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小明 編輯排版:楊麗雲 小明語錄: 一個人要應付未來的世界,需要的是獨立的自控能力,獨立的思維能力,獨立的行為能力,獨立的覺察能力。 象思維與邏輯思維 01 認知模式人與人的區別 在外面是長相的區別,人與人的區別 在內在不僅是性格的不同,還有一個更主要的不同,就是認知模式的不同。什么叫做認知模式,就是人對信息的獲取、處理的模式的不同。也就是俗話說的這個人看問題的角度比常人高明。這里看問題的角度其實就是我們心理學里所說的認知模式不同。我們經常說這個孩子學習好,聰明,其實一個人的聰明主要是先天的,但決定他未來成就,甚至高考成績好壞的主要在于其認知模式。 考試主要考察兩件事,一個是知識的儲存能力,另一個是知識的提取加工能力,而這些都與認知模式有關。未來考試改革的方向是與第三代教育的方向一致的,那就是將減少記憶性考題,增加認知能力的考察。 人類進行認知的兩個主要工具,一個是符號,比如語言。另一個就是意象。 邏輯思維主要采用語言和概念來作為載體進行推理,而兒童天生就更善于使用意象來進行認知加工。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受到《易經》的影響巨大,中國人認知事物與西方是不同的,人類的思維方式包括線性思維方式與非線性思維方式兩大類型。 02 線性思維方式形式邏輯就是線性思維方式。邏輯學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七門基礎學科之一。中國人更習慣辯證思維的認知模式,西方人更習慣邏輯思維的認知模式。 在我國直到大學才有極少數專業的學生才開設邏輯學相關課程,但在歐美兒童自小學就有邏輯學的學習和訓練。所以我們強調中國當代的孩子必須更早的全面接受西方邏輯思維的訓練。但是目前兒童教育市場上缺少專門針對兒童的邏輯學教育,關于這部分我們認為也是中國孩子第三代教育的一個重點。因此,我們專門根據少年兒童的認知特點,設計了一個“小明教你神邏輯”的課程。并會將其中的內容整理成書出版發行。 中國人從《易經》獲得的不僅是與西方不同的辯證思維,還有一點區別,中國文字的本質是象形文字,文字對人認知模式的影響是巨大的。中國人從《周易》中還獲取了另一個不同于邏輯思維的認知加工方式,這種方式就是起源于太極圖的意象認知加工模式。小明用“象思維”來定義這種認知模式。 象思維與邏輯思維是東西方文明精髓中的秘笈。 人與人的比較其實就是思維能力的比較,尤其是認知能力的比較;東西方文明的競爭其實是不同思維模式的競爭。 西方人的整體思維方式是建立在符號邏輯推理的基礎上的,中國人的思維模式更多的受到在由象形文字所產生的象思維的影響,有學術界研究認為,中國人認知事物更多傾向于從整體認知,繼而整個中華文明大廈全部建立在這個根基之上,并影響了東亞多個國家。比如,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些經典名言就是使用的整體和全局的象思維的認知加工方式。 西方的符號式語言邏輯思維是整個西方文明的基石。也正是因為這個基石,使得西方快速地進入到了工業革命和基礎科學的快車道。 03 符號式邏輯思維在科學領域和語言溝通領域主要運用符號式語言邏輯思維。 當下網民在網上的評論、辯論很多都違反邏輯學的要求。如果不按照邏輯學的要求進行語言溝通,那么,其結果就是牛頭不對馬嘴。 但是邏輯學也有它的不足,特別是進行復雜問題的決策時,如果事物呈現出多因多果的關系,由于人大腦的認知有限性,所以我們很難僅通過線性邏輯推理對事物的整體進行一個把握。特別是當我們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來說話,并從自己的觀點出發做出合乎邏輯的推理,這些邏輯看起來也是合理的。但是,當我們在做一個決策時,如果遇到幾個不同立場的邏輯推理同時出現時,而且看起來他們也似乎都合理時,該怎么辦呢? 這樣就很容易導致各種立場之間的辯論,每一個人都做出站在自己觀點的邏輯學推理也并不代表著其結論必然成為真理。 