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亂世,在這個群雄爭霸天下的特殊歷史時期,每個想要一爭天下的君主都明白,得人才者得天下。而曹操作為魏國的奠基之人,自然更懂得這個道理。曹操一生招收的賢才多不勝數,不過,曹操從來不會嫌自己的人才過多,有這四個人,就曾是曹操夢寐以求的良將。并且,這四人中,兩位跟隨劉備,兩位效忠江東! 一、關羽 《三國志·關羽傳》: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劉岱、王忠攻打劉備,卻被劉備擊敗,曹操于是親提大軍出征,劉備敗逃投奔袁紹,關羽戰敗被生擒,被帶到許都,曹操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將軍。誠然,關羽受到了曹操的厚愛。不過,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也即他只是暫居曹操麾下。 后來,關羽刺死顏良于萬軍之中,又拔出佩刀斬得顏良的首級,然后返還。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于是,曹操上表漢獻帝劉協,將關羽封為漢壽亭侯。在此基礎上,關羽認為自己報答了曹操的恩情,所以留書告辭,向北去袁紹軍中,回到劉備身邊。曹操左右欲追殺之,不過曹操認為各為其主而阻止。 自此之后,關羽一直跟隨在劉備身邊,立下了赫赫戰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鎮守荊州的關羽發動了襄樊。雖然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是,在呂蒙偷襲荊州后,關羽兵敗被殺。值得注意的是,奪取荊州后,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對此,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于洛陽。 二、馬超 《典略》曰:初,曹公為丞相,辟騰長子超,不就。超后為司隸校尉督軍從事,討郭援,為飛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戰,破斬援首。詔拜徐州刺史,后拜諫議大夫。及騰之入,因詔拜為偏將軍,使領騰營。 曹操曾多次征召馬超入京為官,但都被馬超拒絕。雖然不能獲得馬超的輔佐,但是,曹操依然還是給馬超冊封了徐州刺史等官職。建安十三年(208年),馬騰入京被封為衛尉,馬超就統領了馬騰的部隊。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準備對關中和漢中用兵,于是,馬超聯合關中諸侯韓遂等抵抗曹操,曾一度對曹操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但被曹操用離間計擊敗退走,而后聚攏部隊再次攻取隴上諸郡,失敗后依附漢中張魯。 劉備攻打劉璋時,馬超投降劉備,與劉備軍合圍成都,漢中之戰后聯名上書尊劉備為漢中王。蜀漢建立后,馬超官至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 三、太史慈 《三國志》:曹公聞其名,遺慈書,以篋封之,發省無所道,而但貯當歸。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在太史慈為江東效力后,曹操聞其威名,向太史慈寄了一封書信,以篋封之,內無多物,而放了少量當歸,寓意太史慈應當向其投誠,足以看出曹操的心意。當然,太史慈不為所動,繼續為孫策效力。 公元200年,孫策去世后,孫權即位。因為太史慈能克制劉磐,孫權就讓太史慈鎮守南部。大約在公元206年,太史慈病逝,享年四十一歲。 太史慈臨亡之時,嘆息道:“大丈夫生于世上,應當帶著三尺長劍,以升于天子階堂。如今所志未從,奈何卻要死啊!”孫權知道太史慈去世的消息后,十分悼惜。太史慈的兒子太史享嗣任。太史享,字元復,曾在東吳擔任尚書、吳郡太守等官職。 四、周瑜 《三國志·周瑜傳》:初曹公聞瑜年少有美才,謂可游說動也,乃密下揚州,遣九江蔣幹往見瑜。 東漢末年,曹操想使周瑜為自己所用,曾派善于辯說的蔣干前去游說周瑜, 周瑜既十分堅決地回絕了蔣干,天下的士人,因此愈加佩服周瑜。也即在正史上,沒有“蔣干盜書”的情節,蔣干勸說周瑜失敗后,就回到曹操身邊了。 公元208年,曹軍兵臨江東,周瑜分析曹操兵行四患,力主抗曹,并親率吳軍,以火攻大敗曹軍于赤壁。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此役奠定了漢末“三分天下”的基礎。赤壁之戰后,周瑜又率軍于南郡之戰中大破曹仁、徐晃聯軍,成功奪取重鎮江陵, 在此基礎上,孫權將周瑜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公元210年,周瑜提出“取蜀,并張魯,聯馬超,再以襄陽為根據地蠶食曹操,北方可圖”的戰略。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周瑜在整裝取蜀途中病逝于巴丘,年僅三十六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