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參苓白術散 嘔惡 頑咳 久瀉 便秘 醫案 參苓白術散出自《太平惠民局方》,具有益氣健脾、滲濕止瀉之功。筆者以本方加減治療內科雜病,療效滿意,現舉驗案如下。 1 嘔惡 徐某,女,52歲。2005年6月初診。患者乳腺癌術后13年,1年前復發,在某院化療6次,一直有惡心嘔吐,納呆乏力,胸脘痞悶,便溏,形體偏胖,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脈緩。證屬脾胃虛弱,濕濁內生。治擬健脾和胃、化濕止嘔,方用參苓白術散加減:黨參、白術、茯苓、蓮子肉、扁豆各15g,山藥、薏苡仁各30g,桔梗、陳皮、廣木香各9g,砂仁、炙甘草各6g。7劑后,諸癥明顯改善。上方續服1個月,癥狀消失,隨訪1年健在無殊。 按:本例患者系乳腺癌化療后出現嘔惡等癥狀,系正氣不足,加之化療藥物損傷脾胃,而致脾胃虛弱,濕濁內生,阻滯氣機。故選參苓白術散加陳皮、廣木香補其中氣,滲其濕濁,行其氣滯,恢復脾胃受納、健運之職,則諸癥自除也。 2 頑咳 陳某,男,67歲。2004年10月初診。患肺結核10余年,經常接受抗癆治療,但平素仍咳嗽頻作,痰白而粘,咳吐無力,聲低息短,動則喘促,面色 白光 白,胃呆少納,形體消瘦,神疲乏力,午后低熱,口干不欲飲,大便不實。舌淡紅、邊有齒痕、苔薄白,脈濡細。證屬肺脾兩傷,痰濁內生。治擬健脾和胃、益氣補肺、化痰止咳,方用參苓白術散加減:黨參、白術、茯苓、蓮子肉、扁豆各15g,山藥、生黃芪、薏苡仁各30g,桔梗、熟地、五味子、款冬花各9g,砂仁、炙甘草各6g。7劑后,咳嗽略減,咳痰漸爽,胃納漸增。上方續服1個月,咳嗽偶發,食欲增加,精神日振,體重增加。囑此方常服,以鞏固治療。 按:本例患者病初在肺,日久不復,進而子盜母氣,肺脾同病,治宜“培土生金”,健脾使肺氣復蘇。故以參苓白術散加生黃芪、熟地、五味子、款冬花,脾肺同治,藥證相符,故獲桴鼓之效。 3 久瀉 吳某,男,32歲。2007年10月初診。患慢性結腸炎3年,常腹脹腹瀉,雖經西藥治療但療效不佳。大便日行4~5次,大便溏夾有不消化食物,腸鳴腹脹,腹痛則瀉,神疲乏力,氣短,納差,形體消瘦。舌淡、苔白膩,脈緩。證屬脾胃氣虛,濕濁內生。治擬健脾益氣和胃、滲濕止瀉,方用參苓白術散加減:黨參、白術、茯苓、蓮子肉、扁豆各15g,山藥、薏苡仁各30g,陳皮、廣木香、五味子、桔梗、烏梅、肉豆蔻各9g,砂仁、炙甘草各6g。7劑后,大便日行2~3次,解軟便,方已中的,原方續服1個月,大便轉實,余癥消失。囑長期服參苓白術顆粒。隨訪至今,腹瀉未作。 按:本例患者系脾虛運化失健,濕邪留滯,清濁不分,導致久瀉不止,故用參苓白術散加陳皮、廣木香、五味子、烏梅、肉豆蔻健脾和胃、祛濕止瀉并行,標本同治,才獲良效。 4 便秘 余某,男,65歲。2006年11月初診。患2型糖尿病10余年,長期服用降糖藥,血糖一直維持在6.2~10.5mmol/L。近2年出現3~5日排便1次,呈羊糞蛋或石彈子狀,排便費力。常以果導、西沙必利等藥治療,未見良效。伴氣短,便后疲乏,倦怠懶言,語聲低怯,面色 白光 白。舌淡嫩、苔薄白,脈虛緩。證屬脾肺氣虛,津虧腸燥。治擬健脾益氣補肺、養陰潤腸通便,方用參苓白術散加減:黨參、白術、茯苓、蓮子肉、扁豆各15g,山藥、生黃芪、薏苡仁各30g,生地、玄參、火麻仁、桃仁、枸杞子、枳實、肉蓯蓉各12g,桔梗、砂仁、炙甘草各6g。7劑后,大便2~3天一解,便質仍硬。上方續服1個月,大便正常,諸癥消失。囑此方常服,隨訪1年便秘未復發。 按:糖尿病屬中醫“消渴”范疇。消渴以肺、脾、腎三臟虛損為主。肺與大腸相表里,肺虛則大腸傳送無力;脾虛則健運無權,化源不足;腎虛則陰津虧虛,無法潤澤大腸而發生便秘。脾土為肺金之母,且脾為后天之本,筆者推崇“補腎不若補脾”,故以治脾為主,方用參苓白術散加生黃芪、生地、玄參、火麻仁、桃仁、枸杞子、枳實、肉蓯蓉健脾益氣補肺、養陰潤腸通便,標本同治,終獲良效。 收稿日期 2008-04-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