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變是黨史中一個重大課題。對于皖南事變的研究,也有不少專著。其中葉挺項英的軍部指揮所幾乎全軍覆沒,而陳毅粟裕江北指揮所幾乎不損一兵,這樣的強烈的對比更是讓人震驚。 為何1941年皖南事變中新四軍軍部9000余人被敵8萬余人包餃子,政治部主任國平犧牲,袁軍長葉挺談判被扣押,副軍長項英、副參謀長周子昆被叛徒殺害,而陳毅粟裕9個團不損一兵? 皖南事變的發(fā)生,作為新四軍實際的領導者項英,名義上的軍長葉挺都有一定的責任。 畢竟打仗,指揮官是第一責任人。 對于蔣介石的狼子野心,陳毅粟裕與毛主席都曾十分警惕,多次建議、命令江南指揮部轉移,然而由于項英與葉挺之間存在著磨合期的諸多磕碰,以及項英對蔣介石的戒心不足,危機意識不夠強烈,遲遲沒有轉移,延誤戰(zhàn)機,最終被蔣介石的部隊包了餃子。 項英的指揮能力沒有葉挺出色,但是我軍的特色是黨指揮槍,葉挺雖然是建軍主要領導者,但是后來被迫到國外流亡十多年,直到抗戰(zhàn)才回國,已經(jīng)不再是“黨員”,作為軍長,卻連參加會議的資格都沒有,只是一個“虛銜”。 項英雖是副軍長,實則是政委,因為他兼任著新四軍軍分會書記、東南局書記這兩“一把手”職位,新四軍實際掌控者就是他。 早在1938年初毛主席就來電指示,新四軍盡量向北發(fā)展,離開國民黨的管轄區(qū),以免被老蔣吞掉。 項英以新四軍新整編需要穩(wěn)定,而且大規(guī)模轉移容易被日軍發(fā)現(xiàn)、圍剿為由沒有行動。 只有陳毅支持毛主席的指示,他率領自己手下的一部北上到蘇南發(fā)展。而且陳毅也曾多次勸說項英一起北上轉移,而毛主席連續(xù)5次來電催項英北上,項英一拖再拖,最終被蔣介石部下近十倍兵力包圍。 軍部級所屬部隊9000余鏖戰(zhàn)七天后落敗,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葉挺和國民黨談判的時候被扣押,副軍長項英和副參謀長周子昆被叛徒出賣,殺害。 而陳毅、粟裕、張云逸部則早已跳出了包圍圈,成為新四軍重建的主力。項英沒有服從毛主席的指揮,成為新四軍損失慘重的主要原因。 您還收集有哪些關于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傳奇史實?可否分享一二? 我是小鯰魚,以史為鑒,品讀史詩,如有紕漏,請指正。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