所以西方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往往最終采用的決策權方式就是以表決贊同的人數多少作為準則,就像陪審團制度和投票制度。西方文明有一個基本的假設是讓各種符合邏輯學推理的不同推理都呈現出來,讓事實和真理自然呈現。 這個假設表面看來是對的,也非常好,但由此也會產生群體的被操縱。通過有目的地操縱群體來誘導出有利于自己的投票結果或某種意向、決策。目前互聯網上大眾每天接受、傳播信息的背后其實都有傳播者的刻意為之。換句話說有人在操盤,而絕大多數人都在被裹挾,替別人傳遞信息。 04 中國傳統——象思維中國傳統的象思維與西方的符號邏輯推理相比,象思維主要使用大腦的想象功能部分來形成一個象。一般而言,語言邏輯的思考速度不如畫面式思考的速度更快,這個是由大腦的特點決定的。當然也不排除某些人對大腦不同區域的訓練而形成的大腦功能差異,從而也使得不同思維方式的速度產生差異。 相當于對某一個當下情形的橫斷切片,多個點連成線,多條線組合成的一個象,所以比線性邏輯包含的信息量要更多一些。如果再把一個靜態的象變成一個動態的象,那么它就不再是一個橫斷的切片,而是變成了一個對局勢、趨勢的全景掃描。這就是象思維最高明的地方。中國傳統的象思維并不是簡單的打比方或者做個比喻那么簡單。象思維是對當下情景的一個畫面想象再進行抽象的認知加工,將其進一步抽象成原型的過程。 中國近百年來開始接受西方文化,大多數學子們在學習到西方符號邏輯的推理之后會產生對中國文明基石的反思,認為中國的整個哲學系統和文化最大的弊病就在于始終使用一種非線性思考,始終采用模糊理論的方式來呈現和輔助決策,所以基本沒有教學的精準的可操作性,完全靠悟也不便傳承。 不過,西方和中國歷史上的偉人卻各有千秋,誰也不占有壓倒性的絕對優勢。這說明不同思維方式的訓練最終所達成的思維高度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象的思維與符號式邏輯推理思維又是相互最重要的補充,所以這兩種思維模式都得學習。不過符號式邏輯學較易學,而象思維難學。 遺憾的是,當前我們國內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對這兩種人類最重要的思維能力的學習、訓練都幾乎缺席了。 在國外,小學就要開設西方邏輯學課程,而我們一直到大學都極少開設這門課程。這就是當前中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最大的缺陷。 有不少家長說,現在奧數里面有很多邏輯學推理題目。其實數理邏輯和語言邏輯訓練是不能互相替代的。符號式語言邏輯相關的學習和訓練只在公務員考試時考到,但是在常規教學中涉及極少。 現在全世界通用的西方智力測驗效度并不高,原因在于西方設計的智力測驗主要測試的是邏輯推理能力,而并沒有象思維能力的測試。 智力測驗里面的圖形推理本質上仍然是把圖形作為符號,而不是象。這個區分很重要,大家一定要清楚。因為只有能區分這一點,才能明白象思維是如何一點點從符號式思維中分離出來,并且慢慢變成自己思維的最主要的一種常用的大腦工作路徑的。 符號式邏輯思維推理最大的問題在于它始終是線性邏輯,而世界發展的本質常常不是線性的。這就是西方經濟學的預測經常會失敗的原因所在。正如索羅斯大咖的一句名言:“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并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眾認知之前退出游戲。” 正如中國的園林不同于西方的庭院,我們的園林目的是在于呈象,而西方庭院的目的是呈現直達的路徑。 所以,學習西方的同時切記要同時抓住中華文明中的精髓,但是簡單地背誦國學經典著作,并不是培養孩子的最佳路徑。 小明語錄: 中國的文明和西方的文明在一開始最初的根源上,就走了完全不同的兩個方向。那么這個完全不同的分歧到底在哪里?分歧在哲學的基本觀點上。這個落腳點就是在我們對世界提出的假設不同。 |
|
來自: 新用戶04570WNT > 《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