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式,哲學理論的根源總是存在于經濟的事實中。但是,由于意識形式的相對獨立性,任何新的學說都“必須首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 恩格斯在1890年10月27日致施米特的信中寫道:“每一個時代的哲學作為分工的一個特定的領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驅傳給它而它便由此出發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為前提。”恩格斯接著說:“經濟發展對這些領域也具有最終的至上權力,這在我看來是確定無疑的,但是這種至上權力是發生在各該領域本身所規定的那些條件的范圍內:例如在哲學中,它是發生在這樣一種作用所規定的條件的范圍內,這種作用就是各種經濟影響……對先驅者所提供的現有的哲學材料發生的作用。經濟在這里并不重新創造出任何東西,但是它決定著現有思想材料的改變和進一步發展的方式。” ![]() 恩格斯 這就是說,經濟事實對哲學理論的決定作用,只表現為“它決定著現有思想材料的改變和進一步發展的方式”,它“不重新創造出任何東西”,亦即它不能直接創造出任何新的概念、觀點和理論。因此,探尋一種哲學產生的原因,不能僅僅局限于外在的社會歷史條件,還必須考察這種哲學與它以前的哲學之間的繼承性歷史聯系。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中,德國古典哲學無疑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黑格爾哲學和費爾巴哈哲學的影響尤為明顯,但絕不能把德國古典哲學看成它的唯一理論來源。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整個歐洲傳統哲學的繼承、變革和超越。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從黑格爾學派的解體過程中產生的一個新派別。馬克思曾經是黑格爾哲學的信徒,他認真讀過黑格爾的幾乎全部著作,還閱讀過黑格爾的大部分弟子的著作;后來他又受到費爾巴哈哲學的明顯影響,認真閱讀過費爾巴哈的主要著作,如《基督教的本質》、《關于哲學改造的臨時綱要》等等。馬克思在接近黑格爾哲學之前,還曾閱讀過康德、費希特等人的著作,恩格斯在柏林服兵役期間讀過謝林的著作,并對之進行了批判。 ![]() 列寧曾經把馬克思哲學思想的發展過程概括為:“離開黑格爾走向費爾巴哈,又超過費爾巴哈走向歷史(和辯證)唯物主義。”這一概括準確地反映了馬克思思想發展的實際情況。因此,“離開黑格爾”正是馬克思自己獨立的哲學思想發展的起點。這個起點最早可以追溯到他于1841年3月完成的博士論文。然而,正是馬克思的博士論文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寬廣的視域。 馬克思的博士論文題為《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差別》,這也是馬克思的第一篇哲學著作。為了寫作這篇論文,從1839年開始,馬克思就開始對古希臘哲學進行研究,他讀過亞里士多德以及有關德謨克里特和晚期希臘哲學的許多著作,寫下了7本《關于伊壁鳩魯哲學的筆記》,博士論文就是在這些筆記的基礎上整理而成的。 從這篇論文的“序言”和“新序言(片斷)”中可以看出,它只是當時計劃要寫但后來并未完成的一部更大的著作的“先導”,在那部計劃的著作中,馬克思準備全面論述晚期希臘哲學,內容包括伊壁鳩魯、斯多亞主義和懷疑主義。這表明,我們不能把古希臘哲學排斥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來源的范圍之外。 ![]() 此外,從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態》以及恩格斯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等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對近代哲學,特別是以培根、霍布斯、洛克、貝克菜、休謨等為代表的英國哲學,以拉美特利、愛爾維修、狄德羅、霍爾巴赫等為代表的法國百科全書派的哲學,都有非常具體的論述。因此,我們也不能把近代英法哲學排除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之外。 總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從廣義上理解,應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前歐洲哲學的全部內容。不僅理論上說應該如此,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當然,這些內容并不是沒有輕重之分的,其中德國古典哲學對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影響最大,可以說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直接的理論來源。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學科建制意義上的哲學,而是問題回應式的哲學。事實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一個整體,并不存在絕對分明的學科劃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也不是單純在哲學理論內部自動循環的結果,其他思想成果,特別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復辟時期的歷史學和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形成也有直接影響。所以在更廣泛的意義上,應該把這些思想成果也包括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之中。 ![]() 馬克思在流寓巴黎期間接觸到波旁王朝復辟時期興起的關于“第三等級”的大量歷史文獻,如以基佐、米涅和梯葉里為代表的學派,試圖通過嚴格的決定論和階級斗爭學說來解釋全部歷史,特別是法國革命的歷史。