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浪子/文 今日,有位好友送給我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他家為十三世祖先立的一塊石碑,他的祖上是一位清代官員。 喜歡歷史滄桑的我認真地看著這張照片。 我這天馬行空的思維,突然想到了《漢謨拉比法典》。這所謂人類第一部成文法《漢謨拉比法典》原來有這么大個的疑點。 我這位至友給我的照片上的這塊石碑位于風調雨順的巴蜀大地中心,至今不過三百年左右。友人家中人丁興望,十三代子孫每代對祖先墓碑都認真維護,可是經歷近300年風風雨雨,碑上許多字已糢糊,有些地方已破損。 反看《漢謨拉比法典》,是刻在一塊黑色玄武巖石柱上,于1901年出土于伊朗西南部,據說:這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約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大約在公元前1776年,制定的法典,并刻于此石。 按照西方歷史所言: 公元前1600年左右,古巴比倫滅亡,古巴比侖滅亡時,此石柱何在? 公元前1163年埃蘭人攻占巴比倫之后,據說將此法典石柱作為戰利品帶回了傳說中的蘇撒的古城(位于伊朗西南部)。 波斯滅埃及后,《漢謨拉比法典》又落到波斯人手中。又不知何時埋沒有于大地……但傳說中的波斯帝國也已滅亡,滅亡時間距今大約2300多年了。 雖然玄武巖比一般石碑的抗腐蝕性強一些,但是這個石柱在靠近沿海,屬于腐蝕,風化更為嚴重的地區。這塊石碑已流來落去3800多年;更嚴重的是,自波斯帝國滅亡后,又在靠近沿海,腐蝕,風化地區嚴重的地區埋沒了整整2000多年;在風化,腐蝕嚴重的地區,無人養護,出土后,居然能夠圖案清楚,字字清晰?對照一下上邊那塊300年的墓碑,不覺得可疑嗎。 希望能夠按照《漢謨拉比法典》的石碑的規格材質,重制一塊石碑,放在《漢謨拉比法典》石柱出土的地方,放二十年,看看會變成什么樣子。 事實上,《漢謨拉比法典》出土之地并非沒有建筑,當地許多建筑的風化,腐蝕程度早已經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 如果真在那地方有這樣一塊石碑,2000至3000多年下來,是不是早就應該被風化成一塊或兒塊似曾被加工過鵝卵石了? 更可笑的是:石柱上的文字是3100多年前就已敗亡,沒有文明延續的一種文字,石柱一出土居然就有人朗朗上口地讀出來,還告訴大家說那是一部法典。是不是一件很荒唐的事? 《漢謨拉比法典》有幾分真實?本人很想知道答案! 原創文章,寫于2019年3月25日。本次上網有修改。 二0二一年二月十七日(原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