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學時候,我語文成績比較好。 讓大家痛苦不堪的文言文,我理解起來比較輕松,總結段落中心論點、歸納文章主旨這類的題目也是得心應手,作文寫起來也毫不費力。 直到現在,看一段文字,很容易就能看出錯別字,就好像錯字能自動跳出來一樣。 當時我覺得,我應該有語文方面的天賦吧。 直到后來見過世面,才知道自己當初是多么自大和愚蠢。 我們普通人不要覺得自己有天賦,“天賦”這個詞太有迷惑性了。 張三英語成績好,有天賦;李四畫畫好,有天賦;王五寫作文特別棒,有天賦……簡簡單單三個字“有天賦”就解釋了別人為什么如此優秀? 真實情況可能是他們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或者比他人更努力而已。 天賦這玩意兒啊,經常被資源積累給偽裝了。 有天賦的人太少了,絕大多數成功是反復練習得來的。 比如說,有個小孩子,情感比較豐富,語言表達很細膩。 那么他寫的作文就容易受到老師的表揚(輕微的優勢),被表揚當然開心啊,于是就比別的小朋友更喜歡寫作文(興趣),寫的更用心,認真的按照老師的要求寫讀書筆記、寫日記(練習),于是越寫越好。 他真的有天賦嗎?有,一點點點兒。 不過是機緣巧合之下,對寫作文產生了興趣而已,在興趣的引導下越寫越好。 其他事情也是類似,先通過不斷練習,然后在這方面積累足夠多的經驗和資源,最終就更容易取得成績。 興趣很重要,興趣就像杠桿一樣,可以產生很大的能量。 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覺得累,干了就開心,這種正反饋會不斷刺激你的大腦,形成正反饋。 這叫增強回路。 有的孩子,很聰明,學東西比同齡人快很多。 他覺得自己有天賦,聰明人做事總想找竅門、走捷徑,從不腳踏實地的做事,到頭來一事無成,泯然眾人矣。 因為不腳踏實地,很多事情都是浮皮潦草,深入不進去,精力分散了,不聚焦,很難出成果。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真的有天賦,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要因為自己一點小小的優勢就盲目自大,養成走捷徑的壞毛病。 俯下身子去做事,去練習,一點一點積累經驗和資源。 另外,也不要以為別人的成功都是靠天賦。 還是那句話,有天賦的人很少,我們應該看到別人的成功除了天賦,更多的是努力。 我們要做的是去思考分析,拆解別人成功的邏輯,我們能不能學習,能不能用上,通過他人的成功來更新自己的認知。 不要給自己設限,想干的事兒就去干,不試試怎么知道行不行呢? 只要有興趣,多努力練習,多半能做成。 贏不了天才,但是可以超過大多數人,這就夠了。 種瓜得瓜 END 種豆得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