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思考問題的邏輯

     東西二王 2023-01-27 發布于重慶

    我很喜歡劉潤先生的《底層邏輯》,閱讀過程中做了一份較為完整的“內容提要”,并加上的自己的批注。我曾將這份“內容提要”向兩位要好的年輕朋友進行了推薦,他們非常喜歡。從今天開始,我分為五個部分與朋友們進行分享。

    一、心中應有三種對錯觀

    判斷損失發生后應該怪誰,就看誰因此損失大。

    一件事情出現不好的結果時,責怪、埋怨、后悔都是無用的,它們改變不了結果。

    如果自己有所損失,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改變事情最終的結果。

    靠自己,自強者萬強。

    二、人性、道德和法律

    人性,來自“自私”的基因,只涉及生存與繁衍,本無善惡。

    道德,是為了群體的繁榮,最后促進個體的生存、繁衍,大家共同達成的“社會契約”。道德,常常是反人性的。

    法律,是道德的子集,是維護群體存在的道德底線。

    三、人生的三層智慧:博弈 定力 選擇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來自哪里?來自是否擁有智慧,以及擁有什么層次的智慧。

    人生中,博弈是第三層智慧,定力是第二層智慧,選擇是第一層智慧。

    如何博弈,如何保持定力,如何做出選擇,都決定著人生的走向 —— 選擇做某件事情,憑借長期主義形成自己的定力,和這個世界重復博弈。

    希望在這個復雜多變的世界里,我們都能:

    全身而退,實現多方共贏;

    能拒絕誘惑,保持定力;

    能勇于選擇而不后悔,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能擁有智慧,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博弈論計算機模擬實驗表明,重復對方的動作是最好的“生存策略”。總是當老好人,很容易被欺負。“一報還一報”,是對自己的保護 。你的善良,應該有點兒“鋒芒”。

    35歲之前不要在乎自己的收入是多少錢,成長了多少才是最該關注的收入。

    定力,即“不為浮云遮望眼”,秉持長期主義。

    四、公理體系VS邏輯推演

    如何學好經濟學?

    一是學李白,也要學杜甫;二是給每個模型找個反例;三是記住每個理論都有前提。只有這樣,你學的才不是“黑板上的經濟學”,才是既能抽象于真實世界,也能還原于真實世界的“有用的經濟學”。

    經濟學家的工作,比數學家的復雜太多。只有這樣學習經濟學,你才不會辜負他們卓越的努力。

    其實,何止是經濟學。所有不是基于公理體系的學科,都是一樣的。

    所以,在學習經濟學之前,我希望你能先記住三句名人名言。

    第一句是菲茲杰拉德說的:“同時持有全然相反的兩種觀念,還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標志。”這樣,你才會懂得,學李白,也要學杜甫。

    第二句是羅曼·羅蘭說的:“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后還依然熱愛它。”這樣,你才有勇氣給每個模型找個反例,然后繼續用這個模型。

    第三句是查理·芒格說的:“如果我不能比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更能反駁這個觀點,我就不配擁有這個觀點。”這樣,你才能時刻提醒自己,每個理論都有前提。

    一個公理體系(或稱公理化系統,公理系統,公理化體系)是一個公理的集合,從中一些或全部公理可以用來一起邏輯的導出定理。從性質上講,一個公理系統稱為自洽(或稱相容、一致性),如果它沒有矛盾,也就是說沒有從公理同時導出一個命題及其否定的能力。

    邏輯推演泛指從一個思想(概念或判斷)推移或過渡到另一個思想(概念或判斷)的邏輯活動,包括由一個概念過渡到另一個概念的邏輯推演(如概念的概括、限定,概念的定義、劃分等)和由一個或一些判斷到另一個或另一些判斷的推演(如各種直接推理、間接推理以及論證等等),邏輯推演包括邏輯演算,而不等同于邏輯演算。

