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魚籽醬·Lily 勿在別人心中修行自己,勿在自己心中強求別人。 01 不控制的愛,才是真愛 在電視劇《星漢燦爛》中,凌不疑與程少商的愛情,打動了一大波人。 凌不疑深愛程少商,在倆人訂婚后,更是對她無微不至。 他讓少商每日早起,與家人一起鍛煉身體; 怕她晚上吃太多,對身體不好,不讓少商晚上吃東西; 擔心她的安危,讓護衛一天24小時在少商家守衛…… 凌不疑自認為所做之事,都是為程少商好,可少商卻苦不堪言,看著原本的生活被打亂,只覺得凌不疑對自己約束太多,沒有自由可言,哪里還能感受到他的愛意。 所幸,倆人幾經生死患難,凌不疑開始頓悟,真正的愛是放手讓程少商做自己,他選擇在背后默默支持即可。 王思魚說:
愛情就像沙粒,抓得越緊,丟得越多。 人生如尺,必須有度。 當愛成了控制,愛便是傷害。 只有給彼此空間,才能給未來創造更多時間。 02 不替孩子做決定,才是好的教育 前天,小外甥來我家玩,看到我兒子的樂高玩具,興奮不已,嚷嚷著要玩。 兒子不在家,我順手拿給他。 當兒子回來后,發現自己辛苦拼出來的玩具少了一些零件,非常生氣。 我笑著說兒子太矯情,一個小玩具而已,有什么好心疼的。 兒子聽后,傷心地大哭起來。 這時,我才意識到,我全然忽視了兒子的感受,自以為是地替他做了決定。 我眼里不重要的東西,卻是兒子非常寶貝的禮物,那是他花了很多精力和時間拼湊起來的,是他勞動價值的體現。 在生活中,有些父母沒有爭得孩子同意而隨意干涉他們,還常常打著愛的旗號,為自己的不當行為正名。
雖然,孩子來自父母,卻從來不屬于父母。 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需要有自己的空間,也需要被理解和尊重。 有一種家風,叫不要輕易替孩子做決定。 好的教育,從尊重孩子開始。 03 尊重父母的選擇,才是孝順 我聽過一個故事。 以前,生活物質條件不是很豐富,平日里吃得也很普通。 母親年紀大了,胃腸不好。 過年了,看到桌子上的排骨頓時有了食欲,等著吃飯時能啃上一塊。 兒子給母親盛了滿滿一碗米飯,想著排骨不容易消化,就舀了幾勺排骨湯拌在米飯里,并叮囑母親: 排骨不好消化,吃湯泡飯吧。 母親接過米飯,眼巴巴地看著一大盤排骨,沒敢夾上一塊。 一大碗排骨湯泡飯下肚,母親油膩不已。 整整一個年,母親再也吃不下一口飯。 我們愛父母,總把自認為好的都給父母。 送補品,是我們認為對身體好的; 買衣服,是我們認為好看的; 挑鞋子,是我們認為舒適的。 對他們不好的,我們直接明令禁止。不能吃太油的、不能吃有太多鹽的、不能吃甜食…… 我們卻從未問過他們喜不喜歡、接不接受,父母被我們管束得如同孩童一般,表面上光鮮亮麗,背地里卻暗自傷神。 其實,為人子女,都想好好孝順父母。 我們卻忘了,孝,是向父母盡孝道;順,是順應父母內心。 做到孝,容易;做到順,卻很難。 他們是老人,更是成人;他們是父母,亦是他自己。 給父母最大的孝順,是尊重他們的喜好和選擇,讓他們順心地過完接下來的半生。 寫在最后 叔本華曾說:
與人相處,越是親近,越要有邊界感。 無論何時,請記得,別把你的腳,伸進別人的鞋里。 這世間最舒服的關系,是凡事留三分余地。 點亮【在看】,余生,勿在別人心中修行自己,勿在自己心中強求別人,做到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守好自己的心,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