同時,馬克思還潛心研究了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主要是起源于洛克而匯流于社會科學的那一派,即愛爾維修和霍爾巴赫的派別。這個派別試圖把唯物主義推廣和應用到社會生活方面,馬克思曾一度把這種學說稱之為“真正的人道主義”。 最后,在巴黎當時的精神園地中,到處是社會主義的萌芽,其中有圣西門派的殘余,有傅立葉派,有基督教社會主義者,有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者,還有其最卓越的代表人物列魯和蒲魯東,以及文藝界的社會主義領袖貝朗瑞和喬治·桑。這些人物及其思想,都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形成產生過不同程度的影響。此外,政治經濟學研究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歷史唯物主義在縱橫兩個方面展開自己的理論系統。在縱的方面,它揭示人類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歷史過程;在橫的方面,它剖開社會肌體,揭示其內部結構和相互制約關系。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歷史發展的內在邏輯是從解剖資本主義社會人手的。然而,資本主義社會本身又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有機體,它直接呈現在人們面前的一個由各種關系交織而成的“關于整體的表象”。 ![]() 要揭示這一整體的內在結構,就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必須剖開整體,抓住關鍵性的方面或環節,借以理解和說明整體。列寧在談到馬克思研究社會結構所使用的方法時指出,這種方法就是“從社會生活的各種領域中劃分出經濟領域,從一切社會關系中劃分出生產關系,即決定其余一切關系的基本的原始的關系”。生產關系或經濟關系是一切社會運動的基礎,是一切復雜的政治上層建筑和思想上層建筑借以豎立其上的基石。 因此,抓住這一決定性的環節,是解開社會結構奧秘、創立歷史唯物主義的關鍵。而政治經濟學就是研究生產關系的科學。所以馬克思說:“對市民社會的解剖應該到政治經濟學中去尋找。” 恩格斯寫道:“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不應當到人們的頭腦中,到人們對永恒的真理和正義的日益增進的認識中去尋找,而應當到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更中去尋找;不應當到有關時代的哲學中去尋找,而應當到有關時代的經濟中去尋找。”“要獲得理解人類歷史發展過程的鎖鑰,.……應當到……'市民社會’中去尋找。但關于市民社會的科學,也就是政治經濟學”。 ![]() 可見,不研究政治經濟學,就不可能了解“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不可能“獲得理解人類歷史發展過程的鑰匙”,也就不可能創立歷史唯物主義。事實上,在馬克思和恩格斯之前,黑格爾和費爾巴哈企圖在純粹哲學的范圍內來解決歷史發展的規律問題。 結果,他們終生沒有走出哲學的圈子,也就始終沒有發現歷史發展的規律。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走出哲學才改造了哲學;他們正是借助于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才批判地改造了舊哲學,創立了包括歷史唯物主義在內的新哲學。 總之,我們不能對列寧關于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的論述作機械的簡單化的理解。實際上,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并不是分別地、互不相關地來源于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學說。情況要復雜得多。 ![]() 正如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并不存在絕對分明的界限一樣,馬克思主義的先驅者的學說也以不同的方式,對馬克思主義的各個組成部分直接或間接地起著作用。完全可以說,它們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綜合的、相互滲透的,是一種“合力”。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不僅繼承了德國古典哲學,其他思想成果,特別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復辟時期的歷史學和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形成也有直接影響。 同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不僅來源于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德國古典哲學中的辯證法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立有方法論的借鑒意義,而對空想社會主義學說的改造。 對無產階級偉大歷史使命的論述,則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規定了目標和方向;至于科學社會主義,也不僅僅是來自19世紀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能把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是同他們批判地改造德國古典哲學和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不可分割的。總之,這些成果作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源,其作用是相互滲透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
|
來自: 新用戶15472188 > 《待分類》