    三、如何贏得一場辯論

    辯論的目的不是說服對方,而是說服觀眾;甚至不是改變觀眾的觀點,而是改變觀眾的態度。不要試圖說服對方,不要試圖改變別人的觀點。

    辯論的關鍵是什么?一場表演性質的辯論,有一個“暗黑的秘密”,就是辯論雙方幾乎從不會真正地正面辯論,他們只是在不斷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怎么做到的?你需要掌握一個技巧:偷換概念。如果覺得很難聽,那就換一種說法:重新定義概念。如果還是覺得難聽,那就再換一種說法:糾正對方的概念。

    辯論的核心競爭力,是“基于邏輯的急智”。

    有很多人,一直習慣于“表達”,但是沒有與別人“交鋒”過。所以,一旦辯論,就顯得笨拙。這不代表你的學識不夠,只代表你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語言沖突不夠,缺乏訓練。

    如果你希望訓練自己的辯論技能,我建議你了解辯論的目的、關鍵與核心競爭力。

    辯與不辯,真理都一直在那里。辯論,能讓我們看真理的眼睛更加明亮。

    圖片來自網絡

    四、普通和優秀的差距,在于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

    普通的人只能看到事物的現象,優秀的人總能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

    經驗真的不靠譜,對所有“成功經驗”保持高度的戒備。

    在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可以采用“假設一驗證一結論一調整”的方法,也就是說,遇到問題時,先大膽假設,然后去驗證,得出結論,最后根據結論做出調整。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這個方法時要就事論事,不要被主場左右。

    我們常說“眼見為實”,經驗很重要。很多情況下,確實如此。但有時,我們看到的表象或者經驗會欺騙、迷惑我們,讓我們看不透事情的本質。所以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拋棄經驗,放棄想當然,不要輕易下結論,要懷著空杯心態去看問題。

    二是運用“假設一驗證一結論一調整”,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得出結論,最后做出調整。

    三是不要被利益、立場左右,要就事論事。

    能做到以上三點,即使是再復雜、繁瑣的事,你也能抽絲剝繭、洞察本質。

    圖片來自網絡

    五、如何快速洞察本質

    規律就是,你給某個事物一個刺激,它就會產生相應的行為。

    每一個表象背后,都有一個“黑盒子”,雖然我們看不見這個“黑盒子”,但它才是所有規律產生的原因,我們把這個“黑盒子”,叫作系統。當系統運轉正常的時候,我們可以遵循規律做事。可一旦系統出了問題,規律就失效了。如果你無法洞察表象背后的系統,你就不可能知道問題出在哪里,更不知道如何解決。我們鍛煉自己的洞察力,就是為了理解表象背后的“黑盒子”系統,從而真正地從本質上解決問題。

    透過表象看系統

    系統就是一組相互連接的要素,系統=要素×連接關系。

    所謂洞察力,就是透過表象,看清系統這個“黑盒子”里的各個要素以及它們之間連接關系的能力。

    我們通常很容易看到“要素”,但常常忽略它們之間的“連接關系”。而問題的解決方案,常常就藏在這些“連接關系”里。

    我們已經知道“連接關系”很重要了,可是,怎么才能找到它們呢?一個系統里,到底有哪些“要素”和“連接關系”?在這里,我們介紹構成系統的五種模塊:變量、因果鏈、增強回路、調節回路和滯后效應。其中,變量是“要素”;因果鏈、增強回路、調節回路和滯后效應,是四種“連接關系”。

    系統的構成

    任何一個復雜的系統,都是由這五種簡單的、像樂高積木一樣的基礎模塊搭建而成的。只要你了解了這一點,再復雜的系統,在你的眼里,都只是這五種“積木”的排列組合而已。

    變量,就是系統中變化的“要素”。變量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一旦加上時間軸,變量就會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狀態:存量和流量。

    存量與流量

    理解存量和流量,有什么用呢?流量改變存量,存量改變世界。

    因果鏈非常重要。沒有因果鏈,再多的變量在一起,也只是沒有生命力的沙堆,而不是生生不息的系統。

    因果鏈,就是變量之間增強或者減弱的連接關系。增強的因果鏈就是“你強,我就強”。減弱的因果鏈就是“你強,我就弱”。因果鏈很簡單,只有增強(+)和減弱(一)兩種情況,沒有第三種。

