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來蘇州旅游,吃一頓地道的蘇幫菜,總是必不可少的。蘇州除了有一些規模很大的蘇幫菜連鎖店之外,在一些知名的美食街上,也藏著不少“獨一家”的老牌菜館。 這些老店,或許沒有很豪華的裝修,也沒有很精美的菜單,但論口味,卻是“老道”的。聽聽鄰桌一句句親切的吳儂軟語,就能發現蘇州人對它們的喜愛。 本期《尋鮮記》,小i就帶大家去探訪這樣一家低調的老牌菜館——協和菜館,嘗一嘗蘇式經典和時令秋味。 協和菜館位于蘇州著名美食街鳳凰街上,兩扇朱漆斑駁的雕花木門,一塊老舊的復古燈牌,掩映在高高的銀杏樹下,可能一不留神就會錯過。 推開大門,幾張木制桌椅整齊地排列在大廳,二樓則是包廂。墻壁上掛著不少獎狀,展現這間菜館的歷史和榮譽。看到這樣的環境,讓人莫名有種“值得信任”的好感,心想著菜品的水準應該是可以的。 翻了翻樸實的菜單,點了幾道想吃的菜肴。品嘗過后,不單舌尖味蕾得到了滿足,更收獲了出乎意料的驚喜。 菊花魚是一道傳統名菜,成菜宛如朵朵盛開的菊花,造型逼真,色澤鮮艷,酸甜可口,是秋日的一大時令。 菊花魚的做法有點類似松鼠桂魚,但多選用新鮮草魚來制作。取一整塊魚肉,腌制后剞上菊花形花刀,用蛋清上漿,再裹上生粉,最后放入油鍋里油炸。 炸制魚肉定型后,勾芡調汁,澆上即成。 金黃的菊花魚泛著油亮的光澤,點綴著煊紅的糖醋汁。夾一朵綻放的“菊花”,入口外酥里嫩,酸甜開胃,不一會兒就光了盤,不愧是老少皆宜的名菜。 黃鱔是蘇幫菜很重要的一大食材。響油鱔糊、紅燒鱔筒等菜肴,都是蘇州人招待賓客必上的美味。此外,還有一道酥脆誘人的爆脆鱔,也值得嘗一嘗鮮。 粗壯的新鮮黃鱔開背去骨,“豁”成鱔背,切上花刀。裹上生粉后,入油鍋“爆”至金黃酥脆。“爆”完瀝干,鍋內調汁后再回鍋去炒,直到鱔背脫水發脆,方才完成。 一盤堆成小山的爆脆鱔,點綴著金黃的姜絲。夾一塊送入口中慢慢咀嚼,酥脆的口感,鮮美的滋味,還有濃郁的油香,在口中瞬間“爆”開。油炸食物,無疑是最撫人心的。 白什盤是協和菜館的一大招牌菜,幾乎是每桌必點的。 白什盤又名“白什拌”,是一道很老式的蘇幫菜肴,曾“銷聲匿跡”了好一段時間,后又被姑蘇城內的復古風潮重新“刮”了回來。 白什盤,顧名思義,就是一盤不用任何調色的白炒什錦菜,原是蘇幫大廚偶然間用零星小料創作出來的菜。聽起來好像沒什么滋味,實則融入了十種特色鮮味:蝦仁、火腿、腰花、蹄筋、海參、鴨胗、魚片、干貝、雞蛋糕,蘇州的好貨,全在這一盤里了。 白什盤的食材,要按照成熟難易程度依次下鍋,火候和時間都要拿捏得很準,很考驗廚師的功力。 炒好的白什盤,看似樸實無華,卻充滿了豐富的層次感。各種食材,有的酥爛,有的筋道,各種鮮味在舌尖“跳躍”,讓人欣喜不已。 蘇州人很愛吃肥糯的蹄筋。光吃白什盤還不夠,還得再來一道以蹄筋為主的菜肴過過癮。 泡發好的蹄筋,先過水去腥。油鍋內下蔥姜煸炒出香味,再撒一把蝦籽一起翻炒。最后加入蹄筋,炒制入味,勾芡即成。 Q彈的蹄筋,質地爽滑又富有嚼勁。夾一塊蹄筋,上面裹滿了細密的蝦籽,鮮香交融,美得不可方物,細細品味的那一刻,不禁感嘆“魚與熊掌也可兼得吶”! 大魚大肉后,總要一道蘇式湯羹收尾。薺菜肉絲豆腐羹,是蘇州人秋冬季的首選。翠綠的薺菜,粉嫩的肉絲,潔白的豆腐,沒什么花里胡哨的點綴,吃的就是一碗清簡至味。 協和的大廚,把嫩豆腐切成了細絲,一縷縷如絲線般的豆腐漂浮在湯面上,舀一勺,溫潤絲絲入喉,暖人肺腑。 ![]() 四菜一湯,換來即為滿足的一聲飽嗝。喝一杯清茶,聽一聽蘇州閑話,看看街上熱鬧的人來人往,蘇州老館子的魅力,或許就在這些細節處吧! |
|
來自: 常熟老李jlr5mr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