,那些不斷發來的消息,是種打擾。 而事實是,一方喜歡,一方冷漠,你的一往情深,到最后也只能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試問,一個裝睡的人,誰能叫得醒呢? 一個不愿為你花時間的人,你又何必為他浪費時間和心思。 你越在意什么,什么就會折磨你。 等不到的消息,就別再等了。 感情里,與其糾纏,不如及時止損。 ![]() 在鬧情緒,選擇沉默 不同于上面所說的“對你不在乎”,有些人不回你信息,又是另一種相反的情形。 經歷多了,你會明白: 有些人不回信息,是不在乎你;而有些人不回信息,恰恰是因為心里有你,只是在“鬧情緒”。 Ta的喜怒哀樂被你牽動,想通過不回信息的方式讓你看到,或者不想被你看穿。 朋友小櫻就喜歡有事沒事“作”一下,以此來驗證自己被愛的可能。 男友發信息給她,她看到后故意等很久再回復,想試探他的反應;兩個人吵架,她就整夜失蹤,讓男友找不著,想看他慌亂的樣子。 不回消息次數多了,時間久了,男友身心俱疲,小櫻看了也心疼,卻又佯裝不在意。 后來他們終于敞開心扉聊了很久,調整了相處模式后,彼此都多了些安全感。 如果和你關系比較要好的人,說了讓你情緒不適的話,但你不想傷感情,該怎么回復呢? 有些人說了傷人的話而不自知,當發覺對方不對勁的時候,回過頭去翻聊天記錄,才意識到自己之前說的一些話不中聽。 這時候,沉默,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親密關系中難免磕磕碰碰,當你們爭執到一半,對方突然不回你消息。 這不一定是冷暴力,而是他不想攻擊你,傷害你們的感情。 要知道,無論你是發消息還是回消息的人,一個能影響你心情的人,肯定是你在乎的人;一份能左右你悲喜的感情,肯定是你看重的。 如果你們都很在意對方,就請敞開心扉,多面對面溝通,表達真實的情緒,化解兩人之間的矛盾。 ![]() 感受到壓力,有點煩你 想想你被某個人的微信消息“狂轟濫炸”后,心情如何呢?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超限效應”: 當一個人經歷了過多的外部刺激,就容易引起逆反心理。 比如說,父母每天像唐僧念經般不停地對孩子講道理,這種說教方式,很容易起到“相反”的效果,讓孩子變得叛逆。 超限效應既表現在日常社交中,也體現在親密關系里。 當你已經接收了外界的太多信息,再打開對話框,一下子又跳出幾十條信息,或是滿屏的“長語音”,我想你的情緒也會變得焦躁,甚至想要拉黑對方。 還有一些人,給你發兩個字“在嗎”,你回復“在”,心想是不是發生了什么事,他卻沒了消息,過了一陣子,又給你發“在嗎”。 如此反復,作何感想? 換位思考一下,有時候對方不回你消息,就是因為他感受到了社交壓力。 男友為什么經常不回我微信?很多女生會有這個疑問。 即使是熱戀期的情侶,也需要有可以透氣的“個人空間”。 有些人的感情需求大,一旦確定關系就在微信上時時刻刻黏著對方,分享各種大事小事:昨晚睡覺被蚊子咬了;下午喝了星巴克;工作一半電腦死機了,路上看見一只貓...... 倘若此時對方正在忙碌,受到了干擾,就容易覺得煩躁。 某次聚會,朋友王翔的手機頻繁有新消息提示,但他只是瞄了一眼,就繼續和我們說笑。 大家提醒他:“這么多消息,不回復沒關系嗎?” 他一臉不耐煩,說他老婆就是這樣,嘮叨這,抱怨那,懶得回了。 后來,又陸續有消息跳出,王翔索性將手機倒扣在桌上。 據統計,女人平均一天要說2萬字,而男人的平均日額度只有7000字。 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差距? 原因在于女性樂于分享細碎的生活體驗,而男性大多沒有這么強的分享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