    因果鏈

    我們可以用因果鏈,把系統中所有變量全都連接起來。擺出兩個可能有關系的變量,問自己:它們之間,有增強關系嗎?有減弱關系嗎?在紙上畫出所有你能找到的因果鏈。看似簡單的因果鏈,一段一段地連接了萬千變量,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復雜的系統。

    用因果鏈連接變量,是鍛煉洞察力的基本功,你必須認真練習。

    變量,是節點。因果鏈,是線段。線段有頭就有尾,能量從頭傳到尾,就結束了。如果我們把結尾和開頭也用一條因果鏈連接起來,形成閉環呢?這就形成了一個“回路”。

    回路有兩種,一種叫增強回路,另一種叫調節回路。什么是增強回路?兩條增強或者減弱的因果鏈,首尾相連,形成一條回路,就是增強回路。其中,“因”增強“果”,“果”又增強“因”的,叫正向增強回路;“因”減弱“果”,“果”又減弱“因”的,叫負向增強回路。

    增強回路

    不管是人生還是事業,小成功靠的是聰明才智,大成就靠的是建立正確的增強回路。

    “因”增強“果”,“果”增強“因”的回路,是增強回路;“因”增強“果”,“果”減弱“因”的回路,就是調節回路。

    調節回路

    如果說增強回路的存在是讓這個世界走向極端,那么,調節回路的存在就是讓這個世界回歸平衡。凡是有增強回路的地方,必然有調節回路。增強回路,追求極端;調節回路,回歸平衡。

    這個世界上,凡有增強回路的地方,必有調節回路。增強回路和調節回路這對“孿生兄弟”,性格迥然不同,卻共同構建了最美妙的世界萬物。

    最后一種連接關系,叫作滯后效應。什么是滯后效應?因果不是瞬間連接的,回路也不是瞬間閉合的,它們之間都有個時間差。這個時間差,就是滯后效應。

    滯后效應,讓在空間維度上已經很復雜的系統,又增加了時間維度上的復雜性。它會讓原因和結果在時空上遠離,從而誤導你的判斷。所以,我們在試圖洞察萬物時,心里一定要裝著滯后效應,懂得給萬事萬物加上時間軸。

    普通的人觀察一只手表,優秀的人洞察幾百個零件之間的連接關系。

    普通的人觀察一次合作,優秀的人洞察協議背后利益分配、風險轉嫁的連接關系。

    普通的人觀察一個團隊,優秀的人洞察團隊里責、權、利錯綜復雜的連接關系。

    普通的人觀察表象,優秀的人洞察系統。

    變量、因果鏈、增強回路、調節回路和滯后效應,這五塊“積木”,是搭建所有復雜系統的基礎。當你遇到問題時,其實所有的解決方案都藏在這五塊“積木”里。

    分析問題的時候,記住五個關鍵步驟:一是找到核心存量,二是找到關鍵因果鏈,三是找到增強回路,四是找到調節回路,五是考慮滯后效應。然后,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一步,你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改變哪些連接關系?

    做到這些,你就真正擁有了洞察力。當然,這并不容易,需要你日復一日地思考、練習。

    六、流程 制度 系統

    流程是基于時間軸做完一件事的整個過程,是線性的、連貫的、客觀的。可以說,我們做任何一件事都是有流程的,區別只不過是有些流程是被設計過的,有些流程是自發的;有些流程是被優化的,有些流程是低效率的。

    所謂“流程管理”或“流程優化”,就是不斷優化做一件事的過程,原來可能需要十三步,經過優化后只需要七步了。原來的流程可能需要八個人,現在只需要三個人了。從本質上說,流程管理與流程優化都是為了更高效率地完成某件事情而進行的一些改變和優化。—— 凡事皆有流程,只是效率有高低之分。

    制度就是做一件事的行為準則,它可以是權力機構發布的規定,也可以是一種契約。制度這種行為規則通常以文本形式出現,如果不去制定就不會存在。

    企業里的制度是要求,是規則,是告訴人們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是剛性的。企業之所以制定這些制度,不是因為它們能使公司獲得成功,而是為了避免公司出現大事故。所以,制度就是你開車時的紅綠燈,是路邊的護欄。

    機制和系統這兩個概念在企業管理中是非常接近的,甚至可以說是同一組概念,就是若干部分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某些功能的整體。

    制度,是規定,是契約,關注的是結果。流程,是基于時間軸做一件事的過程,關注的是過程。系統,是內部各個要素、變量之間相互關系、相互作用的整體,關注的是各要素之間的關系。無論是流程、制度,還是系統,其實都是用來解決問題的。

    普通的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原因,頂級優秀的人改變模型。如果說改變流程、改變制度是管理,那么,改變系統、改變模型就是治理。真正頂級優秀的人,都用治理的方式管理組織。

    電影《教父》里有句臺詞:“花半秒鐘看透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擁有截然不同的命運。”普通的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原因,頂級優秀的人改變模型。

    解決問題的辦法上千種,最有效的那一個,一定是用洞察力改變模型、改變系統。

    看透本質、改變模型、改變系統,用治理的方法管理企業,才有可能成為那個頂級優秀的人。

    七、邏輯思維與邏輯閉環

    一個人如果有基本的邏輯思維,就會有刨根問底的好奇心,遇到事情不滿足于表面的解釋,而是不斷地往下追溯,找到根本原因。

    邏輯思維與邏輯閉環

    四句話建立基本邏輯素養(非常重要):

    1.證有不證無。允許更多的可能性,才能得到更多的機會。

    2.以偏不概全。真正的高手看上去都很傻,把正確的(大概率成功的)事重復做。

    3.證有靠舉例。注意,不要用一個假說,強行說服另外一個人必須認可你的觀點。

    4.概全靠推理。得出一般性結論,只能靠證明,靠推理。

    邏輯閉環的五個層次:

    邏輯閉環的五個層次

    第一層次:思維沒有閉環,思考沒有邏輯。你說A,他說B,兩者之間的思維永遠沒有交集。(各說各話)

    第二層次:思維沒有閉環,思考有邏輯。有符合邏輯推理的一些觀點,但觀點時常左右徘徊,自相矛盾。(為辯而辯)

    第三層次:思維有閉環,思考有邏輯,但閉環層次比較低。(貌似辯證

    雖然思維形成了閉環,但如果這個閉環的層次比較低,就是一件比較可悲的事情。為什么?一個人一旦在低層次形成了邏輯閉環,可能就無法前進了。因為所有的問題在他的邏輯閉環之中,都是可以解釋的。具體的表現可能是:對不同的觀點,喜歡先認同,進而快速轉折,反駁。當他問你一件事對不對的時候,你是沒法反駁他的,因為他當然是“對”的,但是他的觀點很虛無、無法落地,就像是飄在云端,看不清地面,也不知道操作細節。在這個層面上進行討論,無法推動事情的發展,但是他享受于自己邏輯的完整性,一旦如此,也就意味著他的觀點無法再落地了,對問題的討論終究是空談。過往的經驗反倒束縛了眼界和判斷,而無法打破自己的邏輯閉環,就無法捅破那層看似很薄的窗戶紙,無法上升至新境界。

    第四層次:思維有閉環,思考有邏輯,且能在更高層次形成邏輯閉環,邏輯閉環十分通透,直達本質。(因循守舊)

    在這一層次的人舉手投足間會流露出一股人格魅力,談吐間有著邏輯的美,你會拜服于他過去的經驗和他的知識結構,希望向他學習。但是,第四層次的邏輯閉環同樣存在問題。他對新事物總是抱有懷疑、排斥的心理,舊時代的結構一旦發生變化,他的閉環可能就會出現漏洞。他不愿承認漏洞,希望用過往的認知體系來填補這個漏洞。當你用新的邏輯去看這個人的時候,你會發現曾經特別敬仰的一個人在新時代卻還在用舊時代的邏輯來解釋新世界,這讓你覺得十分可惜。因為,沿著舊地圖,是找不到新大陸的

    第五層次:思維有閉環,思考有邏輯,且能在高層次形成邏輯閉環,并始終保持不斷打碎自己的開放心態。(螺旋上升)

    在這一層次的人的思維閉環永遠開放,永遠沒有死環。他的思維是一圈圈螺旋式的,可以無限地往下延伸到深不可測的海底,也可以無限地向宇宙最深處延伸。你會覺得特別可怕,這才是真正的高手。他大量吸收新知識,無論風吹雨打從不間斷,不斷地去學習別人的邏輯框架,然后不斷地下沉,往外延伸。在吸納海量的新知識之后,他不斷迭代邏輯層次,不斷復盤,不斷進行結構調整。面對一次次打擊后又重新站起來,這種人的思維結構永遠如同初生的嬰兒一般,這使他擁有著澎湃的生命力和無限的希望。就算這種人現在的知識結構、知識量都不如你,你也絕對不能小看他,因為他的身體里潛伏著一頭真龍,未來無可限量。

     每個人都需要平衡。水平低的人,心氣通常很高,用上帝視角俯視比他成功的人;水平高的人,心氣反而很低,“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這就是需求平衡。

     一件事情的真相,有千萬種可能。看到一個事實,就會排除一批假象。很多人往往只看到3~5個事實,就迫不及待地找一個最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當作真相。

    離事實越遠,離陰謀論就越近。

    八、復利思維

    我們承認復利效應,但必須先破解一般人理解“復利”時存在的一些邏輯謬誤。如果我們把復利公式拆解開來,會發現復利公式中共包含3個變量:本金、收益率、期數,并各自對應著最普遍的3個謬誤。

    單利/復利公式

    期數謬誤:是指對“期數”的不合理預估,往往人為縮短“期數”的時長。

    效果謬誤:復利的收益主要來自于“本金”,而不是“利滾利”。復利效應不是暴富效應,相反,恰恰是極度仰賴長期的堅守。

    收益率謬誤:長期穩定的高收益幾乎是天方夜譚,復利公式的核心“高收益率”在大多數情況下并不存在。你只看到別人贏,卻沒有看到別人輸;你只看到短期贏,卻沒有看到長期輸。在復利效應要求的長期內,高收益率幾乎無法實現。

    打開復利效應的正確姿勢:無欲無求式財富自由,三生三世式財富自由,第一桶金式財富自由。

    理解了真正的“復利公式”,以及獲得財富自由的三種方式后,要認識到:早期靠本金,后期靠復利。為此:

    一是盡早存到足夠的本金。獲得財富自由第一重要的事,是培養賺錢的能力。賺錢要靠本金,而不是靠復利。你都沒有本金,哪來的錢生錢呢?

    二是努力做到穩健高收益。找到高收益的投資并不難,識別背后的風險往往很難。注意:你看中的是別人的利息,別人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三是讓時間證明復利的力量。要有把壓歲錢存成養老金的足夠耐心,認清復利效應從來都不是暴富的手段。

    四是降低自身的貪念與欲望。不要看到別人買了車,你就要買游艇;看到別人買了游艇,你就要買專機。欲望是無法填平的,只能降低。

    做到以上這幾點,你才能離財富自由更近一些。

    賬務自由的夢想

    九、概率思維

    “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大部分人不愿意為了看似更大的收益冒風險,他們更喜歡雖然小一點但是確定的收益。“確定效應”就是他們的人生算法。

    但是,我們倡導的是基于概率思維的另一邊算法。通俗地講,概率思維可以稱之為“運氣思維”;創業靠運氣是創業者無法逃脫的規律,只有理解了這個規律才會做出正確的抉擇,進而形成概率思維。相反,“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反而被認為是一種失敗的思維方式。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大多數決策,都是“不完全信息決策”,你再聰明、再努力,都有可能是錯誤的,這個可能性或失敗的概率,來自于你對信息的不完全。

    概率思維

    那么,如何對沖“運氣”,找到大概率成功的事情呢?

    一是時代:時代所帶來的概率優勢極其巨大,它能幫助順應時代的人獲得巨大的成功。時代是對沖“運氣”的第一要素,要把它排在“千位”。

    二是戰略:要有適合自己的獨立的戰略,堅定地執行自己的模型。戰略也是專門用來對沖“運氣”的,排在“百位”。

    三是治理:是指決策層對整個管理層的結構化設計。“結構不對,什么都不對”,例如公司沒有核心領導,意見得不到集中統一,公司必然走不遠。治理對沖“運氣”,排在“十位”。

    四是管理:管理非常重要,也是可以對沖“運氣”的,如果沒有好的管理,成功的概率也會降低。

    概率思維是你要心平氣和地承認,就算你做對了所有事情,你成功的概率也不高;在認識到這一點之后,再思考應該用什么方式提高成功的概率。

    在“千位”上,你可以通過把握時代的脈搏將成功的概率提高12%;在“百位”上,你可以通過選對戰略,再將成功的概率提高5%;在“十位”上,你可以通過設計好組織結構再將成功的概率提高2%;最后在“個位”上,你可以通過做好管理,將成功的概率提高1%。綜合計算,你的成功概率一共提高了20%,加上原來的5%,你的成功概率就變成了25%。

    有25%的概率獲得成功,已經希望很大了,但是依然有75%的概率會失敗,怎么辦?那就不接受失敗,再來一次。如果你曾連續創業四次,每次成功的概率是25%的話,那么四次里面有一次成功就是比較大概率的事件了。

    概率思維,是這個時代成功者所秉持的底層思維。理解和運用概率思維,去增加好運氣,避開大坑和陷阱,創業者才可能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遠。

    創業者才可能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遠

    十、數學思維

    〇 第一種數學思維,源于概率論,叫做“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正確的事情,要重復做”,其實就是概率論的通俗表述。所謂“正確的事情”,指的是大概率能成功的事情;懂得概率論,我們就對“重復”有了定量的理解。

    概率論告訴我們,成為一個專才,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〇第二種數學思維,源于微積分,叫做“用動態的眼光看問題”。

    用動態的眼光看問題

    微分是用“無窮小”這種概念幫助人們把握瞬間的規律,積分與微分正好相反,反映的是瞬間變量的積累效應。

    從努力到能力,到成績,到被賞識,是一個過程,有一個積分的效應。

    微積分的思維方式,從本質上來說,就是用動態的眼光看問題。一件事情的結果,并不是瞬間產生的,而是長期以來的積累效應造成的。出了問題,不要只看當時那個瞬間,你只有從宏觀一直追溯(求導)到微觀,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

    〇第三種數學思維,源于幾何學,叫做“公理體系”。

    公理體系

    什么是公理體系?比如,幾何學有一門分科,叫作歐幾里得幾何,也被稱為歐氏幾何。歐氏幾何有五條最基本的公理:(1)任意兩個點可以通過一條直線連接。(2)任意線段能無限延長成一條直線。(3)給定任意線段,可以以其一個端點作為圓心,該線段作為半徑作圓。(4)所有直角都彼此相等。(5)若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相交,并且在同一邊的內角之和小于兩個直角之和,則這兩條直線在這一邊必定相交。

    公理,是具有自明性并且被公認的命題。在歐氏幾何中,其他所有的定理(或者說命題),都是以這五條公理為出發點,利用純邏輯推理的方法推導出來的。從這五條公理出發,可以推導出無數條定理,進而構成了歐氏幾何龐大的公理體系。

    如果說公理體系是一棵大樹,那么公理就是大樹的樹根。

    公理不同,推導出來的定理就不同,公理體系也完全不同。在幾何學中,一旦制定了不同的公理,就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知識體系。

    這就是“公理體系”思維。這種思維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比如,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愿景、使命、價值觀,或者說是公司的基因、文化。因為愿景、使命、價值觀不同,公司與公司之間的行為和決策差異就會很大。

    一家公司的愿景、使命、價值觀,其實就相當于這家公司的公理。公理直接決定了這家公司的各種行為往哪個方向發展。所有的規章制度、工作流程、決策行為,都是在愿景、使命、價值觀這些公理上生長出來的定理。它們構成了這家公司的公理體系。而這個體系,一定是完全自洽的。

    什么叫完全自洽?就是一家公司一旦有了完備的公理體系,就不需要老板來做決定了,因為公理能推導出所有的定理。不管公司以后會怎么發展,會遇到什么情況,只要有公理存在,就會前繹出一套夠解決問題的新的法則(定理)。如果你發現公司每天都需要老板來做決定,或者公司的規章制度、工作流程、決策行為和公司的愿景、使命、價值觀不符,那說明公司的公理還不完備,或者推導過程出現了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修修補補,將公司的公理體系一步步搭建起來。

    公理沒有對錯,不需要被證明,公理是一種選擇,是一種共識,是一種基準原則。制定不同的公理,就會得到完全不同的公理體系,也就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

    〇第四種數學思維,源于代數,叫做“數字的方向性”。

    數字的方向性

    自然數→分數,有理數→無理數,數的大小→向量,世事并非必然的兩極對立,有些事情就是復雜到沒有規律,方向的選擇非常重要。

    〇第五種數學思維,源于博弈論,叫做“全局最優和達成共識”。

    全局最優和達成共識

    涉及到別人的決策邏輯,稱之為博弈論,有零和博弈與非零和博弈之分。

    在零和博弈中,你要一直保持清醒:你要的是全局的最優解,而不是局部的最優解。

    非零和博弈講究共贏,共贏的前提是建立相關方之間的信任,但建立信任特別不容易。盡管如此,但在商業世界里,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又特別重要。為此,有兩條法則可供參考:

    第一,要找到那些能夠建立信任的伙伴。有些人,你是永遠都無法和他達成共贏的,這樣的人你就要遠離。

    第二,要主動釋放值得信任的信號。要先讓別人知道你是值得信任的人,這樣,想要與你達成共贏的人才會來找到你。

    這五種數學思維 --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用動態的眼光看問題、公理體系、數字的方向性,以及全局最優和達成共贏,把它們看懂弄通并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數學不難,真的不難。不一定要會解大部分數學題,不一定要能背下來所有的公式,不一定要在數學考試中拿滿分,但至少要訓練自己的數學思維。訓練數學思維,是為了讓自己擁有符合規律的思維方式。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所謂“從心所欲不逾矩”,不是說要約束自己,讓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越出邊界,而是因為擁有符合規律的思維方式,所做的事情根本就不會越出邊界。這,就是從心所欲的自由。

    十一、系統思維

    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被規律作用著,以一種叫做“系統”的方式存在著。

    系統思維:時代 行業 思維 模式

    商業模式就是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看不清交易結構的變化,再完美的產品都是白費。戴上系統思維的眼鏡才能洞悉本質,找準方向,選對模式。

    要素,是系統中你看得見的東西;關系,是系統中你看不見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我們要看到要素,看到要素之間的關系,更要看到這些關系背后的規律。

    很多企業家都知道,旺鋪很重要。可是旺鋪為什么這么重要?是因為更好的地段帶來了更多的人流。所以,人流,其實才是“旺”和“鋪”這兩個要素之間的關系,是這關系背后的規律。理解了這一點,就能把這個規律推演到整個系統中,了解到“哪里人流多,哪里就會旺”。這樣一來,早期的PC電商,后來的移動電商、微商以及社群經濟,還有現在的網紅、移動直播和未來的虛擬現實(VR),你就一下子全都理解了。

    理解了關系和關系背后的規律,你不但能在復雜的系統中理解現在,甚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預測未來。

    所有的戰略,都是站在未來看今天。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精品VA片在线播放|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免费第一福利 |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视频| 日本高清在线天码一区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国产精品亚洲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老金| 全国最大成人网站| 亚洲色欲色欱WWW在线| 东北女人毛多水多牲交视频| gogogo高清在线观看视频中文| 国产360激情盗摄全集| 国产AV大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7欧美精品系列一区二区|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爱| 日韩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扶| 亚洲一区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免费观看| 国产日韩入口一区二区|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亚洲成人av综合一区|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的视频| 激情五月开心婷婷深爱|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看| 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5发布|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网站|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 天天在线看无码AV片| 无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人人人澡人人肉久久精品|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费精品| 国产良妇出轨视频在线观看| A毛片终身免费观看网站| 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